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YES,UCAN加油團粉絲專頁活動

2017年6月28日

思考不設限 跨域人才創造力

文/工研院產業學院人才發展研究組管理師 梁筱芸

「需求帶來供給,供給創造價值」

 在過去,我們討論專才(professional),認為「具備專業知識與經驗,可提供符合顧客(買方)需求的建議(方案)」即為產業所需的專業人才。然而在世代變遷及產業趨勢的洪流下,我們需要的人才不再只是就領域內之專業知識提供解決方案,而是能夠具備跨領域(Interdisciplinary)的知識(Knowledge)與經驗(Experience),提供給顧客(買方)全面性的需求建議方案。我們以過去非常有趣的行銷案例來看,當專業的銷售人員看到暢銷的電鑽,想到的是「如何讓顧客花錢買更貴、性能更好的電鑽」, 但跨域創新人才想到的是「顧客需要的不是電鑽,而是一個洞,為什麼? 是不是有其他潛在需求呢?」 兩者的差別在於前者在「強化需求」,而後者則是「創造需求」,試想,當需求不再顯而易見,如何提供真正有價值的產品(服務)給顧客(買方),已成為價值創造的首要目標。

「知識轉型,跨域思維當道」

知識的傳遞已不再具有型式的框架,過去,我們習慣藉由學校教育學習知識技能,在學校環境的薰陶下養成專業能力。而今,網際網路當道,知識的傳遞已跳脫型式、地域、以及媒介的框架束縛,人們不需到學校即可隨心所欲地學習,藉由網路選擇需要的課程,隨時隨地開始上課,打破時間及地域的藩籬。以近年來盛行於歐美的家庭學校(Homeschooling)為例,父母不再守舊的以學校作為小孩的成長背景,將學習場域 (Field)、學習內容 (Content)、以及學習脈絡 (Context) 去邊界化 (Boundaryless),以小孩的興趣作為教育發展之優先考量,強調多元學習跨域思考。再以最著名的跨域創新人才,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為例,在里德學院(Reed College)時期,藉由一堂字體藝術課程養成了對於美學的批判能力,同時造就了蘋果令世人震撼的「優雅極簡創意美學」。

「突破正軌 推動跨域人才發展」

過去大家普遍認為所謂的「主流、正軌」,似乎已慢慢式微且逐漸轉型。誰說只有會寫應用程式(App)才能創業? 真正的創新創業力不是來自於既有的專業,而是來自於願意接受「變革 (transformation)」的mindset,接受環境的改變、知識的轉型、核心價值的再造。我們可以說現今的學校教育提供了我們跨域思考的養份,但如何運用這些養份創造自身價值,則取決於個人。言至於此,值得反思的是,我們是不是還仰賴著學校教育在累積技術或尋找答案? 前不久筆者於一場研討會上與幾位教授對談發現,台灣的學生已經愈來愈能夠瞭解本身的需求,進而找到學習的有效路徑。例如:過去的課程設計習慣將理論課程放在實務課程之前,有了理論基礎之後再來談實作應用,但愈來愈多學生提出疑問:「為什麼不先上實務課程? 從實作的脈絡瞭解根本問題,再回頭探討理論可以補足或解釋的部份」,這樣的思維著實令人為之一振,證明台灣的學生絕對具有運用養份創造自身價值的潛力。

「持續學習 不斷嘗試」

全球創業精神暨發展機構(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GEDI) 公告2017年全球創業精神暨發展指數(GEI),台灣全球排名第16,遠遠領先新加坡、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等鄰近國家。這是否提醒了我們台灣是一個充滿創造力的地方,只要能夠突破思考彊界,持續學習不斷嘗試,挑戰雖然不一定會成功,但過程中不斷被激勵出的想法(Insight)、態度(Attitude)、行動(Action)將成為支撐下一次挑戰的養份,這亦是真正值得我們省思的創新過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