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2018年才不過4個月,四周的環境氛圍就已變得「機智」濃濃。從全球市調HIS Markit公司於年初所公布『2018年全球科技八大趨勢』的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雲端運算與虛擬化、5G上網、無所不在的視頻、電腦視覺、機器人、區塊鏈(Blockchain),在我們的周遭已一一實現。姑且不談那上幾億美元的市場成長,光是人工智慧一項,就在智慧型手機、行動載具、汽車、照護醫療…等等與現代消費者息息相關的領域中,帶來翻轉性的改變。
同樣的職務、同樣的產業,將快速蛻去原有的職能樣貌,一股須站在傳統根基上,催生出全新的關鍵知能(Domain Know-how)的就業時代,不僅已經啟動,更是高速變化、程度驚人。對於全球教育體制和方法的衝擊,將帶來前所未有的人vs.機器省思。
究竟,未來會如何改變企業用人所需要的能力?大專校院應如何孕育學習環境,重新以「人」的觀點來思考教育之事?
本期UCAN封面故事分享台東大學以培育學生「面對未來能力」為主軸,從引導、評量、回饋、輔導等四構面進行課程地圖重建與課程模組化工程,強化學生能力與未來的鏈結。進一步,我們也隨著淡江大學林淑萍教授的分享,瞭解八大共通職能分別在就業學生與非就業學生的檢測分析結果,並提供校務、課務、學務各單位參考,協助畢業生順利找到工作。最後,UCAN新興職務系列本期採訪了一間台灣絕無僅有的農業生技公司「正瀚生技」,鎖定世界市場,創立一個具跨領域、高端人才、系統化研發的新創公司,把台灣農科帶進世界、把世界領入台灣的同時,又對就業能力帶來哪些未來訊息,非常值得學術界借鏡。
中國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馬雲來台時曾表示,阿里巴巴的選才是看學習能力、願意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放的心胸三項,與我們UCAN所談的八大共通職能基本上有一致的建議方向;但,如何落實到每一位在校生、畢業生的培育現場,則考驗著多方智慧了。
「機器與智慧」充斥的未來已經來到,敞開雙臂,我們,十分歡迎。
網頁
▼
YES,UCAN加油團粉絲專頁活動
▼
最新消息
※管理者權限開放一組帳號多個身分使用
為因應學校老師長期以來的需求,UCAN辦公室已完成一組帳號可擁有多個權限功能,3/1起上線,簡單說明如下:
原一組帳號搭配一個學制邏輯,改為一組帳號可擁有多個權限身份,改善老師一人有多組帳號導致使用上的不便,若想進入UCAN後台使用報表功能及查詢學生帳號或診斷紀錄時,請洽各校總管理者窗口協助建置管理者帳號。
如有帳號建立相關問題,歡迎來電詢問各校總管理者窗口或UCAN計畫辦公室03-5913003,謝謝!
※UCAN線上研習會即將試辦,敬請期待!
為因應學校新手總管理者及系所老師需求,UCAN辦公室今年將針對新手管理者,對於未接觸過UCAN或想了解UCAN平台的老師們,試辦線上研習會,第一場次即將於4/11試辦,歡迎有興趣了解的老師報名參加。
活動訊息:https://ucan.moe.edu.tw/News/news1.aspx?id=363
歡迎老師們針對線上研習會有任何建議或疑問,或希望我們分享哪方面的主題請寄到UCAN客服信箱ucan@itri.org.tw,我們將整理資料不定期舉辦線上研習會。
為因應學校老師長期以來的需求,UCAN辦公室已完成一組帳號可擁有多個權限功能,3/1起上線,簡單說明如下:
原一組帳號搭配一個學制邏輯,改為一組帳號可擁有多個權限身份,改善老師一人有多組帳號導致使用上的不便,若想進入UCAN後台使用報表功能及查詢學生帳號或診斷紀錄時,請洽各校總管理者窗口協助建置管理者帳號。
如有帳號建立相關問題,歡迎來電詢問各校總管理者窗口或UCAN計畫辦公室03-5913003,謝謝!
※UCAN線上研習會即將試辦,敬請期待!
