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YES,UCAN加油團粉絲專頁活動

2015年9月7日

科技大學學生在UCAN上的共通職能表現與課程地圖

潘瑛如 李隆盛 黃藍瑩
壹、前言
我國科技大學和技術學院廣泛運用教育部的「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協助教務和學務規劃,也廣泛採用課程地圖呈現全校及各系課程路線圖,亦即UCAN可做為課程繪圖的基準。但課程校準理論強調課程須和其上游能力基準與下游成效評估對準,如何運用科技大學和技術學院學生在 UCAN上的共通職能表現做為課程繪圖的參考依據,有待所有運用UCAN和課程地圖的科技大學與技術學院加以重視。

本研究以具代表性的一所科技大學為個案,分析該校大一學生2013年UCAN職場共通職能自我評估結果,了解該校學生共通職能的表現及落差,具體提陳利用課程地圖解決共通職能落差之建議,以作為性質相近科技大學發展與調整課程地圖之重要參考。

貳、研究方法
個案大學綜整大專青年就業力調查之核心就業力、歐盟之關鍵職能、中華工程教育學會之工程與技術教育認證能力指標及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之能力指標,建構涵蓋專業與品格之學生基本能力指標。「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結合職業興趣探索及職能診斷,以貼近產業需求的職能為依據,增加學生對職場的瞭解,其中職場共通職能代表從事各種不同的職業類型都需要具備的能力,包括溝通表達、持續學習、人際互動、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創新、工作責任及紀律、資訊科技應用等八項。

本研究發現個案大學校級基本能力與「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職場共通職能大致相同,故透過個案研究法找出該校學生共通職能的問題及了解學生表現與教育目標的落差。

參、結果與討論
一、學生職場共通職能表現宜強化持續學習
個案大學2013年大一學生職場共通職能診斷結果:平均得分以工作責任紀律(3.96)最高,持續學習(3)得分最低,由高至低依序為人際互動(3.9)、團隊合作(3.84)、資訊科技應用(3.75)、溝通表達(3.57)、問題解決(3.56)及創新(3.5)。整體而言,學生對於個人在組織及專業責任、倫理、制度及誠信的要求具備一定程度的理解,認為透過學習將達成目標,而對於能力發展的重要性及探索、規劃和有效管理自身能力缺乏信心,未來規劃課程時宜加強持續學習能力相關課程。

二、運用職場共通職能調查結果調整課程地圖
學生得分低於3分以下者,代表該能力有加強的空間,表示學生可能缺乏該能力的學習資訊及管道,值得關心與重視;調查結果亦反應出學生的實際需求,得分低的比例愈高代表需求愈大。故本研究統計平均得分低於3的人數比例,並註記人數比例超過20%者,發現能力得分低於3且人數介於10~26%的能力項目,集中於「溝通表達」、「持續學習」、「問題解決」與「創新」,其中「問題解決」人數比例最高。

各系學生對職場共通職能需求亦有所不同,故各系規劃就業力導向課程時,宜根據學生需求程度,排定課程重點,優先開設需求程度較高的課程,或參照人數比例估算課程數量,以回應學生需求。同時,各系可透過共通職能診斷結果,再次檢視學系相關課程之教育目標、能力落差及實際需求,以縱向連貫及橫向統整方式重新調整課程。因此,本研究結果除可協助個案大學檢視學生職場共通職能的表現外,亦可作為修訂課程地圖的參考依據,例如該校可以「溝通表達」、「持續學習」、「問題解決」與「創新」等四項共通職能做為課程重點;各系則可視其個別需要調整,如財金系應考量學生需求增設「問題解決」相關課程、電子系應注重學生對「溝通表達」需求調整課程。

三、建構就業力導向課程地圖宜按部就班
職場共通職能內容可融入課程地圖,做為學生學習指引及教師檢視課程、學校規劃課程的依據,建議參考Oliver等人(2007)所提:(1)進行需求分析;(2)配置現有課程;(3)增刪補正課程地圖及單元資訊;(4)達成更新課程共識;和(5)核准課程變動等步驟,繪製就業力導向課程地圖。個案大學宜參酌職場共通職能診斷結果並循上述步驟,發展與調整全校性課程地圖,各學系亦可根據學生能力需求及校級基本能力,制訂各學系能力清單,作為教師設計課程之參考及學生學習評量的指標。

