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YES,UCAN加油團粉絲專頁活動

2015年11月24日

整合學習成效與學習經驗生力軍,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

穩定營運6年的UCAN平台,一直以來,都希冀提供國內大專校院莘莘學子,能以業界職能需求,作為進入未來職場、躍升國際脈動的學習與準備;至今,不曾變過。然而,就經營教育的院校單位來說,如何連結業界透過學生畢業後的就業情況,了解學校當初所提供學生的學習內容是否有效,是一段相當艱難且複雜的一段評鑑旅程;若以職涯發展為學習成效之依歸,建立客觀、量化的回饋系統,把企業主、學習者、教育服務者三個重要players拉進單一基礎上,成為可環環相扣的黃金金三角的評鑑關係。UCAN「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新增功能及「結合畢業生流向調查」、「雇主滿意度」等加值應用,就有著這樣一個味道,讓院校決策者能更有效率地分配資源,找出最需強化的職能項目,成為課程規劃之依歸,使職能訊息能真正地”回饋”到學生身上,讓學生在就學期間能學習地更有意義。

本期的UCAN電子報,為讓校園內的教職人員更進一步地了解此新功能,特別介紹「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之理論基礎、相關應用與使用效益。希冀透過你我的努力,能讓學子的就業未來,更好、更茁壯。


UCAN計畫辦公室 2015.11

花絮特報!
104年 UCAN應用交流研習會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UCAN計畫辦公室」為促進各校在推動應用UCAN經驗之觀摩擴散,於104年9月1日、3日、4日分別在台北、台中、高雄辦理「104年UCAN應用交流研習會」,共邀請14校17位主講者來與大家分享他們如何在「職涯課程發展與設計」、「教學及輔導應用整合」、「校務研究應用連結」等主題上,推動校園的UCAN應用。

表1.UCAN應用案例分享座談主題一覽表

主題1.職涯課程發展與設計
案例單位 主講人 簡報內容摘要
嶺東科技大學職能發展暨就業輔導中心 劉嘉雯 主任 介紹嶺東科大職涯課程發展與教學活動內容
中州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 陳怡靜 助理教授 職涯課程發展與設計,分享開課內容、實用活動設計及授課策略
國立中山大學 劉孟奇 教務長 「大鵬網」如何結合UCAN資源進行職涯探索、學職轉換等。
主題2.  教學及輔導應用整合
案例單位 主講人 簡報內容摘要
亞洲大學 許政行 副校長 運用UCAN建立職涯地圖與課程地圖之連結
醒吾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 蔡志明 主任 運用UCAN之職能資源或平台功能(興趣探索、職能診斷及能力養成計畫),進行職能導向課程之發展、設計與實踐
實踐大學服飾設計與經營學系 劉美蓮 助理教授 實踐大學推動服裝打版師職能導向課程經驗分享
銘傳大學前程規劃處 王智立 處長 銘傳大學UCAN就業職能平台之應用:
──如何實施UCAN就業職能測評、使用職能指標系統推動職能融入課程,雇主滿意度及畢業生流向調查與UCAN之對應。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網路與資訊中心 陳見生 主任 介紹建置校內課程地圖的歷程,並納入如學習地圖、證照地圖、升學及就業地圖
龍華科技大學課務組 趙娟黛 組長 龍華科技大學職涯/生涯推動簡介
朝陽科技大學 涂鈺城 主任秘書 朝陽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教學品保與UCAN結合發展歷程-打造自己專屬瑪可庭
崑山科技大學圖書資訊館 陳國泰 副館長 崑山科大將UCAN融入教學及輔導、串聯校內系統
中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廖慶榮 副教授 運用UCAN建立課程地圖和職涯地圖的連結,建立成果導向的教學設計和職輔發展
高苑科技大學教務處產業學院 鄭魁香 教務長
丁鏗升 主任
產業無縫接軌模組化課程,進行聯盟產業、精進課程
主題3.  校務研究應用連結
案例單位 主講人 簡報內容摘要
玄奘大學校務研究中心 林博文 副校長
王榮聖
主任秘書
段盛華 主任
校務專業管理能力與UCAN資料庫之應用-玄奘大學應用現況分享

本次活動研習會採個案分享及座談方式進行,共計吸引267名各校教職員與會參加。期望藉由此次機會,促成各校推動經驗之觀摩擴散,協助大多數僅將UCAN運用在學務輔導上之學校,深化至教務、教學應用或學務、教務的整合應用,發揮UCAN平台實質推動效益。


圖1.:應用交流研習會《北區場》,珍貴的實務經驗交流,台上台下討論熱烈。


圖2.:校園導入UCAN推動報告實況

本次應用交流研習會各範例學校於研習活動中分享之簡報放置於UCAN平台:https://ucan.moe.edu.tw/News/news1.aspx?id=339,歡迎老師們下載!

UCAN「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新功能,
修正課程地圖好幫手!

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網路與資訊中心主任  陳見生

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自推行以來,不僅提供各校作為規劃設計課程地圖之參考依據之外,同時也協助校方瞭解全校開課與活動現況對學生職能養成具體的益處在哪裡。然而,課程地圖在建置完成之後仍須不斷因應產業及學生實際就業情形進行修正,否則恐侷限到課程地圖的實際效能。因此,為強化課程地圖功能並提高UCAN平台各項數據的準確性,UCAN平台從在學與畢業生問卷等兩方面,蒐集「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與「畢業生流向調查」等功能,分析學生就業情況、職能程度與自我能力三者間之關係,使學生更清楚瞭解自我能力不足之處及相關產業所需之職能要求,進而提升學術與實務間之相符程度。

為有效評估學校開授課程或活動對學生相關職能培養之影響,UCAN平台新增「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問卷系統,使學校可藉由學生回饋,掌握各教學單位規劃設計課程對學生專業職能與共通職能之助益程度,並可作為調整相關課程授課內容與學習目標之依據,達成學生與學校的雙向溝通。有關UCAN「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應用介紹可詳見本期電子報之封面故事以及觀點報報,本文將著重於相關應用範例說明。

(一)問卷A「共通職能診斷」之分析

茲列舉問卷A所測試之內容與分析之數據,以供相關人員參酌。
  1. 問卷A之教學回饋題項
    於養成「共通職能」所需之教學能量回饋問卷選項中,可將「共通職能」概分為溝通表達、持續學習、人際互動、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創新、工作責任及紀律、資訊科技應用等8個項目,且學生可依學校開授之課程,評估所選修課程是否符合此8個共通職能,同時該問卷亦臚列諸如學校課程或活動對於「共通職能」養成的充足度、「學習經驗」對「共通職能」養成的幫助程度、學校系所提供的「共通職能」教學滿意度、課程或活動與「共通職能」之關聯性及就業準備度等問題,以供學校評估學生參加各項活動對共通職能養成的助益程度。又若僅以「溝通表達」職能之問卷題項為例,則針對此職能之重點題項包含:

    • 學校提供的課程或活動對養成「溝通表達」職能是否足夠?
    • 哪些「學習經驗」對養成「溝通表達」職能最有幫助?