為因應學校新手總管理者及系所老師需求,UCAN辦公室今年將針對新手管理者,對於未接觸過UCAN或想了解UCAN平台的老師們,試辦線上研習會,第一場次即將於4/11試辦,歡迎有興趣了解的老師報名參加。
活動訊息:https://ucan.moe.edu.tw/News/news1.aspx?id=363
歡迎老師們針對線上研習會有任何建議或疑問,或希望我們分享哪方面的主題請寄到UCAN客服信箱ucan@itri.org.tw,我們將整理資料不定期舉辦線上研習會。
打破教育框架,培養面對未來的就業能力 - 台東大學課程地圖模組化之建置案例
資料來源:台東大學
整理撰稿:UCAN計畫辦公室
當世界變化已經快到令人難以預測,教育方式也應該改變。近年來,學生學習導向逐漸成為教育主流,「不再像過去,大學教的多以教授研究專業為主,況且教授過去的專長,未必是未來產業、職場所要的,」為打破教育框架,台東大學正在積極思索最有效益的教務改革方法。
幾經探索,台東大學發現重新建構課程地圖、模組化課程是一大關鍵,為了節省力氣,並增加執行績效,台東大學在向外尋求資源與協助的過程中發現,UCAN的職能資源及診斷分析功能,十分符合台東大學職能導向教育的目標。
台東大學在104學年度開始針對大一新生進行實施職業興趣探索,透過平台診斷測驗協助學生在入學後,檢視自己所讀科系與興趣相符程度。檢測診斷之後,台東大學更期望實質協助學生更有方向地有所學習、成長,因此多次派員參與UCAN工作坊,舉辦相關教師講座,並於106學年度起,全面由從教務應用開始著手導入推動。
台東大學已擬定UCAN運用於教務改革的具體執行方向與步驟,將此項推動置入全校性創新計畫中,並從各學院甄選一個示範系所,以工作坊形式,由系主任帶領教師操作課程教授的核心能力與職能相對應工程,進而執行課程盤點,作為課程改革的依據。
執行成果
根據台東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兼任圖書資訊館館長謝明哲指正,台東大學運用UCAN功能建立支援學生學習成效的資訊系統,執行面分成4大主軸:
一、引導面:結合「UCAN職涯分析與學習路徑規劃」與「課程地圖」,引導學生從院系所開設的模組化課程,如跨領域模組、輔系、雙主修等修課選項中,探索出適合自己興趣志向的組合。台東大學也正規劃具有推力機制的選課流程,引導學生從選課階段自主探索興趣與能力。
以功能性來看,UCNA具有清楚的職能定義與說明,教師可依照UCAN資訊針對個別課程設定檢視機制,一方面檢視授課內容是否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另一面可從職業角度,搜尋全校與該職業相關的課程,協助學生從職涯興趣中找到選課與修課方向。再搭配課程地圖,學生就可以透過系統,清楚檢視各系所課程模組與學習路徑,是否符合個人規劃。
二、評量面:教師可參與考UCAN建議的相關職能調整教學目標,設計評量藍圖及評量尺規,藉此提升課程的實用性,及評量的客觀性與效率。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清楚評分依據,了解學習重點,進而做好課前準備。
台東大學也預計將配合中山大學學生學習成效評量平台(Collegiate Learning Outcomes Assessment,COLA)發展COLA學習成效問卷,依大一到大四設計不同情境的問卷,台東大學更能綜合評估學習成效。
三、回饋面:整合各項可展現學生學習成效的資料,包括學習成效資料庫、學習成效儀表板等。
四、輔導面:這是預警系統,教師將針對學習成效不佳的學生,在期中考結束一週內上網登錄「期中預警名單」,台東大學教務處會統整名單送至各系,並視情況通知家長,並輔導學生參加補救教學,適時掌握學生落後狀況。
擬定好執行方法後,台東大學也已經在教務系統建置可以連結UCAN職類、職業與職能之模組化課程地圖系統,以及職能導向評量尺規分享平台,目前正進行系核心能力與UCAN職能對應、就業途徑與學習路徑規劃,及核心能力學習成效儀錶板的系統整合建置。
以台東大學資管系為例(如圖1、圖2),謝明哲指出,將課程模組連結UCAN就業途徑與專業職能,將有助於資管系檢核課程規劃連貫性與完整性,並因應職場真實需求,及時彈性調整課程模組。同時,還能藉此引導學生自組學習路徑,從中檢核學生學習成效及核心能力達成情況。
圖1:連結UCAN就業途徑發展模組課程(資料來源:台東大學資管系副教授謝明哲) |
圖2:連結UCAN職能與開設之課程(資料來源:台東大學資管系副教授謝明哲) |