肆、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可利用共通職能診斷結果發展相關課程以對應學生實際需求
根據共通職能診斷結果,找出全校及各系之共通職能重點並發展相關課程,主動引導學生修習並追蹤其發展,以對應學生實際需求。
(二)可運用UCAN所提供資訊做為課程地圖修正依據 利用「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呈現資訊與診斷結果,持續參酌課程地圖調整步驟,有效回應學生需求並強化能力與課程之關聯,循序漸進發展就業力導向課程地圖。

二、建議
(一)宜利用UCAN資訊妥適規劃課程地圖 「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診斷結果除有助於學生了解個人的職涯發展方向及職能表現之外,亦可根據學生自我評估結果,了解學生特質、職涯取向、能力缺口及需求,妥適規劃課程地圖。
(二)宜持續追蹤學生表現以調整及評估課程 透過「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了解學生需求並在自評之外適切加入他評,以更適切提供學生職涯發展與修課學習等指導方案,並根據學生診斷結果評估課程成效,適時調整課程,確保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Oliver, B., Jones, S., Ferns, S., & Tucker, B. (2007). Mapping curricula: Ensuring work-ready graduates by mapping course learning outcomes and 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TN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Conferenc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for real world learning, Queensland, Australia.


2015年9月2日

挖出數字外的訊息

在校園裡擔任第一線職涯諮商的工作內容,總是充滿挑戰與人情味的;一方面我們必須站在企業人資部主管的立場下推敲產業的人力需求方向,另一方面,又必須學習放下大人的眼睛,與眼前一個個的新世代學生營造「並肩作戰」的氣氛,以期望自己能夠真正有效達到協助年輕學子探索未來的終極目標。

許多實務經驗告訴我們:往往,問題背後的問題並不是眼前的評鑑結果本身,而是我們該怎麼透過結果與數字,把解決問題的主體帶回到受測者(學生)自己的親身經歷,像是:家庭影響因素、特殊專長、個人性格…..,都可以是我們在解讀測驗結果時,一併納入考量因素的關鍵指標。

如何透過UCAN興趣探索、職場共通職能與專業職能的資源與功能,協助學生瞭解自己的職涯發展方向及與能力缺口,規劃能力養成計畫,能更有目標、動機的加強其職場就業相關職能,一直是我們不斷想向各校傳達的概念。為此,UCAN計畫辦公室,於2015新學期開學前夕,將校園職涯輔導工作上可以使用的UCAN相關概念及知識,一一做成實用、易懂、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線上教材,希望透過人性化的影像與聲音的詮釋,讓更多校園內的職輔人員能有更多在掌握產業人力脈動與受測者經歷上可運用的資源,從問題背後的問題開始解析,讓學生對未來就業能在起跑點上就具備全方位的思考模式與學習行動!

我們常講:數字,是死的;人,才是活的。即使出現極為相似的測評結果,也會因不同情境,而產生不同的故事。隨時讓自己保持彈性、掌握產業脈動與職能分析等專業知識,都可以充分地協助學生職涯輔導的實務工作更加順暢、有效率。而UCAN計畫辦公室也會不斷如此督促自己,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工具,讓就輔工作在校園裡不僅客觀理性,更能充滿感性。

敬祝 秋安

認識UCAN不受限,《使用指南》正式上線!

認識UCAN平台不受限!UCAN計畫辦公室推出了一系列的線上使用指南,內容涵蓋平台的「介紹與職能概念」、「功能介紹及操作常見問題」、「施測帶領及診斷結果運用」及「後台功能介紹」等四大單元,採用主題式的影片說明,除可讓UCAN平台的使用者前往觀看外,更能作為校內推廣UCAN平台的好工具,是您邀請更多老師、學生認識UCAN的最佳途徑!