    若以針對上述8項「共通職能」之問卷為例,則整體問卷之重點題項包含:
    • 學校與系所對8大「共通職能」的教學滿意度?
    • 校內所參加的課程或活動與各類「共通職能」的關聯?

  2. 報表範例-共通職能與課程充足度之二維分析
    表 1為共通職能與課程二維分析報表之範例,其中依據診斷分數與課程充足度之關係,並輔以中心錨點座標之設定,則可將報表結果分為四個象限,亦即若假設中心錨點座標為(2.5, 2.5),並以「溝通表達」職能為例時,則所得診斷分數與課程充足度之分數均小於2.5,故可將「溝通表達」職能歸類為第三象限「優先改進」。此外,由於「學習經驗」為學習「共通職能」的主要途徑,因此該報表則將學習經驗概分為專業知識與知能傳授、同學及老師人脈、課程實務/實作活動、業界實習、社團活動、語言學習、參與國際交流活動、其他訓練等8類,且學校可經由統計相關職能分數瞭解學生認為最有幫助之學習經驗,亦即於「溝通表達」職能之分析中,可知學生認為「同學及老師人脈」與「社團活動」之「學習經驗」最有幫助,故學校可開設相關課程或活動,以提高學生職能分數。


    表 1 共通職能與課程充足度二維分析報表

  3. 如何利用「共通職能」之能量回饋改進課程地圖

    經由分析共通職能與課程充足度後,則可利用分析之結果,如表 2所示,掌握學校各課程對共通職能培養之充足度,並可依課程充足度與否,擬定各項改善策略,如圖 4所示。由圖可知,倘若某職能之分析結果係屬「優先改進」時,則表示學生無法經由修習已開授之相關課程提高該職能分數,故學校可依據學生獲得之職能分數,加以評估相關課程或活動之充足度,施行相對應之改善方式,亦即若評估結果為課程不足時,應調整舊有課程內容或新增相關課程,以期有助於強化學生培養相關職能之成效。


    圖 1 共通職能與課程二維分析之改善策略

(二)問卷B-與系所相關「專業職能診斷」之分析
  1. 問卷B之教學回饋題項
    茲以「資訊科技」職類所需之「軟體開發與程式設計」職能的測試題目為例,以說明養成「專業職能」之教學能量回饋問卷的選項與內容,其中「軟體開發與程式設計」下有8項「專業職能」,且問卷之重點題項包含:

    • 系所專業課程與或職場體驗對何種「專業職能」養成最有幫助?
    • 系所對於各類「專業職能」的教學滿意度?
    • 校內所參加的課程或活動與「專業職能」的關聯?

  2. 報表範例-與系所相關之專業職能與課程充足度二維分析
    表 2為專業職能與系所課程充足度二維分析之報表結果,其中若以「資訊科技」產業中之「軟體開發與程式設計」領域為例,當「執行系統導入」與「產品維護」專業職能面向之二維分析結果為「優先改進」時,表示部分學生認為系所開設培養「執行系統導入」與「產品維護」等專業職能之課程,較不充足且學生的職能診斷分數較低。此外,當「於系所課程獲得最多幫助的職能」所得之分數若較高,則表示系所課程對該類職能養成的幫助較高。


    表 2 專業職能與系所課程充足度之二維分析表

  3. 如何利用與系所相關之「專業職能」能量回饋改進課程地圖
    於表 3之範例可知,當「執行系統導入」職能之二維分析結果為「優先改進」時,學校應檢討與此職能相關之教學課程,並視情況增加課程或調整課程內容,亦即當大部分學生認為系所課程對於培養職能「執行系統導入」的幫助最小,則有可能係課程數量不足所造成,故學校應增開相關課程;反之,若所開授之課程尚屬充足,則應改進教師上課方式或教學內容,以增加學生學習效率,進而提升此職能的分數。又若學生認為職場體驗對培養職能「執行系統導入」之養成效果較佳,則學校可多安排業界實習等相關活動。

(三)問卷C-與系所無關「專業職能」之診斷分析
  1. 問卷C之教學回饋題項
    與系所無關「專業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的問卷選項中,包含選擇與系所無關職能診斷的原因、養成其他職能的方式、學校提供跨系輔導方式,以及系上專業職能教學滿意度,故學校可依據學生填寫此問卷所得之結果,評估分析非適性學生之不適性因素,以及瞭解學生對學校跨領域學習與系所之教學滿意度,不僅可儘早對相關學生進行輔導,同時學校亦可據此調整與增開相關跨系課程。

  2. 報表範例-與系所無關之「專業職能」分析報表
    與系所無關專業職能之分析報表示意圖,如表 3所示,其中可將該報表分為選擇與系所無關職能診斷的原因、養成此職能的方式、學校提供跨系輔導之方式,以及系上專業職能教學滿意度等四大部分,而由表 3列舉之範例可知,資訊系學生會因「職業興趣探索」與「還未確定職涯方向」兩種原因,進行與自己系所無關的職能診斷。另由此範例之分析結果可知,學生對於學校提供之「跨系輔導措施」表示認同,並對「系所的專業職能教學」還算滿意。又此類問卷亦可進一步分析各系所非適性學生之不適性因素及人數比例,以及學校跨領域學習與系所教學滿意度概況,俾作為學校設計規劃相關課程之參考依據。


    表 3 與系所無關專業職能之分析報表示意圖


二、運用UCAN新增功能修正課程地圖-教學品質保證機制與校務研究

目前各校規劃設計之課程地圖,僅提供學生培養相關職能所需修習課程之指引,較少提供學生填寫相關學習意見與修課內容改善建議之職能教學養成回饋機制,導致課程地圖之使用成效受到限制,故如何運用UCAN平台新增之問卷回饋機制修正各校課程地圖,強化學生與學校間之互動交流,並落實教學品質之保證機制,係極為重要之議題。

