網頁

YES,UCAN加油團粉絲專頁活動

2012年1月9日

學校應用報導-逢甲大學推動成果導向教學品保機制經驗分享


文獻研究發現畢業生在進入職場之後,最重要的三件事分別為:良好的專業知識、好的軟能力、良好的態度,而此亦為大學教育培育重點。因此,大學應統整所有提供給學生的學習資源,並將其聚集在一個教育目標之上。逢甲大學李秉乾副校長認為首要目標為統整所有的學習資源,包括環境、通識教育、專業課程及輔導關懷,將畢業生培養成具備人文特質,擁有專業能力及責任感,並且會服務社會的公民。


1 逢甲大學從教育目標到學生能力的培養

學生進入大學中,最穩定的學習資源就是他所修習的課程,包含通識課程及培養專業能力所需的必選修課程,學生學習課程依照知識的廣度及深度分為:通識課程、統籌課程(奠定銜接專業課程的學習基礎)、核心專業課程、終端課程(統整大學四年來的學習)


2 學生學習課程的組成

而為能讓學習資源充分滿足能力發展所需,多數學校透過校級教育目標、院及系的教育目標,層級間環環相扣,規劃這些能力相關的課程及學習資源。以逢甲大學在規劃知識技能和態度上的作法而言,第一個是全校性的基本素養態度,培養忠、勤、誠、篤的學生;第二個是穩定的學習資源,透過教師多元的教學活動設計,將軟實力融入課程,讓學生能經由課堂中的學習活動及社團、志工等非正式課程,培養自身在溝通協調與自我管理方面等的軟實力。最後是學生在系所中修習的專業課程和系所活動,以及跨領域學習所培養出的專業核心能力。另外還有學生在學校以外的地方所累積得到的個人經驗,這些全部整合起來就是學生的能力涵養。

3多元的教學與學習活動

4 多元模組的通識教育課程規劃

以往多數學校系所在規劃核心能力規劃時會先考慮學校的目標、學生的來源、競爭對手、及其他學校的市場區隔,甚至是符合國際教育認證要求,但往往在過程中卻忽略個別學生的需求。因此,建議透過教學品保建立回饋機制,可分為兩部份來處理:

1.      課程規劃、管理與回饋:明訂出課程規劃及管理要點,定期檢視課程規劃,進行增刪,以精進課程結構,各系所需依照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來做好課程規劃,然後教學評量之後再對其做出回饋修正,持續改善學校通識教育中心、院及系所提供的教學資源。

2.      建置學生學習歷程檔案:蒐集學生學習成效的機制,內容包括學生的課程修習記錄、社團及工讀經歷。利用軟能力的矩陣來呈現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學生個人的各項軟能力所相對應之相關學習記錄數及同儕的相對應參照數加以佐証,藉此來證明學生的能力程度,並持續重視學生個人的發展。

在檢核大學的教育目標時,如果希望每一位畢業學生都能實現他的自我理想,除了教育目標、核心能力、課程規劃及學習資源的統整規劃之外,除了鼓勵教師設計多元教學活動、發展軟能力融入教學方法,並透過(1)多元評量機制以評量學生是否具備核心能力;(2)收集學生對課程學習回饋意見;(3)教師自我檢核課程目標、學習層次、教學策略及評量方法達成關係;(4)畢業生及企業雇主調查修訂教育目標、核心能力及課程規劃;定期追蹤及檢核其核心能力流程,包括進行核心能力與課程對應、訂定課程學習評量標準(測驗題與非測驗題評量方式不同)、評量結果評估與自我改善方法。以課程規劃達成學生核心能力為檢視重點,在成果導向課程規劃機制上,檢核課程規劃是否足以提供學生核心能力發展之需求,落實系所課程持續改善機制。



口述:逢甲大學李秉乾副校長

撰文:教育部UCAN計畫辦公室 胡汶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