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YES,UCAN加油團粉絲專頁活動

2018年3月27日

發展換盆概念,換出職涯核心力~國立宜蘭大學

資料來源: 國立宜蘭大學
整理撰稿:UCAN計畫辦公室

 轉系對學生是重大決定,原就讀宜蘭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一年級的潭翰文,卻很快地在升大二之際,將轉系到食品科學系。這個轉變主要來自潭翰文大一時做UCAN職業興趣探索測驗,「發現自己更想往實用型領域發展。」相較於畢業後往石化、半導體、光電等主流領域發展,做完測驗,潭翰文發現化學領域內的食品科技更符合他對於「實務」的探索。

如同潭翰文,宜大學務處學生諮商組組長張松年觀察發現,每年約有3分之1到4分之1的大一新生,對於自己選擇的科系感到茫然,這些學生可能是因為指考分數剛好達到,或僅是因應社會需求而選擇某些科系,「但真正入學後,面對課業壓力,才逐漸發現問題。」

為協助學生從困惑中走出,宜大近年透過UCAN作為輔導學生學習的工具,讓宜大學生進入大三、大四之後,更加清楚自己的未來職涯走向。從農業技術學校起家的宜大,還特地將植栽「換盆」(Repot)的概念運用在此,結合UCAN測驗結果,協助學生從大學換盆到職場,發展出REPOT職涯發展計畫。


以UCAN結果反思課程規劃

REPOT代表了Reflection(重新反思)、Evaluation(策略評估)、Plan(擬定計畫)、Organization(整合資源)、Teaching(教學執行),就是從UCAN的測驗結果去反思,大學如何透過輔導、教學兩系統的合作,重新形塑宜大人。

從大一新生開始,宜大會先做UCAN職業興趣普測,再針對興趣沒有特別偏重的學生進行輔導,譬如讓學生回想過去成功經驗,或描述近期最得意的三件事,協助學生歸類興趣。大二時,學生再接著做UCAN共通職能測驗。

宜大從結果中發現,大部份學生都需要加強溝通表達能力職能,因此宜大從102學年度起,規劃一系列的「職涯培力課程」,包括職場人際關係、職場倫理、生涯規劃等,透過課堂學習,培養學生的共通職能。

隨著學校端的課程建置逐漸完備,宜大從104學年度開始從學生端著手,以反向REPOT做學生職涯輔導,這階段的REPOT也因此有了不同意義:Thyself(認識自我)、Occupation(認識職場)、Plan(職涯規劃)、Execution(執行計畫)、Reflection(反思歷程)。

學生升上大三,就會做一次全校性的專業職能普測,宜大也從中意外地發現以往不曾注意到的現象。例如過去認為外文系學生對於「英語教學」比較有興趣,但從專業職能結果發現,學生反而較傾向選擇與「管理」相關的就業途徑進行診斷,推論學生選擇念外文系的原因更可能是想運用語言專業,從事管理相關工作。「結果回饋給系上,系所會視情況來討論是否增加相關課程來滿足學生,」張松年說。


課程融入職涯輔導

此外,為了加強學生專業職能,宜大特別將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的生涯輔導教案融入課程中。張松年以電子學課程為例,教師會在課程中融入2~3週的生涯規劃課,「讓學生學到專業知識,又能知道這些知識該如何運用在職場上。」目前宜大已整合各系核心能力指標與UCAN的共通、專業職能項目,「未來學生登入E-Portfolio系統,就能知道自己所修學分和成績,可轉換成多少職能分數。」張松年指出。

在學生輔導方面,宜大在各系訓練種子「職涯導師」,讓職涯導師運用UCAN測驗輔導學生修課、職涯選擇。譬如在期中考前後,當課程教師在學校系統提出出勤狀況不佳,或成績低落學生的預警通報後,導師會依據學生狀況提出輔導需求。若是心理層面問題,交由心理諮商師輔導;若是因生涯不確定導致學習動機偏低,就轉介給職涯導師。

職涯導師會先和學生討論,到底哪些系上、他系或跨領域學程的課程,比較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降低學生貿然轉學的風險,「這時再加上UCAN的客觀數據佐證,職涯導師更能協助學生找到發展方向。」張松年補充。

以「學生」為本位的學習模式,是宜大強調的教學理念,而善用UCAN數據輔導學生,並回饋教學端,不僅可以協助學生更早找到人生方向,也落實了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增強其學習動機的教育目的。

完整的應用案例, 請參考UCAN平台學校應用分享專區https://ucan.moe.edu.tw/News/share1.aspx?id=14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