目前本文已初步擬定利用UCAN平台新增功能修正課程地圖之規劃流程,其中原課程地圖之設計方式,乃係各教學單位依據UCAN平台提供之學生未來可能從事職業類別,加以規劃設計各項課程之授課內容,以及擬定各課程可培養之各項職能,期能有助於提升學生之學習成效與就業率。換言之,原課程地圖之規劃流程僅有單一程序,並無將學生學習回饋建議納入考量,恐囿限課程地圖之效能,故本文乃輔以UCAN平台新增之問卷系統提供的職能養成教學能量回饋機制修正課程地圖,以期達成強化課程地圖之目的。由圖 7可知,各校課程地圖可銜接UCAN平台各種問卷系統,並可藉由分析各問卷系統所產生之共通職能報表、專業職能報表及畢業生流向調查表等統計資料,瞭解各教學單位所規劃課程與活動是否足夠培養學生職場所需之態度及各項能力,且相關分析資料與數據可作為持續修正課程地圖之依據,以促進教學品質保證機制之落實,並可檢視畢業生學用落差之情形,俾作為學校招生與系所發展等面向之參考。由此可知,藉由UCAN平台新增問卷系統可分析學生對學校開設課程的充足度及滿意度,並可藉由修正課程內容達成教學與職場無縫接軌之目的,同時亦有助於提昇教師教學品質及學生學習成效。


圖 2 運用UCAN平台新增功能修正課程地圖之規劃流程

UCAN新功能,
規劃、調整學校課程,學習需求更滿足!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UCAN今年才新增的「職能養成教學能量回饋」功能,應用了管理學裡頭常見的「二維分析法」做為最主要的應用分析方式,主要是依照兩個不同屬性的指標,分類分析,期望提供問題的解決方法,行銷管理、戰略分析、產品分析、市場分析、客戶管理、員工管理、時間管理、心理學甚至在醫療診斷、統計學…都能有很好的應用。

二維分析法,是什麼?

二維分析法主要是將兩個屬性區分成X以及Y軸,組成一個座標軸,再用直線畫成「田」字型,形成兩條線四個區塊的圖形。UCAN「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功能可在使用者整體填答完成後,系統將會依「職能分數結果」以及「職能養成教學能量回饋-課程/活動充足度結果」,進行「職能優勢與課程能量二維度分析」(以下簡稱二維度分析模式),進而細分出四個象限:
  1. 繼續保持(優勢職能/課程充足)、
  2. 後續改進(優勢職能/課程不充足)、
  3. 優先改進(劣勢職能/課程不充足)、
  4. 優化調整(劣勢職能/課程充足)。
各象限詳細介紹如下:


課程能量效標(課程/活動充足度)


(一)象限I:繼續保持
在該象限屬於此類職能全校平均分數高,且學校課程或活動又充足,為優勢所在,落入此區域的職能項目,學校應該繼續保持。

(二) 象限II:後續改進
在該象限屬於全校平均分數高,但學校課程或活動卻不充足的職能項目,是學校後續應該改進的重點。倘若能夠掌握先機、把握學生的需求,即能大大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相反地,如果未能即時改善課程的不足,則會錯失學習的良機。

(三) 象限III:優先改進
在此象限內的職能為學校課程或活動提供不充足,且全校平均分數也低,應該列為優先改善重點,提昇學校課程或活動的豐富與充足度(X軸往高分前進),以提高全校此項職能的優勢(使Y軸往高分前進),進而邁向象限I。

(四) 象限IV:優化調整
在該象限之內的職能屬於學校課程或活動太過充足,而全校平均分數低,為避免資源浪費,學校必須調整符合學生的課程或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以提高全校此項職能的優勢(使Y軸往高分前進),最終能往象限I邁進。

效標「┼」,一眼就看懂!

至於兩軸的效標以「十」顯示,以「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二維分析模式為例,關於二維的效標,研究團隊發展出三種定錨方法提供學校應用參考:

(一)量尺定錨法:
採用測量尺度的特定座標為基準點,將橫軸與縱軸切割成四象限。是一種以作答者為中心的尺度參照,以測量時採用的量尺位置為基準,具有解釋上的優勢,該定錨法的效標是以量尺的中間數(五點量尺時為3)為固定參數,進行設定。

(二)重心定錨法:
採用八項共通職能加總的平均數為基準點,為一種重心法(centroid method),以當次全體受測者的分數為基準,具有團體內相對比較的優勢,八項共通職能之間可以進行相對比較,亦可以全校或某一系所為單位進行比較。該定錨法的效標是以八項共通職能加總平均數為參數,此數值為變動參數,為UCAN平台系統預設功能。

(三)參照定錨法:

可分為常模參照(norm-referenced)與效標參照(criterion-referenced)。
  1. 常模參照:採用各種常模分數,例如全國或不同學門的八項職能加總的平均數,進行團體外的相對比較。
  2. 效標參照:採用任何一個絕對分數(absolute score)為基準點,例如(4,4) ,此效標分數可由決策者設定高低來進行參照。 此定錨法的應用時機可依照管理者或決策者所指定的各種平均數(全國、學門、系所、長期)或任何期望標準來設定分數,進行參照比較。
依據以上不同的定錨參照可以其職能之間的分類點也會不同,見下圖:


「職能優勢與課程能量二維度分析」可幫助決策者將資源進行有效分配、將事項依輕重排序,幫助學校或系所找出最需要加強的職能,作為學校課程規劃調整的參考,學生學習需求更滿足。

全球媒體正在經歷的科技變革:數位、行動與社群化

口述│數位論壇自由創作者Steve
撰文│陳昕彤

觀察近10年內的大傳媒體發展是急遽快速且變化萬千的,這種高速的變革現象,並非來自於大傳媒體業本身,而是受到通訊科技所掀起的數位行動革命,不僅改變了閱聽眾取得資訊的形式,更改變了閱聽眾和媒體與廣告主的關係。一般在傳統媒體操作裡,閱聽眾被視為一群「可被影響」、「可被說服」甚至是「可被教育」的族群;然而,對於生長在數位行動科技世代的新閱眾來說,豐沛的科技應用創意與訊息群聚能力,不僅強化了閱眾判定訊息的自主性,更顛覆傳統媒體操作訊息的方式,領導媒體和廣告主的趨勢強化,其影響消費者決策的之地位將指日可待。