步步扎實制定執行方法,台東大學對於UCAN的教務應用,充滿信心,相信UCAN必能幫助每位台東大學學生帶著堅強即戰力,踏上職場第一哩路。
發展換盆概念,換出職涯核心力~國立宜蘭大學
資料來源: 國立宜蘭大學
整理撰稿:UCAN計畫辦公室
整理撰稿:UCAN計畫辦公室
轉系對學生是重大決定,原就讀宜蘭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一年級的潭翰文,卻很快地在升大二之際,將轉系到食品科學系。這個轉變主要來自潭翰文大一時做UCAN職業興趣探索測驗,「發現自己更想往實用型領域發展。」相較於畢業後往石化、半導體、光電等主流領域發展,做完測驗,潭翰文發現化學領域內的食品科技更符合他對於「實務」的探索。
如同潭翰文,宜大學務處學生諮商組組長張松年觀察發現,每年約有3分之1到4分之1的大一新生,對於自己選擇的科系感到茫然,這些學生可能是因為指考分數剛好達到,或僅是因應社會需求而選擇某些科系,「但真正入學後,面對課業壓力,才逐漸發現問題。」
為協助學生從困惑中走出,宜大近年透過UCAN作為輔導學生學習的工具,讓宜大學生進入大三、大四之後,更加清楚自己的未來職涯走向。從農業技術學校起家的宜大,還特地將植栽「換盆」(Repot)的概念運用在此,結合UCAN測驗結果,協助學生從大學換盆到職場,發展出REPOT職涯發展計畫。
以UCAN結果反思課程規劃
REPOT代表了Reflection(重新反思)、Evaluation(策略評估)、Plan(擬定計畫)、Organization(整合資源)、Teaching(教學執行),就是從UCAN的測驗結果去反思,大學如何透過輔導、教學兩系統的合作,重新形塑宜大人。
從大一新生開始,宜大會先做UCAN職業興趣普測,再針對興趣沒有特別偏重的學生進行輔導,譬如讓學生回想過去成功經驗,或描述近期最得意的三件事,協助學生歸類興趣。大二時,學生再接著做UCAN共通職能測驗。
宜大從結果中發現,大部份學生都需要加強溝通表達能力職能,因此宜大從102學年度起,規劃一系列的「職涯培力課程」,包括職場人際關係、職場倫理、生涯規劃等,透過課堂學習,培養學生的共通職能。
隨著學校端的課程建置逐漸完備,宜大從104學年度開始從學生端著手,以反向REPOT做學生職涯輔導,這階段的REPOT也因此有了不同意義:Thyself(認識自我)、Occupation(認識職場)、Plan(職涯規劃)、Execution(執行計畫)、Reflection(反思歷程)。
學生升上大三,就會做一次全校性的專業職能普測,宜大也從中意外地發現以往不曾注意到的現象。例如過去認為外文系學生對於「英語教學」比較有興趣,但從專業職能結果發現,學生反而較傾向選擇與「管理」相關的就業途徑進行診斷,推論學生選擇念外文系的原因更可能是想運用語言專業,從事管理相關工作。「結果回饋給系上,系所會視情況來討論是否增加相關課程來滿足學生,」張松年說。
課程融入職涯輔導
此外,為了加強學生專業職能,宜大特別將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的生涯輔導教案融入課程中。張松年以電子學課程為例,教師會在課程中融入2~3週的生涯規劃課,「讓學生學到專業知識,又能知道這些知識該如何運用在職場上。」目前宜大已整合各系核心能力指標與UCAN的共通、專業職能項目,「未來學生登入E-Portfolio系統,就能知道自己所修學分和成績,可轉換成多少職能分數。」張松年指出。
在學生輔導方面,宜大在各系訓練種子「職涯導師」,讓職涯導師運用UCAN測驗輔導學生修課、職涯選擇。譬如在期中考前後,當課程教師在學校系統提出出勤狀況不佳,或成績低落學生的預警通報後,導師會依據學生狀況提出輔導需求。若是心理層面問題,交由心理諮商師輔導;若是因生涯不確定導致學習動機偏低,就轉介給職涯導師。
職涯導師會先和學生討論,到底哪些系上、他系或跨領域學程的課程,比較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降低學生貿然轉學的風險,「這時再加上UCAN的客觀數據佐證,職涯導師更能協助學生找到發展方向。」張松年補充。
以「學生」為本位的學習模式,是宜大強調的教學理念,而善用UCAN數據輔導學生,並回饋教學端,不僅可以協助學生更早找到人生方向,也落實了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增強其學習動機的教育目的。
完整的應用案例, 請參考UCAN平台學校應用分享專區https://ucan.moe.edu.tw/News/share1.aspx?id=148
讓UCAN共通職能幫你預見未來!