本線上使用指南位址如下:
單元1、單元2、單元3,請前往:http://116.50.41.34/index.aspx
單元4,請前往:https://ucan.moe.edu.tw/admin/main/main.aspx
或至UCAN平台:https://ucan.moe.edu.tw/ 輪播頁面點選進入

精采回顧! 103學年度應用UCAN於職涯課程教學設計工作坊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由致理技術學院兼任助理教授李宜芳老師所主講的「應用UCAN於職涯課程教學設計工作坊」分別於台北、台中和高雄在104年的七月初,順利落幕了!
圖說:「103學年度應用UCAN於職涯課程教學設計工作坊」中區場次上課情形。

此次有超過100名校園職涯輔導工作者參與職涯課程教學設計工作坊,分別於各校園內擔任教師、職涯課程規劃或教學授課等職務。UCAN計畫辦公室在接獲報名者資料後,即於課前根據參與者的所屬單位與背景進行分組,目的在讓「應用UCAN於職涯課程教學設計工作坊」的學習形式,以參與者為教學主體,用他們自己親身經歷的實務情境,在小組討論時實作、研討,彼此激盪出更多元、更貼近實際情境的解決方案;同時,參與者也能經由工作坊所特意整合的跨單位研討氛圍,在回到工作崗位之後,有效發展出能引導學生認識工作世界、做好專業領域的職涯規劃與職涯發展課程規劃之基礎,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工作坊尾聲時以各組學員上台簡報討論結果的形式,畫下完美的學習句點。
圖說:牆上貼滿了跨單位小組成員研析之後所產出的演練成果。

本工作坊以參與者為主體之概念,將課程內容分成以下三大部分: 
  1. 職涯課程發展與教學設計概念、 
  2. 應用UCAN發展職涯課程:
    -多元背景:職輔單位、系所導師
    -討論內容:多元情境下,如何發展職涯課程?
    -討論形式:小組討論 
  3. 應用UCAN於職涯課程教學設計 -職涯課程教學設計研究與探討
歡迎有實務工作需求之校園職涯輔導工作者前往UCAN平台下載本次職能導向課程工作坊講義,網址: https://ucan.moe.edu.tw/News/news1.aspx?id=335

UCAN共通職能及專業職能評測結果怎麼用? ─診斷簡介與測驗結果解讀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許多在校園從事職涯輔導的第一線工作者告訴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和心力協助同學拿到了共通職能和專業職能的測評結果,卻不知如何判讀,把數字化為最符合學生情況的建議,該怎麼進行職涯諮商的下一步呢?」大家的困擾UCAN聽見了!於是,在這一期的『UCAN可以這麼用』專欄裡頭,我們要針對UCAN平台共通職能及專業職能診斷的部分作介紹,並提供測驗結果的解釋與運用方法,邀請您一起來揭開測驗結果裡面所蘊含的寶貴訊息!

首先,UCAN可以分成「共通職能診斷」以及「專業職能診斷」兩種,在接下來的文字中,我們將先從這兩種職能的介紹開始,讓您能掌握其各自不同的功能特色之後,就可以作為測評結果的診斷分數的基本概念,配合學生個別情境,加以詮釋、應用,即可後續接軌到職涯課程規劃或相關應用。

一、UCAN共通職能診斷
(一)共通職能診斷簡介
功能:
幫助受測者檢視自己目前在各項職場共通能力已具備到什麼程度?進行這項診斷的目的是希望能協助受測者能夠在對的時間就展開對的職涯規劃,儘速學習就業的準備。
內容:
職場共通職能是「從事各種職業類型都要有的能力」。UCAN平台匯集國內外文獻分析、和各大領域產、學專家之意見,將目前職場最需要的共通職能歸納出最關鍵的八項,依重要程度順序為:
  1. 溝通表達、
  2. 持續學習、
  3. 人際互動、
  4. 團隊合作
  5. 問題解決、
  6. 創新、 
  7. 工作責任及紀律、
  8. 資訊科技應用。
共通職能以上八項能力測評題目總計52題,讓受測者自我評定每項職能可勝任的程度。

(二)測驗結果該怎麼解讀?
對UCAN共通職能要達成的目的有了清楚的認識,緊接著當受測者拿到自己的診斷分數之後,就要開始知道這些數字的背後代表什麼意思,我們可以從下表1.找到清楚的定義:
表1. 共通職能診斷分數意涵
分數級距 結果解釋
診斷分數為1~2分 使用者自認為在這項能力上較為缺乏,對於該職能的基本相關知識及概念都嫌不足。
診斷分數為2~3分 使用者自認在這項能力已經有些基礎,有潛力能勝任職場工作,但對於該項能力的上仍有不足。
診斷分數為3~4分 使用者認為自己在這項能力程度不錯,加強後應可完全勝任職場工作。
診斷分數在4以上 使用者認為自己於該項能力相當優秀,未來職場上應充分發揮!