沒錯,一名數位自由創作者史地夫給我們這樣的字眼,領導;他認為2014年318太陽花學運已創造出一種新生代的閱眾溝通模式,通訊科技的行動化在抵達社群化之後,成功地將傳播行銷裡夢寐以求的O2O行銷,敲響下一世代的溝通大門。有哪些關鍵能力值得未來有志從事媒體行銷的年輕人專注的呢?一起來聽聽史地夫給我們的無私分享:

數位行銷工作者不可不知的強大影響力:人與工具的協同機制

太陽花學運在科技應用創新上,所展現出來的媒體爆發力,是無法忽略的。對閱聽眾來說,太陽花學運開創了一種非常直接、非常互動、非常參與的線上、線下的溝通模式。更無法想像的是,學運期間一天平均產出超過100則訊息的現場直播系統,竟然只靠著”一雙拖鞋”和”一台i-Pad”就建構出的直播核心,並且再網路攝影機、雲端串流播放技術、雲端監視器...等技術整合,一套強而有力的直播系統,1小時內運作、1天內透過科技創新所完成發聲系統,在24天的學運期間發揮了以小博大的驚人功效。

然而,他們的強悍發聲能力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後端所建置出來的O2O( Online to Offline)傳播行銷模式。在群體中所認同的理念下,所有的社群平台會相互串聯,如:零時政府(g0v.tw 台灣零時政府)、PTT(台灣最大BBS)、4am.tw網站(太陽花學運國際對外發聲窗口)…。在這龐大的傳播網絡中,個體閱眾會隨時、隨手閱讀最新資訊,一旦發現問題,就會將問題放進社群討論平台;在平台上,單一問題會直接連結到數千個閱聽眾快速地被討論,形成一種執行任務(術語被稱為:挖坑)。任務雛形形成後,會再次被分享到普羅性的社群平台(如:Facebook, Twitter, Blogger…)。這些任務被簡化成許多形式,諸如:漫畫、標語、懶人包、集會活動…,被社會上的閱聽眾不斷閱讀、分享,這些發散出去的任務需求就會不斷地被解決、被執行一直到實際參與。

不到3天,你可以看到傳統媒體追著太陽花學運的新聞跑、你可以看見太陽花學運在短時間內所引爆的社會參與;3月18日深夜live直播後,UStream有80萬民眾在線觀看、日本niconico(日本著名視訊分享平台)超過500萬人線上觀看,總瀏覽人次超越9,000萬。形同Apple產品發表會、巨星演唱會的閱眾參與數,深深蘊含了一種自發性建構、由下而上的傳播精神。

新世代閱眾的自主性之高、速度之快、人群參與度之高、行動力之強、產品涉入度之深,看在媒體、代理商和廣告主眼裡,你們的品牌傳播能不恐懼嗎?當數位行動科技在傳播上展開了創新應用,閱聽眾將快速地擺脫被動地位,逼著媒體代理商和廣告主不斷”下放”操作訊息的價值。不久之後,品牌操作的課題將將顛覆目前的想像。

踏入媒體業後,你最該懂得的效益指標:量化與質化評估須共存

一離開校園的保護傘,許多媒體新鮮人遇到的第一枚震撼彈就是:「原來實務工作是這樣一板一眼,根本沒有個人可以天馬行空的空間。」如何不讓人覺得你幼稚,就是要快速證明你的創意能不能在大眾市場上產生共鳴,而最常見的證明方式就是你作品可被量化的群聚指標,現階段幾乎所有媒體採購皆考量判定傳播ROI的指標大抵有三:

  1. 閱聽眾(Audience):對的時間裡把對的訊息傳給對的人有多少?產生了哪些行為?
  2. 傳遞(Delivery):目標閱眾觸達數有多少? 露出頻率為何?產生相關呼應行動有多少?
  3. 成本(Cost):在CPM(cost per thousand)衡量法概念下,成本須予與計算方後,方可成為預算配置的基礎。
媒體代理商的價值存在於對媒體和閱聽眾的了解。然而,數位化與行動化的交互影響下,閱聽眾不再受制於間與空間的限制,拿著平板就可以瀏覽新聞、點開手機就能上網看新聞、第一時間拍照分享事件、10秒內取得相關建議。線上、線下的連動關係變得模糊,閱聽眾不斷地跨越螢幕、跨越地理區域移動著、分享討論著品牌資訊,曝光度、瀏覽量…等等單一性的衡量指標,開始失去判斷訊息的觸達價值,必須朝向更「質化」的深入性評量:參與、互動,勢必為新一代的媒體效益衡量指標。

針對這個特質,我們可以參考IF-ABC從全球廣告主和媒體代理商的現行角度中,提出了一項觀點報告。報告中表示,在數位行動時代下,代理商的傳播趨勢朝向即時資訊革新、套餐式傳播工具鎖定閱聽眾、以行動和回應衡量、參與度(Engagement)引導媒體價值…等七大關鍵趨勢(如下表1.所示)。這些趨勢的背後顯現的是媒體採購正在經歷一場即時資料的改革(Real-time data revolution),數位行動下的顧客都想要”越即時越好”,因而全球廣告主的行銷活動是越來越朝向以閱眾為中心(Audience-centred)的操作趨勢,使得量化整合質化的衡量方式(Panel/Hybrid)衡量法凸顯出其在變動時代下之重要性。

剖析未來媒體趨勢:多組化行銷,是個人化行銷的起點

無論是從國內或國外的行銷趨勢來看,在網路上打廣告已被視為一種常態,當數位廣告不斷上升的同時,傳統的類比廣告仍佔有一席之地;因此,數位加類比廣告這種多組化的傳播模式,已成為目前最受廣告主和媒體代理商用來經營品牌訊息的方式。透過多組化傳播模式的好處在於,能夠同時取得數位傳媒在收集閱眾行為的高速優勢之餘,也能同時從類比傳媒上取得區域性的廣告瀏覽特性,和過去單一性傳媒的宣傳方式相比,更能反應新世代的閱眾特質。

因此,無論有志成為數位行銷工作的年輕人,就必須在畢業前即認清數位廣告在多組化行銷趨勢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即使目前廣告主對它投注的資源比重仍較小:
  1. 要建立收集數據的習慣:
    量化的瀏覽數據能提供廣告主與代理商追溯出閱聽眾對產品行銷活動的偏好、回應內容、分享情況,這些具有參與程度的衡量指標,能快速提供廣告主修正品牌訊息,亦對於產品未來的改良有很大的幫助。
  2. 掌握數位化後的媒體生態:
    受到多組化趨勢的影響後,因參與性衡量指標大幅度協助媒體代理商確認閱眾屬性,使得廣告主品牌廣宣活動從一種配置(allocation)的觀念轉化為選取的概念(selection),直接去評估傳媒工具的黏度、重複使用率及其相關參與閱眾群,有效地把注意力專注於如何與顧客產生直接性互動(direct response)。