文/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助理教授林淑萍
如果可以預見未來,大部份要進入就業市場的大專院校學生們或許最想知道的是,是什麼樣的能力可以讓他們比較容易找到工作。教育部大專院校就業職能平台UCAN不能預見未來,但是卻可以由既存的畢業生流向調查的資料中讓我們一窺擁有什麼職能的學生最容易找到工作。
當然除了特定工作需求所要求的專業職能以外,UCAN的共通職能調查告訴了我們下面的故事。UCAN共通職能包括:溝通表達、持續學習、人際互動、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創新、工作責任與紀律、資訊科技應用八大項目。
UCAN平台針對102學年度畢業後一的學生,串連學生在學時的診斷資料與畢業生流向調查結果,串檔問題包含1)畢業生工作狀況,2)畢業生工作類型分佈,與3)在校學習的何種經驗對目前工作最有幫助?
其中,總共成功串檔126,915筆有效樣本(註一)該有效樣本含公、私立院校與技職院校與一般綜合大學。就畢業生流向調查結合UCAN學生自評的共通職能串檔共計48,131筆分析結果,他們告訴了我們下面的故事:
學生一:我找不到工作,因為沒有工作機會,而且我在學時填答的職場共通職能也不怎麼樣。就目前非就業且狀態為「尋找工作中」共計1,768位畢業生(約佔總數之4.3%),其選答的尋找工作的原因包括:沒有工作機會、薪水不滿意、公司財務或制度不穩定、工作地點不適合、不符合家人的期望、工作內容不滿意與其他。而且,他們填答的八項職場共通職能顯著低於目前已經就業中的畢業生(職能問卷係5點量表。各項能力統計分析皆達.01顯著水準)。
上述現象,告訴了我們這個故事:因為共通職能是學生自評的,所以基本上這一群認為處於非就業狀態的畢業生的八大共通職能確實有低於已經在就業狀態的畢業生的現象。當然,這個能力不及的現象可能是事實,也可能是這一群學生自我效能感不佳造成。不管是什麼原因,值得教育單位省思的是,我們必須看見這個現象,進行各個層級學習安排上的處遇,幫助我們的學生不管是真的增加他的能力或是增進他們的效能感,以增進他們就業的機會與就業力(employability)。
學生二:當我花越久時間找工作,回頭一看,我的共通職能也不怎麼樣? UCAN畢業生流向調查中,也詢問了目前學生花了多少時間找工作。有趣的現象是,當學生平均花超過3個月以上找工作,這一群畢業生的八大共通職能也相對低於未超過3個月的學生。
上述的兩個現象告訴我們,不管怎樣,UCAN學生自評的八大共通職業能力,對於學生能否順利地進入就業市場有相當的關係。這個結果,值得我們從事大專院校教育的工作者認真地看待。
所以,當我們從現在就業的畢業生回饋中知道這些能力能夠讓他們更順利、也更快速地找到工作,大專院校在就業輔導的安排上以就可以針對這八大項就業共通能力進行各個層級的處遇。其中一些粗淺與大方向的建議如下:
校務研究部分:
就學生於UCAN平台的填答的共通職能、畢業生流向調查,各校校務研究單位(例、IR辦公室等)可以結合學生在校的成績與社團經驗等進行統合分析,以找出最有利學生發展的課程地圖與課程設計,以有效率地進行校務的推行與增強。
課務的方排:
