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YES,UCAN加油團粉絲專頁活動

2015年11月24日

整合學習成效與學習經驗生力軍,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

穩定營運6年的UCAN平台,一直以來,都希冀提供國內大專校院莘莘學子,能以業界職能需求,作為進入未來職場、躍升國際脈動的學習與準備;至今,不曾變過。然而,就經營教育的院校單位來說,如何連結業界透過學生畢業後的就業情況,了解學校當初所提供學生的學習內容是否有效,是一段相當艱難且複雜的一段評鑑旅程;若以職涯發展為學習成效之依歸,建立客觀、量化的回饋系統,把企業主、學習者、教育服務者三個重要players拉進單一基礎上,成為可環環相扣的黃金金三角的評鑑關係。UCAN「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新增功能及「結合畢業生流向調查」、「雇主滿意度」等加值應用,就有著這樣一個味道,讓院校決策者能更有效率地分配資源,找出最需強化的職能項目,成為課程規劃之依歸,使職能訊息能真正地”回饋”到學生身上,讓學生在就學期間能學習地更有意義。

本期的UCAN電子報,為讓校園內的教職人員更進一步地了解此新功能,特別介紹「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之理論基礎、相關應用與使用效益。希冀透過你我的努力,能讓學子的就業未來,更好、更茁壯。


UCAN計畫辦公室 2015.11

花絮特報!
104年 UCAN應用交流研習會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UCAN計畫辦公室」為促進各校在推動應用UCAN經驗之觀摩擴散,於104年9月1日、3日、4日分別在台北、台中、高雄辦理「104年UCAN應用交流研習會」,共邀請14校17位主講者來與大家分享他們如何在「職涯課程發展與設計」、「教學及輔導應用整合」、「校務研究應用連結」等主題上,推動校園的UCAN應用。

表1.UCAN應用案例分享座談主題一覽表

主題1.職涯課程發展與設計
案例單位 主講人 簡報內容摘要
嶺東科技大學職能發展暨就業輔導中心 劉嘉雯 主任 介紹嶺東科大職涯課程發展與教學活動內容
中州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 陳怡靜 助理教授 職涯課程發展與設計,分享開課內容、實用活動設計及授課策略
國立中山大學 劉孟奇 教務長 「大鵬網」如何結合UCAN資源進行職涯探索、學職轉換等。
主題2.  教學及輔導應用整合
案例單位 主講人 簡報內容摘要
亞洲大學 許政行 副校長 運用UCAN建立職涯地圖與課程地圖之連結
醒吾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 蔡志明 主任 運用UCAN之職能資源或平台功能(興趣探索、職能診斷及能力養成計畫),進行職能導向課程之發展、設計與實踐
實踐大學服飾設計與經營學系 劉美蓮 助理教授 實踐大學推動服裝打版師職能導向課程經驗分享
銘傳大學前程規劃處 王智立 處長 銘傳大學UCAN就業職能平台之應用:
──如何實施UCAN就業職能測評、使用職能指標系統推動職能融入課程,雇主滿意度及畢業生流向調查與UCAN之對應。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網路與資訊中心 陳見生 主任 介紹建置校內課程地圖的歷程,並納入如學習地圖、證照地圖、升學及就業地圖
龍華科技大學課務組 趙娟黛 組長 龍華科技大學職涯/生涯推動簡介
朝陽科技大學 涂鈺城 主任秘書 朝陽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教學品保與UCAN結合發展歷程-打造自己專屬瑪可庭
崑山科技大學圖書資訊館 陳國泰 副館長 崑山科大將UCAN融入教學及輔導、串聯校內系統
中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廖慶榮 副教授 運用UCAN建立課程地圖和職涯地圖的連結,建立成果導向的教學設計和職輔發展
高苑科技大學教務處產業學院 鄭魁香 教務長
丁鏗升 主任
產業無縫接軌模組化課程,進行聯盟產業、精進課程
主題3.  校務研究應用連結
案例單位 主講人 簡報內容摘要
玄奘大學校務研究中心 林博文 副校長
王榮聖
主任秘書
段盛華 主任
校務專業管理能力與UCAN資料庫之應用-玄奘大學應用現況分享

