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0日

一位職涯導師對於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的應用

/中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廖慶榮 副教授

根據主計總處在今年422日公布的失業率數字,2013年三月的失業率是4.17%,而2024歲的失業率則為13.35%。目前台灣不僅面臨嚴重人才外流問題,也有高學歷高失業率的危機,雖然青年高失業率已是全球性問題,全球兩億的失業人口中,青年就占了近四成,但台灣的高學歷青年更面臨空前低薪造成企業找不到好人才而青年找不到好工作的結構性失衡,這其中的關鍵應該還是在青年所具備的職場能力

行政院自2009年起陸續提出扶植六大新興產業(生物科技、觀光旅遊、綠色能源、醫療照護、精緻農業、文化創意)、新興智慧型產業(雲端運算、智慧電動車、智慧綠建築、發明專利產業化)及十大重點服務業(美食國際化、國際醫療、音樂及數位內容、會展產業、國際物流、高科技及創新產業籌資中心、都市更新、WiMAX產業、華文電子商務、高等教育輸出),這些政策很好,可有效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而為了讓青年具備有這些產業相關職能,學校教育和產業發展方向,就必須緊密結合且落實執行只要青年在離開學校前,就具備良好的職場就業力,企業和青年雙贏將水到渠成。但是學校端要如何落實呢?可否藉由職涯導師的角色,妥善發揮UCAN的效用呢?

綜觀台灣目前高等教育普及率將近百分之百各校招收的學生屬性和程度也不盡相同因此推展「以成果為導向」的教學應是可行之路。首先,各校應該訂定要培養的校核心能力指標系再根據培育目標擬定方案徹底落實到課程而評量的成績也應該跟能力指標結合並進行能力累積最後根據評量尺度的結果進行品質管制確保學生的學習品質。如果學生未達到要求的程度,老師應進行補救教學,使學生達到能力指標,而這些核心基本能力不單只有專業,也應包含品格特質的能力,例如操行課外活動軍訓護理體育、志服務學習社團及各種通識活動等,均應納入核心能力的累積。因為目前全球許多高等學府,推動以成果為導向的教育必須明訂學生畢業後能達成任務的能力及基本素養,落實課程設計與教學,讓所有學生畢業後,均具備職場所需能力。

二十一世紀的技能包括創意能力、創新力、創業能力、批判性思考、問題解決能力、溝通能力,及協同合作能力;哈佛大學通識教育的五個目標是獨自探索世界、建立對知識的好奇、具備探詢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能把找到的解決方法與他人溝通及培養創造力用嶄新方式看問題。而教育部主推的UCAN定義的共通職能也包括溝通表達持續學習人際互動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創新工作責任及紀律,及資訊科技應用等,這八項共通職能目前提供各校在制訂核心能力很好的參考依據。據《Cheers》雜誌「台灣1000大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顯示企業對新鮮人的能力,首重「學習意願與可塑性」,其次為「穩定度與抗壓性」「專業知識與技術」只居第三,對新鮮人最待加強的能力,企業認為是「穩定度與抗壓性」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至於新鮮人如何增進就業力,企業建議的第一項是培養職場所需態度。各個應該思考要教給學生的核心能力是什麼,這些能力是要能帶著走的,而不是在課程上拚命塞更多內容給學生;就像進補,不是吃愈多就愈有用,反而是身體能吸收多少,才是重點。如果能透過每周的教學學習活動訓練,一步一步往「成果導向」邁進相信可達到學校、老師、企業及學生「多贏」局面。

擔任職涯導師可以如何應用UCAN呢?首先每位同學會先進行「職業興趣探索」,後續可以進行「職能診斷」,最後可以利用「能力養成計畫」來進行能力的培養與提升。UCAN給同學一個目標,但距離目標到底多遠?要達到目標需要修哪些課?為了讓同學能夠信服,筆者自己也多次進行檢測,提供結果畫面跟同學分享。當同學來找你時,就可以根據他的興趣、目前專業能力培養的狀況先加以了解,再提出修課建議,告訴他們該修哪些課程來培養缺少的能力。UCAN的優點是經由測驗得知需要具備什麼能力,學校提供相關課程和跨領域學程,同學可以得到模擬的能力地圖,成為自己隨時可以修正改善的整合迴圈。