在表1.中,我們可以將共通職能診斷結果,當回到受測者自身情況實,解釋運用上有以下四個要點,務請各校園諮商第一線工作者注意:
(1) 由診斷分數的高低,可以思考於共通職能各向度上的優勢及可加強處為何?
(2) 發覺可加強處應協助受測者思考如何訂定能力養成計畫,以期達到有計畫、有方向性的能力養成之學習步驟。
(3) 了解本身的優勢,是受測者下一步尋找發揮舞台和場域的關鍵,對於自身的職涯發展規劃,是很重要的考量點。
(4) 我們建議校園職涯第一線工作者,熟悉各共通職能向度下的內容,協助受測者思考自身的真正優勢是什麼、適合加強的優點為何之後,針對這兩項結果作為其共通能力養成計畫的參考資訊。

(三)測驗結果的後續運用?
UCAN平台共通職能的測驗結果,是可以反覆運用,達到一魚多吃的測評效果的,我們提出以下四點建議,供各校園職涯諮商工作者的多元應用:
  1. 從這項能力應該具備的相關知識、技能著手選修相關課程。 
  2. 鼓勵同學閱讀相關書藉,或利用課餘時間多參與相關學習活動,也可從中學習該項能力。 
  3. 鼓勵同學多觀察及學習在該項能力上有優異表現的週遭師長、朋友,並請教他們做法。 
  4. 提醒同學能力的養成需要持續不斷的累積與學習,鼓勵同學可以及早擬訂個人能力養成計畫。
二、UCAN專業職能診斷
(一)專業職能診斷簡介
功能:
專業職能和共通職能的診斷目的不同,專業職能是為了幫助受測者檢視目前自我的能力在特定領域所需具備專業職能的程度,藉此了解自我職能缺口,擬定學習強化專業能力的方向。 
內容:
UCAN專業職能的內乃為本計劃辦公室集結國內外文獻研究與各領域之產業專家意見,針對各不同的工作職類,歸納所需具備專業職能與知識技能,作為整體平台專業職能之內涵,共計66項就業途徑所須具備的專業能力;透過自我評估的方式,了解各項職能的強弱狀況,成為進入專業領域的競爭力。

(二)測驗結果該怎麼解讀?
1.專業職能診斷分數意涵
專業職能診斷結果可用來分析受測者在該項就業途徑下,他執行工作任務的:1.能力程度、2.技能明確性程度(level of specificity)、3.未來可能性有多少。

2.專業職能診斷結果解釋運用
(1) 對於仍在校就讀的學生來說,多數對職場實務工作是陌生的。因此,我們建議校園職涯輔導工作者應綜合考量學生個人的影響因素,包括:學科背景、家庭因素、選擇該就業途徑的原因、及個人困擾事項之後,再協助學生思考職能診斷結果。
(2) UCAN計畫也將所有的職業興趣與職能自評結果,統整出表2. 「專業職能診斷分數級距及結果解釋之相關行動建議」,可作為您建議學生後續行動的輔助工具。
(3) 根據每人所保留的最近四次診斷結果,校園職涯輔導工作者可檢視出學生某項專業職能在此期間的能力變化,不僅可協助學生思考以訂定更有效、更適合的能力養成計畫之外,也能瞭解學生選擇了哪些就業途徑的專業職能做後續專業職能診斷,進而掌握學生的職涯思考歷程與可能方向。
(4) 如果,受測者近四次的自我診斷結果出現零或負成長情況,我們建議您須先從他個人的學習狀況及作答狀況作深入了解,例如:是否前次診斷時,學生對職能題項不完全了解、學生是否上一次受測時過於高估自我能力,在學習相關課程後卻對該職能內涵更理解,較能以謹慎、客觀的態度進行評鑑。