本次活動研習會採個案分享及座談方式進行,共計吸引267名各校教職員與會參加。期望藉由此次機會,促成各校推動經驗之觀摩擴散,協助大多數僅將UCAN運用在學務輔導上之學校,深化至教務、教學應用或學務、教務的整合應用,發揮UCAN平台實質推動效益。


圖1.:應用交流研習會《北區場》,珍貴的實務經驗交流,台上台下討論熱烈。


圖2.:校園導入UCAN推動報告實況

本次應用交流研習會各範例學校於研習活動中分享之簡報放置於UCAN平台:https://ucan.moe.edu.tw/News/news1.aspx?id=339,歡迎老師們下載!

UCAN「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新功能,
修正課程地圖好幫手!

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網路與資訊中心主任  陳見生

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自推行以來,不僅提供各校作為規劃設計課程地圖之參考依據之外,同時也協助校方瞭解全校開課與活動現況對學生職能養成具體的益處在哪裡。然而,課程地圖在建置完成之後仍須不斷因應產業及學生實際就業情形進行修正,否則恐侷限到課程地圖的實際效能。因此,為強化課程地圖功能並提高UCAN平台各項數據的準確性,UCAN平台從在學與畢業生問卷等兩方面,蒐集「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與「畢業生流向調查」等功能,分析學生就業情況、職能程度與自我能力三者間之關係,使學生更清楚瞭解自我能力不足之處及相關產業所需之職能要求,進而提升學術與實務間之相符程度。

為有效評估學校開授課程或活動對學生相關職能培養之影響,UCAN平台新增「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問卷系統,使學校可藉由學生回饋,掌握各教學單位規劃設計課程對學生專業職能與共通職能之助益程度,並可作為調整相關課程授課內容與學習目標之依據,達成學生與學校的雙向溝通。有關UCAN「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應用介紹可詳見本期電子報之封面故事以及觀點報報,本文將著重於相關應用範例說明。

(一)問卷A「共通職能診斷」之分析

茲列舉問卷A所測試之內容與分析之數據,以供相關人員參酌。
  1. 問卷A之教學回饋題項
    於養成「共通職能」所需之教學能量回饋問卷選項中,可將「共通職能」概分為溝通表達、持續學習、人際互動、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創新、工作責任及紀律、資訊科技應用等8個項目,且學生可依學校開授之課程,評估所選修課程是否符合此8個共通職能,同時該問卷亦臚列諸如學校課程或活動對於「共通職能」養成的充足度、「學習經驗」對「共通職能」養成的幫助程度、學校系所提供的「共通職能」教學滿意度、課程或活動與「共通職能」之關聯性及就業準備度等問題,以供學校評估學生參加各項活動對共通職能養成的助益程度。又若僅以「溝通表達」職能之問卷題項為例,則針對此職能之重點題項包含:

    • 學校提供的課程或活動對養成「溝通表達」職能是否足夠?
    • 哪些「學習經驗」對養成「溝通表達」職能最有幫助?

    若以針對上述8項「共通職能」之問卷為例,則整體問卷之重點題項包含:
    • 學校與系所對8大「共通職能」的教學滿意度?
    • 校內所參加的課程或活動與各類「共通職能」的關聯?

  2. 報表範例-共通職能與課程充足度之二維分析
    表 1為共通職能與課程二維分析報表之範例,其中依據診斷分數與課程充足度之關係,並輔以中心錨點座標之設定,則可將報表結果分為四個象限,亦即若假設中心錨點座標為(2.5, 2.5),並以「溝通表達」職能為例時,則所得診斷分數與課程充足度之分數均小於2.5,故可將「溝通表達」職能歸類為第三象限「優先改進」。此外,由於「學習經驗」為學習「共通職能」的主要途徑,因此該報表則將學習經驗概分為專業知識與知能傳授、同學及老師人脈、課程實務/實作活動、業界實習、社團活動、語言學習、參與國際交流活動、其他訓練等8類,且學校可經由統計相關職能分數瞭解學生認為最有幫助之學習經驗,亦即於「溝通表達」職能之分析中,可知學生認為「同學及老師人脈」與「社團活動」之「學習經驗」最有幫助,故學校可開設相關課程或活動,以提高學生職能分數。