基於傳統教學的習慣與認知,各系所的教學習慣性以專業的教學為主,少有一般共通能力的教育,或許,是值得各系所在課程的安排上除了專業知識與知能的教育以外,可以將一般的共通職能加入專業課程的安排,這樣的安排可以是潛在的教育也可以是overt的教育,當然,建議一些專業的系所,也可以另開一兩堂與就業職能訓練相關的課程,讓學生更有機會在進入職場前,有機會將自己準備好,以避免過大的就業衝擊(cultural shock)。目前這種實際就業職能訓練的相關課程,許多大學已經積極進行中,課程、短期與長期的實習都是各校已經在進行的最佳處遇。
學務的方排:
當然,除了課務硬性的要求以外,學務系統可以經由各項活動的安排,例如社團活動、服務學習、各項競賽等等活動,讓學生全面地發展自己。
一位企業界的大老在一場UCAN舉辦的企業與學界的座談中提及:「我覺得我倒不擔心學生的專業能力,因為這些都是他們到我們公司以後還有機會學習與增強的地方。倒是,我真的希望各位在座的教授們能夠幫幫忙,教一下學生的基本態度,態度對了,什麼事都好做,我們也好訓練他們的工作職能,沒有態度,專業再好,也是讓我們煩惱的!」
讓我們聽見畢業生與老闆的聲音,讓我們進行各層級整合,進行校務安排,為我們學生的就業未來加一把勁吧!
註一:UCAN結合畢業生流向調查是UCAN計畫在105年推出的教學回饋報表功能。此功能串連畢業生流向調查公版問項中6題與工作和能力有關的問項,以及學生在學時所做過的UCAN診斷結果,提供基礎報表供學校進行各類議題分析,迄今平台已提供102學年度及103學年度畢業後一年的串檔報表,學校可透過校內平台管理者下載使用。。
台灣與世界的兩端 正瀚生技用高端農科,創建金質彩虹橋
口述:正瀚生技 吳正邦董事長
整理撰稿:UCAN計畫辦公室
自1980年以來,已改變的熱平衡系統帶來極端氣候頻繁出現,區域性乾、濕、冷、寒顛倒置換的逆境,引爆全球糧安問題。如何以友善作物與環境的雙重目標上高端整合生物、化學、電子與巨量資料落實精準農業((precision agriculture)),已是當今第三波綠色革命之首要課題。
本期UCAN新興職務系列,很榮幸邀請到被譽為台灣農業生技隱形冠軍的「正瀚生技」吳正邦董事長,與我們分享這間創立之初僅20人、8位博士的新創團隊,如何以高含金量的「台灣研發─美國製造─全球行銷」創新模式,改寫台灣農業慣例,打進主流戰場,帶領台灣農科躍上國際。
》匯集「高端科技」,正瀚,競走出一條高金量的研發路。
正瀚董事長吳正邦先生自美國返台後, 有感於台灣農業轉型困境並不止是技術相差40年的落後而已,高端科技缺乏鏈結、技術研發與產業脫鉤,長久下來,使得「Me too」模式,成為台灣農業公司不成文的生存規則。
「整個就是思維的問題,」吳董事長一語道出核心。
他認為,台灣農業轉型要以技術為導向,要用「植物的一生」去思考怎麼和世界做生意?以植物生長階段會碰到的議題為核心,建造一個讓生技、化學、電子科技各領域的「高端人才」能夠在有商業價值的討論平台上,匯聚知識、定義問題、設計解決方案、再用數據做為驗證,將研發製程系統化,才是打入國際舞台的關鍵思維。
