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YES,UCAN加油團粉絲專頁活動

2019年11月20日

異質元素混血,培養國際化T型人才

資料來源/東吳大學
整理撰稿/UCAN計畫辦公室

選錯科系是許多大學生共同的困擾。根據UrSchool(高中資訊整合平台)2016年調查指出,全國每年有三分之一大學生認為自己選錯科系,其中有四分之一希望轉系或重考。Yes123求職網「科系志願與職場現況調查」也指出,有過半受訪者後悔當初所選科系,顯見仍有許多大一新生在發現選錯科系後,無法有適當管道輔導轉系或增加第二技能。

為了協助學生解決困擾,東吳大學導入UCAN 平台,「以大一、大三學生為主要施測對象,再針對未來職涯方向有疑惑的學生進行輔導,」東吳大學副校長趙維良指出。

從起點到轉折點,積極介入輔導

趙維良副校長進一步說明,大一新鮮人多處於兩個極端,一端是對什麼都充滿興趣,光譜另一極端則是對自己的興趣志向與科系所屬職涯發展毫無概念,不管是面對前者或後者,東吳大學都會藉由校內或外聘的心理師、諮商輔導師,對學生進行職業興趣診斷,讓學生更瞭解自己。

整體而言,通常學生經過大一、大二的學習摸索後,大三會開始進入思考職涯發展方向的轉折點,在這個階段,東吳大學會提供學生更具體建議,讓學生清楚掌握未來進入該職場需具備哪些職能。

以東吳日文系大三學生朱家靚為例,她在經過實測後,發現自己對電子、電機相關課程也很感興趣。朱佳靚指出,她當時就面臨抉擇,「難不成要轉系嗎?但這可能性太低,而且我對語言還是很感興趣。」

幾經反覆思索,朱家靚最後在老師輔導下,找到一個突破點,就是透過通識課程的創意人文學程,結合她原先的語言專業,從事廣告或行銷業,「如此同樣可以接觸電子、電機產業,」朱家靚笑說。

異質能力整合,培養T型人才

如同朱家靚,由於東吳大學在105學年度推動UCAN時,主要精神仍是強調學生的自主意願,所以會在大一主動尋求協助的,多半還是人文學院、語言學系、企管系這些就業選擇較為彈性、寬廣的科系,「主因是財務、法律相關科系學生對自己職涯發展進路,相對清楚。」

雖然東吳大學發現有超過3成學生認為自己選錯科系,但生涯發展中心王俊雯主任指出,除非學生興趣與能力和所屬科系落差太大,才需要考慮轉系;若一般個案興趣和學系的異質性不大時,則可透過選修課結合原有專業,發展跨領域能力。

譬如曾有化學系學生參與UCAN測驗後,發現自己對商科較感興趣,也具備業務的人格特質。東吳大學就會建議學生去思考,究竟要轉系,或者未來不一定要和其他同學一樣選擇讀研究所、進實驗室研究這樣的職涯路徑,而是可選修商科學分,未來在相關產業擔任行銷業務等工作。

透過海外實習培養創客精神

自105學年度實施UCAN前,東吳大學早在98學年度就開始試辦,因此被定位成校務研究應用的指標學校。雖已累積許多個案,但還不到巨量資料階段。

即使如此,在推動UCAN過程中依然有許多新發現。「譬如發現UCAN對學生最立即的幫助是提升創新力。」趙維良副校長坦言,因為數據不夠多,抽樣也還不夠多元,整體性分析還需更嚴謹探討。但以單一個案來看,發現透過UCAN輔導後,有9成學生對自己的未來都有更清楚藍圖,也更知道如何透過跨領域的學習,增加自己的多元能力。趙維良副校長認為:「應該創造一個風浪多一點的環境。」因此東吳大學透過企業或海外實習,把學生帶到東南亞,尤其帶到全球創客大本營-中國深圳,讓學生親眼見識別人是如何拼搏,全球有哪些創新思維,學生有了親身體驗,想法也有了改變。

從起點協助啟蒙,到大三的轉折點提供更專業的職能診斷,並協助學生擬定個人專業能力養成計畫。東吳大學推動UCAN,不僅促使學生更適才適性發展,也讓學生提早感受職場可能遇到的風浪與危機。積極作為後,每位踏出東吳校門的畢業生都將具備站上國際舞台的能力。

圖:東吳大學UCAN數據應用研究規劃

圖:東吳大學UCAN數據應用研究規劃預期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