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7日

UCAN平臺資源應用案例回顧

文/UCAN計畫辦公室

學校應用UCAN 轉向教學規劃及校務研究發展

回顧近兩年來各校應用UCAN平臺資源,可發現主流方向正由一般興趣測評及職涯輔導,朝向教學規劃、學習成效回饋,以及連結校務研究等深度應用推進。由此趨勢轉變可看出,各校接受及導入UCAN意願提升,而且逐漸將UCAN平臺資源與學生學習成效、教師教學效能、課程回饋改善等議題結合。歸納平臺目前應用情況,依學校階段性需求及應用重點,可大致分為輔導、教務及校務研究等應用面向。

以專業領域為依據 提供學生職涯導航

系所教師通常身兼輔導職責,如何發揮與專業領域相關的職涯輔導功能,並提供有別於一般性的職涯輔導,是教師面臨的一大課題。教師可運用UCAN的職能/職業資訊以及診斷功能,協助學生瞭解相關產業及就業途徑,並依據性質及能力缺口規劃學習。學校應用UCAN進行學生職涯輔導,常見應用需求如下:
  • 如何依據產業需求輔導學生瞭解相關職業所需之能力?
  • 如何依據學生職業性向、特質及能力強弱輔導學生有效選課?
  • 如何找到預防學生流失的方法(或建立學習預警機制)?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國立宜蘭大學應用UCAN職能及診斷資源建立學校輔導機制並納入職輔流程;而東吳大學則利用數據分析結果回饋專業學習輔導,依學生興趣傾向及高成就課程之組合輔導學生適性選課,並利用數據分析結果建立學習預警機制,依休退學率與興趣診斷相關性分析,鑑別休學高風險族群。

善用UCAN職能及診斷資料 進行教學改善及成效檢核

系所教師學有專精,然而工作世界變化快速,往往難以全面掌握產業需求並即時調整教學內容,且系所課程常本於專業開課,橫向聯繫困難,使得知識及技能傳授較難統整為實務能力。面臨此情況,學校可運用UCAN職能及診斷資料,進行課程盤點及教務規劃,常見應用需求包含:
  • 如何接軌產業需求之能力並融入課程設計?
  • 如何調整現行課程地圖,並結合職能指引課程教學及學習? 
學生學習成效常強調客觀佐證、證據為本,學校課程改善應本於明確佐證資料來源,然而傳統課程回饋方式(由學生評量授課老師)常未能全面且客觀評估教師教學效能、課程內容調整等。且檢核學生學習成效亦應以多元評量學生能力為原則,傳統學生能力檢核方式(如紙筆測驗)僅能測得學生是否習得知識,卻未能具體檢量學生是否具備且能展現特定能力,因此,UCAN所提供之三項診斷,以及教學回饋問卷即提供學校證據導向的衡量方式。學校常見應用需求包含:
  • 如何建立多元學生核心能力檢核機制?
  • 如何發展具信效度的能力評量工具?
  • 如何找到有效教學設計、方法及內容改善的方式?
為符合政策推動方向,呼應高教深耕計畫精神,各校亦面臨如何結合產業需求,發展更彈性回應外界需求的課程組合,使學位和專業能力緊密結合,並打破系所藩蘺,開設跨領域的學課程,而UCAN的職能資源及診斷資料,則提供各校發展此類學課程的參考。學校應用需求常包含:
  • 如何有依據的開設跨領域學/課程?
  • 如何對焦產業需求開設以能力為本位的學/課程?  
於是,基於上述應用情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應用UCAN資源對應系所職涯進路、核心能力及課程,重整校內課程地圖,並整合課程地圖系統、建置核心能力雷達圖,同時利用數據分析結果,規劃跨領域學程(例如:財務金融+資工=數位金融Fintech學程)。而中國醫藥大學則參考UCAN職能建立校內核心能力檢核機制,透過對應UCAN職能調整系所核心能力,使系所核心能力可具體被檢核落實。中原大學則以資管系為示範,應用UCAN資源發展職能導向課程設計,並瞭解有效課程設計要素回饋職能課程教學法。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則應用UCAN教學回饋功能瞭解學生弱勢職能後,調整課程權重、教授內容及教學方法。

結合UCAN資料 發展校務研究議題

在政策推動下,各校建立校務研究(IR)機制,進行實證導向的教學改善、學生學習成效檢核及校務管理機制,已成為高教的推動重點。常見的學校應用需求為:
  • 如何系統性蒐集具代表性的學生成就資料?
  • 如何組合資料並開發研究議題?
例如,國立成功大學利用因素分析探討新生UCAN興趣診斷結果,並輔導學生適性、多元選課。國立金門大學以工管系為示範,透過相關分析後轉換每位學生專業職能診斷分數為核心能力的值,結合學生專業必修課程成績找出核心能力與科目的相關性,作為課程調整或刪減參考。醒吾科技大學則以行流系為示範,結合學生實習前後UCAN職能診斷前後測結果、實習雇主滿意度調查等資料,探討系所專業課程及實習內容設計的有效性。

UCAN計畫辦公室將在本年底綜合各學校案例的應用成果,彙集為「創新教學,聽他們說UCAN怎麼用」案例專刊,相關案例內容將陸續公告於本平臺經驗「分享專區」,歡迎各位師長留意本平臺相關訊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