這是一個從組織結構(Organization)討論的議題。正瀚生技,就像是一間從大企業切割出來的研發部,完全獨立運作的公司。此用「管理植物從生到死」的邏輯區分各實驗室的專屬職責,同時也另在公司內部設置正式與非正式研討會(seminars),讓各領域博士匯聚一堂,針對專案課題進行深且廣的研發探討。這種”矩陣式”的組織結構,不僅可協助完全以技術研發獲利的正瀚生技在研發新農藥的過程中,取得多元領域高端整合所需之彈性外,也能讓專案的初始原型(prototype)在極短的時間內廣納觀點、迅速決策、精實執行,將實現的新品技術,推至下一個量產階段。
圖說:『正瀚生技』以高彈性的矩陣式組織架構,打造讓生物、化學、電子和巨資等領域之高端人才能在極有效率的氛圍下,找對問題、設計新品配方。高效地跨界、高效地研發、高效地提供驗證數據;跳脫台灣農業「他做、我也做,然後越賣越便宜」的Me too模式。 |
》收集農民的「不滿」, 正瀚以小博大,取代國際大廠成為口袋名單。
『正瀚生技』所實現的,並不是平均用250萬年薪禮聘博士人才的表層意義,而是藉由這群具國際視野的科學家,針對全球農作物困境,實現商業含金量高的研究型企業。
吳正邦董事長表示:
「正瀚生技一開始就不是以台灣為目標市場,放眼全球、解決人類正在面對的問題,才是我們的使命。」
以美國為例,全球每年約有40%的玉米、50%的黃豆來自於美國,農民每人平均耕地面積為台灣農民的200倍,一旦發生病蟲害,大面積的農損金額也是台灣的百倍之多。與台灣有病才找藥的被動式農藥採購不同,大型的農產輸出國非常在乎根本性的防禦措施。因此,農民會與當地藥劑通路商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從作物的生、老、病、死的整地、除草、施肥、收割時會使用到的除草劑、農藥、肥料、營養劑,以套餐組合的方式推薦至農民的作物田間,長期使用。
『因此,能否打進美國通路商並成為推薦名單上的一員,攸關成敗。』
吳董事長認為,整個研發流程裡,最困難的是題目:「如果沒有市場和產業概念,會以為農業轉型技術是研發的首要關鍵;其實,你的產品好不好是農民說了算。技術只是門票、公司研發能解決多少農民的問題,就可以決定你的市場可以有多大。
為提高研發專案的含金量至少都從50%報酬率起跳機率,吳正邦董事長從農民身上找『破口』,直接飛到美國的玉米田、黃豆田、葡萄園…,和農民閒聊工作日常,再將從農民身上所收集到的『破口』資訊,像是:種子品種哪邊還不夠理想、哪些抗病力還不夠、牧草對乳牛發奶量的轉換效果不佳…等等不滿,統統帶回研發實驗室,尋找真正具有影響力的金質題目。
潛藏3年,受惠於專案都在對的方向前進之效,正瀚生技一舉躍入美國最大農茲材通路商Agrium,和拜耳、杜拜、孟山一較高下。
》想當「農科新貴」嗎? 可從提高視野,培養國際級實力開始。
毛利率高達84%,正瀚是震驚台灣業界以高薪禮聘人才的創新企業。2017年,多數員工年薪加獎金約共領24個月月薪,經理級的公司配車更是要價700萬的賓士E63跑車代步。花錢不手軟的用才政策,不只在普遍低薪聘人的農業,就算是拿去和科技業相比,也是不常見的可觀薪資福利;「農科新貴」,指日可待。
『然而,我們還在學的UCAN學生有哪些必備能力應提前準備?』
這問題的答案,應先從正瀚的企圖心開始著墨。正瀚生技於3月正式啟用建置於南投中科高等研究園區的全球最大單一系統性實驗室暨植物研究中心,斥資15億,為亞洲首例具有實質商業產值的頂尖農業生技企業。