表2. 專業職能診斷分數級距及結果解釋之相關行動建議
興趣
低                                      高


職能

探索(低興趣;高技能)
這可能是一個等待你去發掘新領域,因為你有信心可以執行這些活動,建議你不妨試著接觸、探索與該領域相關活動,在過程中或許可以培養出新的興趣。
追求(高興趣;高技能)
這是一個你非常有興趣且有信心可以有好的表現的領域,你可以試著朝著這類型作為你的職業生涯規劃方向之一。
避免(低興趣;低技能)
這可能是你應該避免的領域,因為你可能不喜歡這些活動,也沒有信心可以執行這些工作。
發展(高興趣;低技能)
這有可能成為你可以發展的領域,因為你展現的對這領域的興趣,雖然你尚未確定是否有能力可以執行這些工作。

參考Campbell興趣及技能量表(Campbell Interest and skill survey, CISS)
(三)測驗結果的後續運用
  1. 引導受測者透過職業查詢認識各項就業途徑應該具備的職能,規劃學習課程。 
  2. 建議受測者針對個人已選定的未來職涯方向積極向師長或實務工作者請益,有助於掌握該項就業途徑的關鍵職能項目。 
  3. 鼓勵受測者多閱讀相關書籍、新聞、報章雜誌,關注就業趨勢及發展。 
  4. 提醒受測者能力的養成需要持績不斷的累積與學習。

資通訊工程師 提高機具附加價值的明日之星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不知您是否已察覺到,為追求降低成本,現代企業對機械自動化的需求越來越高,使得全球工具機整機廠需要以更高的產品精度及附加價值,來強化客戶之加工應用服務,因而整個機械設備產業在人才的需求上,朝往機電整合與資通訊相關發展,諸如:機電系統整合工程師、電控工程師、資通訊工程師,都會是未來產業的關鍵職務。

為加深UCAN電子報對電機產業有興趣的讀者更進一步了解機電整合與資通訊的未來樣貌,我們將藉由在機械產業深耕10多年的友嘉實業集團系統開發課襄理陳孟伸的案例故事,掌握下一波關鍵趨勢吧!
達人精語錄:
透過資通訊工程可整合各項生產設備進而形成一個數位化的工廠,IT智慧化則能即時監控整個生產網絡,從現場產線至遠端工廠,而具有數位化整合又具有大數據分析與判斷能力的人將是市場上的新寵兒。
──友嘉實業陳孟伸 襄理

資通訊工程師 提高機械附加價
美國好萊塢《機械公敵》電影中,未來機器人大幅增加擬人程度,不但能服從指令,還具備判斷能力,成為人類生活和工作的最佳幫手。令人嘖嘖稱奇的電影場景未來都有可能成為現實生活中的一環,而其中,資通訊工程師將會在這實現的過程裡,扮演了極關鍵角色。

友嘉實業集團陳孟伸襄理指出:「過去工具機多是搭配日系或歐系控制器,系統較為封閉,工程師只能幫機器下事先定義好的指令,如同做選擇題般,只能從既有選項,告訴機器該做哪個動作,因此很難更改指令內容。」但如今全球4大控制器廠商已陸續開放系統,機械廠的資通訊工程師便能發揮更多功能。透過編寫程式,讓機器更精準地完成任務。其它包括機台監控、通訊、遠端資料蒐集、Big Data(大數據)分析…等,都屬於資通訊工程師的工作範疇,然而,


『如何掌控機器資訊、協助機台間作業順暢聯繫,是價值的關鍵。』

因此在產業機械自動化需求越來越高的態勢下,機械廠的資通訊工程師由其他職務來兼任的傳統作法已無法因應,由專職人才負責資通訊整合工作才可提高機械產品的附加價值,使得資通訊工程師將成為產業關鍵人才。

電機資訊為主 通訊機械為輔 培養跨領域能力
若想勝任機械業資通訊整合工程師需具備以下條件,包括:機電設計、自動化整合、夾治具應用等實務能力,再搭配生產管理、加工管理等實務經驗,將更具職場競爭力。以陳孟伸襄理為例,他畢業於機械本科,後來再進修工業工程管理,以及增加學習網路通訊等專業知識,陳孟伸認為:資通訊工程師需要跨領域職能,機械、電機等知識只是入門磚,同時還要了解機台操作特性,熟悉網路通訊、電子工程、資料庫應用、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產品資料管理系統)、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等,才能更勝任工作。