新世代的行銷環境:媒體代理商的角色價值下放ing

通訊科技所推倒的溝通圍牆,讓人跟人得以更直接的溝通。318太陽花學運的新世代閱眾已向世人證實O2O傳播模式的實現,同時也將台灣媒體傳播方式正式推向參與、互動等質性影響力指標。然而,當廣告主和閱眾的互動距離日益直接時,也是媒體代理商的角色價值不斷被下放的開始。

一直以來,媒體代理商的角色價值存在於對媒體和閱眾的了解。然而,行動化帶給閱眾的參與自主性,讓很多閱眾漸漸離開類比傳媒,眼球轉向各式行動裝置的螢幕,直接地和廣告主提供他們對品牌、對產品的想法...也逐漸暴露出媒體代理商對產業一直了解不夠的缺點,產品核心價值也趕不上社群中意見領袖的見解。IF ABC針對媒體代理商所進行的調查顯示,受到數位行動媒體的影響,為了增加代理商的角色價值,他們積極地與廣告主提供許多「質性」的研究報告,漸漸淡出過去對量化報告依賴,並試圖從尋找參與性衡量指標,透過閱眾參與的深度來重塑媒體價值如:1.時間長度、2.瀏覽比例、3.分享與回應數,來定義一位有效的閱聽眾。

不進大公司也能玩好行銷

媒體數位與社群化之後,最於有志從事媒體工作的年輕人來說,最大的魅力就在於賦予了個體前所未有的強大競爭力,個人能夠透過對通訊科技的熟悉度,直接地把創意與觀點放進社群平台中被考驗。嚴肅許久的史地夫幽默的說:「這就像是一種解放,行銷人不需再看大公司的臉色,因為能夠擬聚人群者為王。反之,過去你乞求企業給你工作的人會捧著大筆預算請你操刀。」

史地夫建議年輕人,找一個自己熱愛的領域,3C也好、政治也好、生活也好…,積極透過部落格、FB專頁等平台上,建立個人的風格,鍛鍊自己的文筆、影像操作、一直到整體專案的設計,他說:「就像一把刀,越磨會越光。」,不要等待一份工作(或薪水)才開始滾動你的行銷基因,那就太、遲、了。

運用UCAN新功能-「職能養成教學能量回饋問卷」,回饋教務規劃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前言

UCAN建設之初主要功能為引導學生探索自我職涯方向、了解工作世界及自我能力強弱的工具資源,並提供學校老師以業界職務所需職能為依據作為教學活動參考,藉此縮小學用落差、打造學生就業力及建立以學生能力為本位的課程規劃。而近年臺灣高教體系為符合國際潮流,強調以證據為基礎(Evidence-based decision)的自我改進機制日趨重要。

UCAN做為我國學生興趣、職能評斷等數據資料庫,並穩定維運六年之久,其使用量以及數據量不容小覷,為回應教育部希望UCAN結合「學生學習成效」與「學生學習經驗」等期待,今年UCAN平臺新增「職能養成教學能量回饋」功能,希望透過學生意見的回饋可幫助學校檢視校內相關職能的養成是否提供足夠與有效的課程或學習活動來幫助學生學習需求。如下圖為新功能回饋學校學務、教務體系之關聯圖。


圖:UCAN新功能數據回饋學校教學機制-關係圖


「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介紹

「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依據職能診斷類別及專業職能診斷就業途徑是否與系所相關,設計A、B、C三類問卷。A類問卷針對完成共通職能診斷之學生進行調查,問項包含學校提供課程與活動對應八大共通職能養成之充足度、學習經驗對應八大共通職能養成之幫助、對學校/系所提供共通職能養成之教學滿意度、共通職能與課程/活動連結之理解度;B類問卷針對專業職能診斷就業途徑與就讀系所相關之學生進行調查,問項包含系所提供專業職能課程之充足度、於系所課程/職場獲得最多幫助的職能評估、對系所提供專業職能養成之教學滿意度、專業職能連結之理解度;C類問卷針對進行專業職能診斷就業途徑與就讀系所無關之學生進行調查,問項包含選擇與系所無關的就業途徑進行專業職能診斷的原因、與系所無關專業職能之養成方式、對學校跨領域學習輔導滿意度、對系所專業職能教學滿意度等。問卷流程跟各問卷重點見下圖:





根據A、B、C三類問卷填答結果,UCAN平台發展了相對應的報表,每類問卷都會有整體分析以及個人原始分數分析供學校端應用,以整體分析來說會以一個班或一個系為單位,進行整體平均分析,而提供原始資料也能讓學校直接進行資料運算,做更深度的應用分析。各類問卷的應用重點以及報表見下表所示。相關功能學校管理者可以直接登入後台>報表管理>教學能量回饋報表下載查詢。



結語

利用UCAN新開發的功能可以幫助學校或系所盤點各職能中,那些需要加強,甚至可以輔助其他題項,例如:學生認為最有幫助的學習經驗,讓學校或系所思考不同職能可從何項學習經驗幫助學生學習較為有效。此外針對學校與系所之職能教學滿意度問項,亦可以得知學生對學校以及系所提供職能學習之整體性教學評價。

最後建議學校,本項新功能問項的主軸皆與職能有關,因此UCAN各項職能與學校教學目標、課程或活動的連結清晰度非常重要,雖然上述A以及B問卷,有問學生關於「職能與課程連結理解程度」(1~4分)題項,但只針對單題的填答結果明顯不夠,唯有學校確實將UCAN職能對應學校教學課程,才能更準確的解讀此新功能結果數據,否則有可能只是捕風捉影而已。

優質工作(Good Job)簡介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產學合作人才培育資訊網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隨著時代變遷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改變或創造了新的消費需求和產品市場,產業結構亦隨之升級轉型,因而產生許多高附加價值的優質工作1(Good Job),其工作內涵與所需職能亦勢必有所改變。為了協助青年了解產業之優質工作的內涵及未來職涯遠景,鼓勵年輕學子朝產業升級轉型高附加價值的智慧化、綠色化、文創化之產業發展,加入我國未來主力產業的優質工作,經濟部工業局以升級轉型重點產業為範疇,特別精選介紹製造業56項優質工作,包括其工作內容與所需的知識技能、平均薪資範圍、以及未來可能的職涯發展路徑等,供青年們發掘自我志向時參考,並可及早培養所需職能,俾能踏出正確的職場第一步。