正瀚這座具劃時代意義的農業新藥研發中心,共設七個實驗室,研究主題相互支援,非常注重各研究主題在植物生長階段下的連貫性;細部名稱分別為:基因表達實驗室、產品創新實驗室、化學分析實驗室、植物生長實驗室、細胞發育實驗室、植物生理實驗室、生物化學實驗室、植物微生物互作實驗室,共同依循著(1)找出破口─(why)、(2)提出產品架構─Solution、(3)方案產品化─Commercialized、至少三年起跳的(4)符合標準的數據驗證─Verification、到最終的(5)劑型穩定和(6)量產。
圖說:正瀚生技的實驗室與連貫性所依循的研發循環,像是接起台灣與世界兩端的彩虹橋,啟動新一輪的綠色革命。 |
正瀚的員工結構以博士為主要多數、碩士為最低門檻,但和大專校院生命科學系之間簽有產學合作計畫,大學生仍可帶著好點子和研究成果加入正瀚實習生計畫。想要加入正瀚生技正在實現的精準農業,最重要的是熱忱。採訪當天,帶領我們參訪實驗室暨植物研究中心的研發督導黃卓君博士,解說之間無意帶著滿臉的喜悅說出為何根留台灣、身處正瀚的主要動機:
「這裡,我們找到實現夢想的舞台:對自己的專案懷抱熱情、與同事擁有革命情感、以及改變世界一點點的成就感。」
她表示:正瀚的工作環境,我們能對自己的工作擁有極高的自主權,能直接安排專案進入各項實驗室進度,在遇到研究困境時,身周遭的同事、主管更能在第一時間內,提出修正建議。當然,要取得如此寬廣的自主,她建議還是大學生或碩士身分的UCAN讀者,應從深化專業開始,發展在國際級企業的職務能力,例如:
1.獨當一面的專案能力
平均每一位博士手上會負責2~3個專案,短期約3個月、中長期可至半年或2年不等,就像是案子的媽媽,要有能力判斷情況,協調所需資源的加入與抽離。
2.流暢的國際語言
現在的正瀚預計將員工擴編至100位碩博士新血加入,以全球市場為目標的策略下,流暢的英文是進入正瀚工作的基礎能力,開發中的南美、日本、澳洲、歐洲市場,第二外語、第三外語的溝通能力就會是拉近你和顧客(農民和通路商)距離的好工具。
3.有洞見的創新力
平均員工年齡不到32歲的正瀚生技,打從創立開始就自詡為一間不墨守成規的農技創新公司,有能力向農業生技世界提出長遠性洞見(insight)是正瀚最珍貴的資產。在學生可以反覆練習用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然後,把不同的推測集合起來,設定立論點後,整理一套具獨特觀點的論述,對未來的就業能力十分有幫助。
4.精準的數據力
2015年11月正瀚實驗室通過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優良實驗室操作(簡稱:OECD GLP,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符合性登錄,各階段的實驗數據都要能夠為新產品在國內外註冊登記使用,使得公司對員工「數據力」的要求超出一般企業水準,須達到「精準記錄、精準分析、精準詮釋」的程度,以滿足顧客在不同區域下的法規需求。
》十分耀眼、寬廣的產業前景,新興農技之外,更有綠色環境修復工程指日可待!