從技術面到規劃面 職涯路寬廣
基本上,工具機廠的資通訊整合工程師需要長時間培養,學習過程可從加強技術作為起跑點,像是在機床設計、程式設計、系統整合與連通、資料保存與分析等面向打好基本功之後,再跨足到規劃、直接和客戶面對面溝通,進而發展到足夠產出符合客戶生產需求工具機的能力。

我們以大型製造業的生產線為例,一般要設置10到20台機床,須設置輸送帶或機械手臂來協助搬運。資通訊整合工程師必須先了解生產線的實際需求後,再規劃程式、輸入控制器,讓生產系統能順暢完成從A機台到B吊臂,再到C輸送帶等過程,乃至後端還要回傳生產記錄,以利後續分析,提高效能。最後,陳孟伸建議想從事機械業資通訊整合工程師,除了要扎實學習機械、電機和資工等專業知識,還要多涉獵跨領域知識,培養綜合能力。友嘉集團建議我們UCAN電子報的讀者:增加生產管理的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標準作業流程)知識,都是您成為資通訊整合工程師的關鍵!


資通訊智慧整合工程師工作內容小檔案
產業類別 機械設備業(機械產業、風力發電)
學經歷要求 碩士學位以上,以資工、資管、電子、電機相關科系為主
所需具備知識
  1. 具備語音信箱、互動式語音服務及通訊管理系統的知識
  2. 具備有效做好通訊系統與環境的建置、安裝、執行與維護能力
  3. 能深入了解各種通訊系統的結構與原理
  4. 能熟知網路通訊系統聯繫間,所需遵守的協議及標準(包含Windows和SQL)
所需技能
  1. 在快節奏的工作環境中,能有效將需執行任務規劃好處理順序
  2. 具備優異人際交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成熟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以專業的態度與同事、主管、客戶、供應商和他人,進行良好的應對與交流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48,000~58,000元,平均52,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通訊工程研發主管、韌體設計工程師、專案管理主管、硬體工程研發主管
特別加值之知識與技能 具有資訊與通訊技術,以用於開發智慧化所需機台監控技術、軟體與硬體設備整合應用等能力,包含可程式控制器應用技術、資料擷取及處理技術、CNC控制器應用軟體開發、人機介面開發、人機介面與圖形監控應用



經濟部「優質工作專區(http://hrd.college.itri.org.tw/coedu/GoodJob.aspx)」提供13個產業56項優質工作資訊,主要內容包括工作內涵、所需的知識技能、未來職涯發展路徑及參考的薪資行情…等,其中也可看到許多業界前輩達人們的職場小語和工作心得,值得推薦給正在尋找職涯方向的新鮮人參考。歡迎您加入未來最具潛力的製造業新興優質工作。


資料來源:
濟部工業局產學合作人才培育資訊 http://hrd.college.itri.org.tw/coedu/GoodJob23T.aspx
摘自2015-2017工具機暨零組件產業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報告

職能知識充充電, 澳洲職能制度與視國情轉換之簡要介紹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職能基準,希望能透過有系統的分析方法,探討各職業從業者應備的職能,以做為學校、培訓機構與企業訓練規劃的參考,達到縮短學用落差、厚植產業競爭力的目標。然而,建置職能基準經常需要大量的時間,職能基準數不足的情況下,如何快速且有效地發展職能基準俾予應用,成為我國當前職能推動的重要課題之一。

澳洲是被公認職能制度發展最成熟的國家,其職能標準建置已逾20年,建置過程嚴謹且機制完善,可說是我們在進行職能發展與應用時,兼顧品質和速度極佳的參考範例。我們將在此對澳洲的職能制度以及尚須視國情而轉換之處進行簡單的介紹,希望能有助於各位校園職涯輔導工作者們的第一線實務工作!