此外,學校通常會利用UCAN提供的職涯類型、就業途徑、相關職業來建置「職涯進路圖」,例如創意創新創業(三創)學程也可以繪製職涯進路圖,如圖一所示。這項以核心能力為基礎,檢討校友問卷、雇主問卷及畢業生問卷三者對於學生學習成效的關聯性,並且依據問卷分析結果,回饋至課程架構與內涵的檢討及修訂職涯進路圖,並將UCAN平台的職業類別建入能力地圖系統中的就業資料庫,各科系或是跨領域學程小組針對其畢業生暨校友的就業或升學狀況,與科系開設的課程(學程)內容,進行其整合性與關連性的探討,並強化學生就業與生涯間的串聯。如果同學希望了解未來想從事的行業能力要求,就可藉由職涯進路圖反推回來該修習的課程。

那麼老師該如何進行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能力呢?老師的教學可以根據學術自由發展,但是在課程中哪些內容可以培養哪些能力,以及如何評量,這些都可以由授課老師自行決定,而課程綱要與教學計畫的內容卻可以提供職涯導師很好的選課建議參考,圖二是通識課程「創意思解」的評量矩陣圖,讓大家都可以很清楚看到課程是如何培養能力,這樣對於擬定修課策略幫助很大。

在最後一哩的階段,我們利用一種新的徵才求職的媒合方法,希望可以透過每個人實際獲得的能力指標圖和企業對每一個職缺所要求的能力指標圖比對,這個方法透過能力指標圖將求職者和徵才條件進行媒合。一般人力銀行是透過設置一介面,提供徵才和求職者登入,徵才和求職者經過設定個人資訊後,其可直接連接至伺服器進行媒合比對,經過遠端比對模組進行媒合比對之後,媒合結果會寄送至徵才和求職者的電子信箱,雖然這個方法已經較為簡便與迅速,然而對徵才和求職者來說,仍需從大量的履歷資料和職缺中手動篩選適合的人才或工作。對於徵才者來說,所徵得的求職者也未必有相當的能力足以應付眼前的工作內容,因此利用將學業成績轉換成能力養成的能力指標圖呈現學生在核心能力的學習成效,提供企業主多一份瞭解新人能力狀況的參考依據,使得校園學習和未來職場競爭力能夠順利接軌。

未來UCAN也可以針對每一種職業類別提出共通職能,也可以調查每一種職業薪資分佈的狀況,這樣對於哪些工作必須達到最低門檻的能力指標值,如此同學即可在養成計畫中檢視自己在共通職能不足的部分,而目前實際的做法可以落實跨領域學程。教育部全力推動跨領域學程,但常見各校拼湊現有課程,雖美其名跨領域學程培養第二專長,但更多時候只是空有證書;因此,為了落實跨領域學程,應把至少修習一個跨領域學程,列入畢業門檻,另一方面要重新規畫學程內容。為了跟新興產業結合,可找企業界和相關研究單位(例如中國生產力中心)等一起規畫課程,企業根據人才需求擬定課程,工研院可把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引進課程,在這個框架下,中國生產力中心可發揮促進產業發展功能,由於學生是依據企業需求培訓,企業提供實習和未來工作職缺,就可得到適宜的人才。
對學校而言,提供有特色的跨領域學程,可提升學生就業力,且寒暑假亦可充分利用閒置的資源培訓,這種機制是三贏局面,而且三方都沒有太大的額外成本,如此才能吸引企業和學校積極投入,UCAN在今年所提出的優「職」挑戰黃金計畫正是一個很好的帶領解決方案。

最後我們可以善用UCAN的「能力養成計畫」學會調適與創新,使自己不可取代。目前教育大多仍是考試和分數的代名詞,多數學生還是領略不到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喜悅。哈佛大學去年的一項學生學習成效調查發現,只有不到三成的學生,抓到教授在那門課想傳達的「核心概念」,即使是聰明又會考試的全美資優生,也不會問好問題,習慣被動學習,導致學習成效不佳。因此,我們常告訴同學:「你可以不知道問題的答案是什麼,但是你不能不會問問題。」會問重點問題,表示對一件事情的掌握,才能將內容消化,作出正確決策。當父母和老師的我們,必須意識到「如何教」比「教什麼」重要,因為當孩子面對世界的挑戰時,工作汰換愈來愈快,創新也愈來愈快,唯有教會他們懂得調適與創新,才能洞燭機先,成為不可取代的人。

總而言之,UCAN協助職涯導師可以了解同學的職業興趣和職能,藉此提供修課參考策略,再藉由能力養成計畫學會調適與創新,最後在職涯媒合上多一種選擇的方式,將會更有機會跟職場無縫接軌。



圖一:創意創新創業學程職涯進路圖



圖二:「創意思解」課程綱要與教學計畫評量矩陣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