本期將列舉幾個與材料、化學、化工、物理等科系的畢業生相關的職場優質工作,如下:

1優質工作是指「國家經濟發展需要的工作中,符合求職者(或就職者)期許的內、外在條件的工作」。而參酌國內青年的職涯期待,內在條件泛指求職者工作價值觀及生涯發展;外在條件則以薪資為主要代表。

一、高端產品工程師

產業類別 光電產業
工作內涵 高端產品工程師必須開發和改善產品、製程或原料,並建立或監督原型模型,也必須操作機具、設備或是手工具產出所需的原型模型,以建立各種光電元件材料適應特定之應用。此外,需要針對光電材料、元件產品之製作、管理及設備採購作業,提供技術性建議及相關諮詢,瞭解LED產品特性及其應用規格,分析LED晶片後工程序的封裝測試及失效模式。

通常高端產品工程師針對光電元件進行研究與分析,並開發產品設計與制定規格;開發完成後再進行數據分析,以確定產品製造與使用的可行性;指導和協調工程技術人員製造原型或系統,並與工程技術人員商談,澄清需解決的問題,根據需求針對設計進行修正或補強。整體而言,高端產品工程師準備產品或系統詳細的工程圖與圖表,才能在策畫及開發實驗測試程序中讓工程技術人員清楚了解,產品開發完成後,必須分析實驗數據提出報告,以確定所開發出的產品是否滿足原先所設定的功能與性能,評估測試結果應用到其他系統或其他用途開發的可能性。
學經歷要求 碩士學位優先,設計、材料、化學、物理、化工、光電相關科系
所需具備知識與技能 知識:
  1. 包括軟性顯示、半導體光源、立體影像與生醫光電等領域應用產品,如發展隨身、穿戴式、智慧型、安全不易碎、低成本、可撓曲、多應用性、兼具環保節能等各種光電產品或顯示應用產品需求
  2. 具備工程技術知識,如工程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這包括對各種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和生產的應用原理、技術、程序和設備
  3. 具備生產加工知識,如原料、生產過程、品質控制、成本以及其他技術可以最大化的提高產品生產及銷售效率
  4. 具備數學知識,如算術、代數、幾何、微積分、統計以及這些的應用
  5. 具備機械知識,如機器和工具,包括它們的設計、使用、維修和保養
技能:
  1. 專案管理
  2. 具備設計能力,如生產的計畫、藍圖、繪畫和模型的設計技巧、工具和原則
  3. 系統評估與分析 4.具備英語能力,如英語的結構與內容,包括字彙的意義拼法、組成規則和文法
能力(態度與特質):
  1. .閱讀能力
  2. 批判思考
  3. 取得新訊息的能力
  4. 我調整
  5. 抗壓性
  6. 應變能力
平均薪資範圍 學士38,000-40,000元
碩士40,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硬體研發工程師、韌體設計工程師

二、光學設計應用研發工程師

產業類別 光電產業
工作內涵 光學設計應用研發工程師主要研究光電元件、光電物理及技術、積體光學之設計、製作、測試、改良各種光電元件材料,以適應特定之應用。同時針對光電材料、元件產品之製作、管理及設備採購作業,提供技術性建議及相關諮詢,瞭解LED產品特性及其應用規格,及分析LED晶片後工程序的封裝測試及失效模式。

光學設計應用研發工程師主要在研發、工程與製造公司以及政府工作,工作地點通常在室內,偶爾也需要去室外進行勘查問題以及設備。其主要工作內容如下:必須事先跟其他工程師討論,並準備工程圖、電子系統或規格,以確定製造、施工、安裝與測試時可以符合規範、法規和客戶需求;操作電腦輔助工程、設計軟體或設備來建立詳細的製造、建築或安裝的標準或規範,並且監督工程以確保準時和符合預算地完成任務;計畫實施時應用電子學原理與工程原理,並能設計或改善電子工具、設備、零件或產品在商業、工業或住宅的用途;調查客訴時,確定問題的性質與嚴重性後,須準備並了解物資和設備的規範,採取適當的補救措施。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以物理、材料科系為主
所需具備知識與技能 知識:
  1. 具備工程技術知識,如工程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這包括對各種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和生產的應用原理、技術、程序和設備
  2. 具備電腦和電子產品知識,如電路板、處理器、晶片、電子設備以及電腦軟硬體,包括應用和程式設計
  3. 具備數學和物理知識,如物理原理、定律、相互關係,並了解流體、材料、以及大氣動力、機械、電子、原子和亞原子的結構和過程
  4. 備機械知識,如機器和工具,包括它們的設計、使用、維修和保養
  5. 具備行政與管理知識,如策略規劃、資源配置、人力資源模型、領導技巧、生產方法以及協調人員和資源的業務和管理原則
  6. 具備客戶的個別化服務知識,如客戶需求評估,符合品質標準的服務和客戶滿意度 7.具備工安知識,如相關設備、政策、程序和策略,有效的促進當地人民、資料、財產和機構的安全保護行動
技能:
  1. .光學設計
  2. 新材料應用
  3. 具備設計能力,如生產的計畫、藍圖、繪畫和模型的設計技巧、工具和原則
能力(態度與特質):
  1. 批判思考
  2. 聆聽與閱讀能力
  3. 問題解決
  4. 新訊息取得能力
  5. 評估自身能力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38,000-40,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機構工程師、光電工程研發主管、半導體工程師、產品管理師

三、新型材料工程師

產業類別 光電產業
工作內涵 新型材料工程師評估材料並開發機械和製程,製作可用於產品的材料以滿足特定的設計與性能規格。就基礎研究而言,新型材料工程師檢驗材料的質量、組成及結構,並試著將不同的材料(如石墨、金屬和金屬合金、陶瓷和玻璃、塑料和聚合物,以及天然存在的物質)進行交互作用並檢驗其發生的結果;就應用研究而言,開發可能的新產品或新材料配方來改良及修正現有的產品。