資歷架構制度 符合現實世界產業所需
澳洲是實施資歷架構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制度的國家,所謂「資歷架構」是指:將教育部門的學歷和訓練部門的證書、證照統整起來,成為單一統整的全國性架構。在資歷架構下,不論是透過一般教育、高等教育或職業教育與訓練(VET)所獲得的文憑或證書、證照,都代表個人已具有國家認可的相關能力或資格。其中,澳洲實施資歷架構的配套措施之一就是建立「職能標準」(National Competency Standards),讓每項資歷均能對應擇取,以確保每項資歷皆具有一定的「能力含量」,才能進而撐起整個資歷架構制度的運作。

「職能標準」型態各國不盡相同,為考量彈性,澳洲採取「職能單元」的方式進行,簡單來說,澳洲將各職業的工作職責用各「職能單元」作為範疇來進行解構,讓各職業不同的工作內容,可在解構後成為數量眾多的職能單元,再替每個單元均予編號以有效管理及運用;目前澳洲已建置的職能單元約1萬8千個。除了職能單元之外,澳洲也另闢了跨產業的共通職能,把像是:人際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等通泛性能力另統籌建立成所謂的「就業力技能」(Employability Skills)單元庫。使各職能單元的每項資歷即可依需要擇取組合,以符合現實世界各職業所需。

重視學習成果的評量與確認
澳洲資歷架構的另一特色,為重視學習成果的評量與確認。如此才能明確評判學員是否已習得相關能力,連帶所核發的證書、證照也才能具有成為一項「資歷」之實質意義。因此,每個「職能單元」都有學習成果評估指引(Evidence Guide )和行為指標描述(Performance Criteria),讓訓練機構有明確的標準作為依循,避免各自心證、寬鬆不一之風險。

由上述分享的知識我們可以知道,澳洲職能單元具清楚、明確、可操作的內涵,真正扮演了「標準」的角色。基於此種特性,我國實務工作者在進行職能發展與應用時,可多加參考運用。例如,以職能基準的建置來說,開發者可針對擬發展之職能基準的整體難易度,擇取澳洲相當位階的「資歷」做為參考;職能基準中的「工作任務」及「行為指標」,可參考職能單元中的”Elements and Performance Criteria”、職能內涵可參考其”Required Skills and Knowledge”等。至於課程發展者,可特別注意職能單元中的”Performance Criteria”做為訓練目標的參考;”Required Skills and Knowledge”做為課程內容的參考;”Evidence Guide”做為學習成果評量的參考。以上參考擬妥的草案,可再邀集產業專家、領域專家或職能專家進行判斷、補充,校準,如此所得之成果,咸信將能符合我國需求,且收事半功倍之效。

以上簡單就澳洲職能制度特色及運用的概念作一介紹,希望對於職能工作者有所啟發與助益。讀者如有興趣,可至相關網站 (澳洲資歷架構http://www.aqf.edu.au/、澳洲職能標準http://training.gov.au/、或ICAP職能發展應用平台http://icap.wda.gov.tw/Knowledge/knowledge_standard.aspx) 做進一步了解與學習。

資料來源:
1.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icap職能發展應用平台

透過旅行思考經典工藝的手作家:提琴製作師


口述、資料提供│強瀧,席德國際藝術有限公司
撰文│陳昕彤

「當自己專注投身於提琴工藝時,旅途中快速移動的身軀和座落於各種藝術表現形式的聚焦視線,早已讓旅行的意義從抵達目的地本身,改變到自己不斷地與經典藝術靠近的過程。」─強瀧,席德國際藝術

提琴,是在所有的樂器中表現性最強的樂器之一,透過提琴的弦、弓之間的摩擦,可以拉出小夜曲的抒情、也能展現交響曲的澎湃,時而如歌如泣、時而氣勢萬千。從提琴的演奏開始,弓法的運用、提琴的油漆、金屬配件、一直到提琴的設計與製作,都是鑑賞提琴的多元方式。因此,提琴的製作工藝往往也成為世人連結古典音樂與手創工藝的風華樞紐。這次,很榮幸能邀請到同時為藝術評鑑與精品收藏家的席德國際藝術有限公司強先生,分享他旅居於享有「小提琴故鄉」美名的義大利小城:克雷蒙納(Cremona)的照片,透過他的鏡頭帶領我們一窺提琴製作裡頭的大千世界吧!