正瀚生技堪稱為一間以科技帶動行銷(Technology Enable Marketing)的成功案例,所有研發過程中所得之智慧資產皆在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下,透過各式技術移轉形,將輸出技術,或當地製造、或自立品牌、或代理銷售,發展前景十分耀眼。
如此一來,正瀚生技就像是世界農用藥劑工廠的研發部,可專注於人才培育和研發創新之相關投資,不只於眼前的新農業發展,對於人類進入工業化之後所帶來的土壤污染,嚴重如:核能輻射污染、重金屬、有毒化學、農藥,輕微如:微生物失衡等大規模淨化,都渴望在基因、微生物群系精準綠化與大數據應用之整合下,催生全球生物復育(Bioremediation)的可行性,商機無可限量。
*農業科技人才&UCAN職能(註一)
1.天然資源、食品與農業-植物研究發展與應用
l
在自然與人工的環境中種植並且管理植物之時,妥善應用植物學與生理學的知識基礎,以增進植物的產量。
l
運用植物學、組織學、生理學以及生化特性,評估植物的應用或經濟價值。
l
運用植物管理方法以及生產技術種植植物時,檢視並且應用生產與採收的基本原則。
l
運用植物學、生理學、生化學、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以育種或生物技術進行作物產量及品質之改良。
l
運用生物技術,並以植物做為分子農場,用以生產出醫藥或工業用途的原料。
l
運用植物學、生態學之基礎進行植物保育。
l
以造園景觀為基礎,進行種植環境的設計。
2.天然資源、食品與農業-微生物研究發展與應用
l
分析與彙整影響微生物繁殖週期的因素,以了解物種的反應。
l
在人工與自然的環境中繁殖並且進行微生物管控時,能應用微生物學與生理學的知識,以增進微生物的族群量。
l
透過合法的措施與程序並提供適當的營養,以維持微生物的成長。
l
評估影響微生物的環境因素,並應用有效的原則以提高或抑制微生物的繁殖能力。
l
制訂並執行優質試驗標準程序,以協助微生物學發展。
l
遵守或執行微生物對植物之重大疫病,包括防疫、檢疫等相關政策。
l
深化基因編程於生物復育(Bioremediation)之相關研究,推動綠色環境修復工程產業(如:放射性物質、重金屬、化學毒物、油料、化學農藥污染土壤之淨化)
3.天然資源、食品與農業-環境保護與衛生
l
使用分析程序和儀器,並應用科學原理,以評估環境保護以及衛生之間的相互影響關係。
l
將科學原理運用於環境保護以及針對衛生的研究上,以協助解決環境的問題。
l
操作針對環境保護以及控管衛生的相關系統(例如:汙水控制、水處理、汙水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理及能源),以對設施進行管理。
l
使用測量與製圖工具、設備、機器和儀器,以完成針對環境保護及衛生相關的規劃。
4.天然資源、食品與農業-自然資源保育
l
運用對自然資源保育與人類干擾之間關係的了解,進行自然環境的管理。
l
利用各種適當的場合與媒介向大眾宣導自然資源的訊息與概念,以提高人們對於自然資源保護的認同。
l
運用科學的原則與方法,考量需求、可行性與保育三方面的平衡,找出解決自然資源系統問題的合理方式,以達到永續利用自然資源的目的。
l
實施責任控制、技術管理以保護或維持自然資源。
5.醫療保健-生技研發
l
彙整生物技術研究的目標,並且將其開發為合法的生物技術產品,致力於改善植物於自然環境中的生長品質。
l
運用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有機化學、統計學和藥物動力學等專業知識,進行生物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
l
運用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有機化學、統計學和藥物動力學等專業知識,進行生物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
l
運用DNA編輯、基因工程、抗體、奈米技術、基因醫學與蛋白質學的基礎知識,進行基因檢測、生物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
l
制定實驗室生物安全的規範(如無菌技術、污染防治、測量和校準儀器)。
l
生物科技產品之效益評估、產品推廣及實際應用。(技術移轉、推廣、臨床應用)
l
考量生物研究、產品開發以及使用的相關道德倫理與法律問題。
6.
製造-製程研發
l
確認正確的生產流程,以確保產品符合產品的品質標準與生產效率。(如:基因改造
vs. 基因編輯)
l
執行新製程,以管理新產品或是改善產品的生產流程
l
運用各種技術和解決方案,以監測、推動和維持安全且具備生產力的工作場所,以確保生產之安全。
l
在製造流程中執行持續改善的程序,以維持品質。
l
與同事或外部顧客溝通,以確保製造流程符合企業要求。
l
執行持續改善的活動,以確保能夠生產出符合顧客期望的高品質產品。
l
開發並運用製程的策略與技術,生產符合顧客需要的新產品。
l
改善生產流程,以達成生產目標,並且符合顧客的要求和產品的標準。
7.
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工程及技術
l
瞭解工程以及技術研發流程中所需的相關基本概念和步驟。
l
將應用技術的概念和步驟運用在各領域(包含:農業、生物技術、資訊通訊、製程、技轉、行銷)的問題上。
l
應用植物生物科技商業實務的專業知識,將研發成果落實於產品之生產及製造上。
註一:此處UCAN專業職能為符合農業科技人才專業領域內涵,在原職能架構下調整部份文字敘述,使更彈性符合實務應用需求,詳見紅字標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