整體而言,新型材料工程師為了開發新產品或提高現有產品的品質,必須研究材料的結構與化學性質,進而確立如何強化或合併各種材料的方法,並開發應用於現有產品中的新材料(包含研發、改善超導、陶瓷及金屬合金材料)。除此之外,新型材料工程師使用電腦和各種先進的實驗儀器進行建模、仿真及實驗分析(例如使用3D印表機來研究結構和複雜分子的其它性質),並準備材料開發提案、提交預算、分析勞力成本及撰寫報告,且必須與其他工程師及企業高層討論,規劃新產品並評估其可行性。主要工作內容為查看新產品計畫並對強度、耐熱性等提出建議;帶領技術人員開發特殊用途的產品及設備材料;監督技術人員和其他工程師進行原料或成品測試,以確保品質;規劃或實施材料開發和製造流程,以符合成本的規格和性能,如不符合則分析產品失敗數據與檢測結果,確定問題並制定解決方案。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物理、化學、紡織、聚合物相關科系
所需具備知識與技能 知識:
  1. .具備工程技術知識,如工程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
  2. 具備化學知識,如化學組成、結構和物質以及它們經受的化學過程和轉換
  3. 具備物理知識,如物理原理、定律、相互關係,並了解流體、材料、以及大氣動力、機械、電子、原子和亞原子的結構和過程
  4. 具備生產加工知識,如原料、生產過程、品質控制、成本以及其他技術可以最大化的提高產品生產及銷售效率
  5. 具備電腦和電子產品知識,如電路板、處理器、晶片、電子設備以及電腦軟硬體,包括應用和程式設計
  6. 具備機械知識,如機器和工具,包括它們的設計、使用、維修和保養
技能:
  1. .具備設計能力,如生產的計畫、藍圖、繪畫和模型的設計技巧、工具和原則
  2. 系統評估與分析
  3. 研究、執行專案能力
  4. 領域學習
能力(態度與特質):
  1. 批判思考
  2. 聆聽與閱讀能力
  3. 問題解決
  4. 取得新訊息的能力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38,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其他工程研發主管、半導體工程師、工廠主管、品管/品保主管(R.D主管)、專案主管、業務工程師

四、先進材料開發工程師

產業類別 石化、塑膠、橡膠產業
工作內涵 材料工程師評估材料,並開發機械和製程製作可用於產品的材料以滿足特定的設計與性能規格。就基礎研究而言研發工程師檢驗材料的質量、組成及結構,並試著將不同的材料(如石墨、金屬和金屬合金、陶瓷和玻璃、塑料和聚合物,以及天然存在的物質)進行交互作用,檢驗其發生的結果;就應用研究而言,開發可能的新產品或新材料配方改良及修正現有的產品。

因此,材料工程師除查閱新產品計畫書,提供關於產品材料的相關建議,包含強度、重量、耐熱性、導電性、延展性及成本之外,亦須經常需監督材料產線上的技術人員、作業員及其他工程師工作,以確保產品質量。若材料製作失敗,則必須分析數據及測試結果,確定問題的原因並制定解決方案。

整體而言,材料工程師為了開發新產品或提高現有產品的品質,研究許多材料的結構與化學性質,進而確立強化或合併各種材料的方法,也開發出許多能應用在現有產品中的新材料。故材料科學的應用包含研發、改善超導、陶瓷及金屬合金材料。此外,材料工程師必須準備材料開發提案、提交預算、分析勞力成本並撰寫報告,甚至需與其他工程師及企業高層討論,以規劃出新產品並評估其可行性。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以材料、化學、化工等相關科系為主
所需具備知識與技能 知識:
  1. 高價值氫化丁腈橡膠(HNBR)關鍵原料
  2. 碳纖維樹脂複合材料(CFRP)
  3. 頁岩氣趨勢
  4. 熟知化學用料的組成、結構及化學變化的屬性,包含之間的交互作用、生產技術及丟棄方法
技能:
  1. 懂得使用實驗室相關儀器,如球磨機(Ball mills)、棒磨機(Rod mills)、靜電分離器(Electrostatic separators)、高壓分離器(High tension separators)、磁分離器(Magnetic separators)、雙螺桿擠出機(Twin screw extruder)等
  2. 懂得使用分析軟體,如DIC(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FDIR(Fault detection isolation and recovery)等。
  3. 懂得使用電腦輔助設計(CAD)或電腦輔助製造(CAM)軟體
  4. 能具備優異的數理能力,包含代數、幾何、微積分、統計等
  5. 能具備優異的英語能力,包含專業名詞的拼寫、專業術語的應用
能力(態度與特質):
  1. 獨立思考能力
  2. 閱讀理解能力
  3. 溝通與協調能力
  4. 問題解決能力
  5. 判斷與決策能力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44,000-53,000元,平均45,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生物科技研發人員、品管/品保主管、醫藥研發人員、生產技術/製程工程師

五、高階產品製程工程師

產業類別 石化、塑膠、橡膠產業
工作內涵 高階產品製程工程師(Quality Assurance Engineer)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在每道製程中確認每一個動作被正確地執行,遇到錯誤發生時,則必須適時停止生產,以減少損失,等到問題解決之後再繼續生產。此外,高階產品製程工程師也要負責研發工作,研發節省生產成本又快速無誤的生產製程,故平時除了在無塵室裡輪班之外,大部分時間為研發製程和執行專案計畫。

高階產品製程工程師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確認產品生產製程被正確地執行,以及分析生產資料,釐清發生問題的原因與責任歸屬。由於高階產品製程工程師是最了解產品製程特性的工程師,因此也負責改善製程專案的研究,開發最經濟而有效率的製程。此外,高階產品製程工程師還必須承接材料工程師開發的新配方,將其導入量產並將量產所需的文件、機具、以及流程安排妥當。同時,在生產過程中,對於相關操作人員的教育訓練、生產異常狀況的排除、流程的修正等均為高階產品製程工程師主要的工作項目,主要是希望能夠做好良率的改善與提升。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以材料、化學、化工等相關科系為主
所需具備知識與技能 知識:
  1. .高價值氫化丁腈橡膠(HNBR)關鍵原料
  2. 碳纖維樹脂複合材料(CFRP)、頁岩氣趨勢
技能:
  1. .能具備優異的英語能力,包含專業名詞的拼寫、專業術語的應用
  2. 能具備優異的數理能力,包含代數、幾何、微積分、統計等
  3. 機械製程與設備概論的基本知識
  4. 材料科學、機械元件物理及科學統計的相關知識
  5. 工廠之工業安全通識
  6. 熟知化學用料的組成、結構及化學變化的屬性,包含之間的交互作用、生產技術及丟棄方法
  7. 工程科學之實際應用知識,包含應用原理、技術、程序、設計產品的裝置
能力(態度與特質):
  1. 關鍵思考能力
  2. 閱讀理解能力
  3. 積極傾聽的能力
  4. 演說及表達能力
  5. 規劃能力
  6. 問題解決能力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39,000-45,000元,平均40,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廠主管、生產管理主管、品管/品保主管、機構工程師