 ↑圖說:義大利製琴重鎮─Cremona車站,橫向舖設於平面的鐵軌與直聳於月台上柱子,彷彿 在眼前交織起一張走進提琴世界的網,牽引著製琴師追逐經典風華的視線。

專業,是從300年歷史的製琴重鎮開始洗禮
對於許多熱愛提琴音樂的鑑賞者來說,克雷蒙納(Cremona)可說是創造工藝風華的聖地。這裡不僅是義大利北部的一個小小城市,更是小提琴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每年九月當地所舉辦的琴展全球最頂尖的製琴師父都會在此聚集,小城並設有的製琴專業學校,傳承工藝技術,以出產全世界最優良的小提琴、中提琴與大提琴。

克雷蒙納的製琴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2-13世紀Cremona的樂師替教會所舉辦音樂會,在極為豐富的音樂歷史底蘊下,16世紀中葉開始發展製作小提琴,前後出現了世界三大名琴製琴工匠家世家:Amati、Stradivari以及Guarneri,開啟了克里蒙那300年的製琴盛世,直至Antonio Stradivari時代達於顛峰,也讓這個義大利小城,成為世界最有名的製琴重鎮。如今,克雷蒙納的街道上佈滿了小提琴的裝置藝術,幾乎所有的商店、住家、餐廳的外表、室內陳設都隨處可見小提琴的身影,將經典風華完美地融入於現代生活之中。

圖說:世界手工製琴聖地克雷蒙納(Cremona)老城的重要幕後推手:安東尼奧 史特拉第瓦 (Antonio Stradivari)大師的鋼塑雕像。透過鋼鐵的鎔鑄與鍛造,鋼藝品的外表線條呈現了栩 栩如生的變幻,也把大師到93歲都追求不朽藝術的堅毅精神傳承於世。

製琴,是穿梭於過去、現在與未來慢工細活
提琴,無論是大提琴、中提琴還是小提琴,他們充滿神祕與藝術氣息的本身特質,讓提琴的製作與修復成為製琴師的工作,蘊含了高度的文化內涵,在許多製琴師工作台的周圍,往往討論的是畫、音樂、美酒與收藏。他們鑽研製琴供藝,他們尋覓曲折動人的音樂故事,他們讓提琴與演奏家之間,產生了不可分離的親密關係。如果,你唐突的把製琴師當做某種生產樂器的工匠,那很有可能你會失去這位朋友。因為,對製琴師來說,工作台上的製琴工作逼近了禪的修煉,透過製琴他們沈澱心靈、他們與藝術共同追求著性靈與自然互動的抽象感應。

強先生笑著反問我:「你能想像這間小小的提琴工作室,可以會發生哪些事嗎?」有與你不同髮色的留學生,帶著他最重要的財產(提琴)與夢想敲響你的門;也可能是已成名的演奏家,懷著幾分傲氣與製琴師父討論他對藝術的想法,然後拿起製琴師推薦的提琴,拉出幾段悠揚的音符;也許,你會看見製琴師父不發一語,室內被木屑和古典音樂塞滿了撲鼻的松香油味道。然後,帶著忙碌轉頭詢問你與你的提琴需要什麼協助?

是的,以上事情都包裹於製琴師的工作室:分享、與共同成長的喜悅,彷彿自己和演奏家都同時透過一把提琴,一同穿梭於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時光機,他們的手會替200歲以上的提琴上漆調音,他們的手也會用雕刻刀在100年的木頭上,一刀一刀地挖出小提琴的背板…;最後,他們手上修好的琴、製好的琴,就將交付到演奏家手中,交織出屬於未來情感的樂曲。

踏進製琴之境,技術、專業更考驗文化底蘊
他建議有興趣想多了解提琴工藝世界的初學鑑賞者:其實,一來到克雷蒙納的老城區,街道上自然就擺設了許多介紹不同工匠的指示牌,就像是尋寶線索一樣,只要依循著去找,就一定能找到製琴師本人,能替你的旅程增添許多有趣的插曲。由於這些古老名琴必須定期演奏,來保持它悠揚的音色。因此,幸運的話在你探訪工匠的尋寶的旅程中,非常有機會遇到名人當街演奏經典樂曲,即使你不清楚他們的名氣,但是享受一段悠揚的樂章,也能夠讓自己的心靈擁抱提琴帶來的不朽風華。

↑圖說:義大利 Cremona 提琴工作室光以黑白照呈現,牆上掛滿各式功能的雕刻刀,就足以散發濃厚的文學氣味。

圖示:法國巴黎提琴製造者工作室內工具,一整排穿越過去,不只看到製琴師父對提琴工藝的堅韌,彷彿也看見雕刻到之外的音樂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