※經濟部「優質工作專區(http://hrd.college.itri.org.tw/coedu/GoodJob.aspx)」提供13個產業56項優質工作資訊,主要內容包括工作內涵、所需的知識技能、未來職涯發展路徑及參考的薪資行情…等,其中也可看到許多業界前輩達人們的職場小語和工作心得,值得推薦給正在尋找職涯方向的新鮮人參考。歡迎您加入未來最具潛力的製造業新興優質工作。

產業轉型,人才職能也跟著轉變了!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隨著全球下游產業需求改變,經濟部工業局正積極鼓勵國內石化產業朝向開發電子、光電、資通訊、環保與能源等高值化新興重點產業所需要的材料、技術與製程等方向發展。為此,石化產業對於先進材料的研發投入與人才需求也正逐漸成長中,值得後續關注。
圖片:奇美實業李中斌

「往上游走!」是導引奇美實業研發總處專案經理李中斌進入石化產業,從事先進材料開發工作時的想法。畢業於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李中斌坦言,當初研究所畢業時,正值台灣光電產業發展高峰期,他毫不思考就選擇進入光電業。5年後,因為企業組織變革,他才從奇美電子轉入奇美實業。

轉換跑道時,李中斌也經過一番掙扎,不斷思考要不要轉攻材料研發,後來他評估本身已經累積許多使用者(客戶)經驗,足以理解市場的需求,加上他想獲得更多不同發展,決定轉進上游產業,從事先進材料開發,「沒想到,待在實驗室竟然比之前待在無塵室裡,有趣多了。」李中斌笑著說。

石化產業優質化 研發素材日新月異

以產業鏈來看,石化產業屬於上游產業,並聯合其它基礎產業,被稱為產業的火車頭。不同以往的是,現今石化產業隨著下游產業需求轉變,不再只是生產橡膠、塑膠等傳統製造業材料,而是走向科技化、精緻化與高質化,研發素材日新月異,包括光學材料、特用化學品等與電子產業相關之先進材料。

隨著產業轉型,石化產業的先進材料開發工程師的人力需求也日益增加,工作內容也有調整,包括:一、負責新材料的評估、測試、分析與選擇。二、開發新型材料、元件及其製造技術。三、負責新產品或技術的製程開發及導入。四、制訂新產品、開發計劃所需的儀器設備和計劃。五、訂定新產品標準等。


理解產業需求 人才更具價值

整體而言,這是高度專業的工作,業界對於人才的專業知識要求也高,譬如基本條件是要能夠快速判斷不同材料的特性與應用,包括材料的強度、重量、耐熱性、導電性、延展性及成本,除此之外,也需要監督材料生產線上的作業人員,以確保產品品質。

除了專業要求,奇美實業更會進一步訓練研發人員站在客戶或跨部門角度做全盤的研發思考。李中斌直言,好的研發人員不能只做研發工作,還必須扮演好技術服務的角色,要懂得溝通協調,並協助業務人員,讓客戶更理解產品的優勢。同時,研發也要具備商品化概念,在業界跟在學校做實驗不同,研發除了追求專業,更要懂得評估客戶使用這項材料的成本與效益是否對等。

對此,奇美實業行政總處協理陳世賢也有所感,他指出,即使產品研發是300%完美,若客戶覺得不實用,也是毫無效益。可見先進材料研發,不見得非要追求最極致尖端的科技,幫助客戶在應用上獲得更多好處更為重要。

產業轉型 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石化產業轉型,人才職能也要跟著調整。陳世賢發現,近幾年,新進研發人員的專業知識差距並不大,但人格特質卻有極大差異,這反而會成為影響人才未來職涯發展的關鍵。

譬如許多研究材料開發的碩博士生走到後學術階段時,多半自己待在實驗室做研究,每天對話的對象就是機器設備,以及少數的同學或老師,研究型態鮮少有大型團隊合作機會。但走到職場上時,面對不同個性的主管或同事,即使本身擁有再高階的研究專業,所有實驗或材料產出都不可能獨立完成,團隊合作能力將會影響研發的成功與否。

最後,陳世賢提醒有意從事材料開發工作者,跨領域學習與產業理解也是必俢課程,尤其石化業是上游產業,人才具備完整的產業脈絡概念,研發才會更具體實用。而且未來不管是待在上游,或轉戰下游產業都能同樣具備競爭力。


先進材料開發工程師工作內容小檔案

適合產業 石化、塑膠、橡膠產業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以材料、化學、化工等相關科系為主
所需具備知識與技能 知識:
  1. 高價值氫化丁腈橡膠(HNBR)關鍵原料
  2. 碳纖維樹脂複合材料(CFRP)
  3. 頁岩氣趨勢
  4. 熟知化學用料的組成、結構及化學變化的屬性,包含之間的交互作用、生產技術及丟棄方法
技能:
  1. 懂得使用實驗室相關儀器,如球磨機(Ball mills)、棒磨機(Rod mills)、靜電分離器(Electrostatic separators)、高壓分離器(High tension separators)、磁分離器(Magnetic separators)、雙螺桿擠出機(Twin screw extruder)等
  2. 懂得使用分析軟體,如DIC(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FDIR(Fault detection isolation and recovery)等。
  3. 懂得使用電腦輔助設計(CAD)或電腦輔助製造(CAM)軟體
  4. 能具備優異的數理能力,包含代數、幾何、微積分、統計等
  5. 能具備優異的英語能力,包含專業名詞的拼寫、專業術語的應用
能力(態度與特質):
  1. 獨立思考能力
  2. 閱讀理解能力
  3. 溝通與協調能力
  4. 問題解決能力
  5. 判斷與決策能力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44,000~50,000元,平均45,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生物科技研發人員、品管/品保主管、醫藥研發人員、生產技術/製程工程師


經濟部「優質工作專區(http://hrd.college.itri.org.tw/coedu/GoodJob.aspx)」
提供13個產業56項優質工作資訊,主要內容包括工作內涵、所需的知識技能、未來職涯發展路徑及參考的薪資行情…等,其中也可看到許多業界前輩達人們 的職場小語和工作心得,值得推薦給正在尋找職涯方向的新鮮人參考。歡迎您加入未來最具潛力的製造業新興優質工作。

資料來源:

經濟部工業局產學合作人才培育資訊網
http://hrd.college.itri.org.tw/coedu/GoodJob31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