    表 1 共通職能與課程充足度二維分析報表

  3. 如何利用「共通職能」之能量回饋改進課程地圖

    經由分析共通職能與課程充足度後,則可利用分析之結果,如表 2所示,掌握學校各課程對共通職能培養之充足度,並可依課程充足度與否,擬定各項改善策略,如圖 4所示。由圖可知,倘若某職能之分析結果係屬「優先改進」時,則表示學生無法經由修習已開授之相關課程提高該職能分數,故學校可依據學生獲得之職能分數,加以評估相關課程或活動之充足度,施行相對應之改善方式,亦即若評估結果為課程不足時,應調整舊有課程內容或新增相關課程,以期有助於強化學生培養相關職能之成效。


    圖 1 共通職能與課程二維分析之改善策略

(二)問卷B-與系所相關「專業職能診斷」之分析
  1. 問卷B之教學回饋題項
    茲以「資訊科技」職類所需之「軟體開發與程式設計」職能的測試題目為例,以說明養成「專業職能」之教學能量回饋問卷的選項與內容,其中「軟體開發與程式設計」下有8項「專業職能」,且問卷之重點題項包含:

    • 系所專業課程與或職場體驗對何種「專業職能」養成最有幫助?
    • 系所對於各類「專業職能」的教學滿意度?
    • 校內所參加的課程或活動與「專業職能」的關聯?

  2. 報表範例-與系所相關之專業職能與課程充足度二維分析
    表 2為專業職能與系所課程充足度二維分析之報表結果,其中若以「資訊科技」產業中之「軟體開發與程式設計」領域為例,當「執行系統導入」與「產品維護」專業職能面向之二維分析結果為「優先改進」時,表示部分學生認為系所開設培養「執行系統導入」與「產品維護」等專業職能之課程,較不充足且學生的職能診斷分數較低。此外,當「於系所課程獲得最多幫助的職能」所得之分數若較高,則表示系所課程對該類職能養成的幫助較高。


    表 2 專業職能與系所課程充足度之二維分析表

  3. 如何利用與系所相關之「專業職能」能量回饋改進課程地圖
    於表 3之範例可知,當「執行系統導入」職能之二維分析結果為「優先改進」時,學校應檢討與此職能相關之教學課程,並視情況增加課程或調整課程內容,亦即當大部分學生認為系所課程對於培養職能「執行系統導入」的幫助最小,則有可能係課程數量不足所造成,故學校應增開相關課程;反之,若所開授之課程尚屬充足,則應改進教師上課方式或教學內容,以增加學生學習效率,進而提升此職能的分數。又若學生認為職場體驗對培養職能「執行系統導入」之養成效果較佳,則學校可多安排業界實習等相關活動。

(三)問卷C-與系所無關「專業職能」之診斷分析
  1. 問卷C之教學回饋題項
    與系所無關「專業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的問卷選項中,包含選擇與系所無關職能診斷的原因、養成其他職能的方式、學校提供跨系輔導方式,以及系上專業職能教學滿意度,故學校可依據學生填寫此問卷所得之結果,評估分析非適性學生之不適性因素,以及瞭解學生對學校跨領域學習與系所之教學滿意度,不僅可儘早對相關學生進行輔導,同時學校亦可據此調整與增開相關跨系課程。

  2. 報表範例-與系所無關之「專業職能」分析報表
    與系所無關專業職能之分析報表示意圖,如表 3所示,其中可將該報表分為選擇與系所無關職能診斷的原因、養成此職能的方式、學校提供跨系輔導之方式,以及系上專業職能教學滿意度等四大部分,而由表 3列舉之範例可知,資訊系學生會因「職業興趣探索」與「還未確定職涯方向」兩種原因,進行與自己系所無關的職能診斷。另由此範例之分析結果可知,學生對於學校提供之「跨系輔導措施」表示認同,並對「系所的專業職能教學」還算滿意。又此類問卷亦可進一步分析各系所非適性學生之不適性因素及人數比例,以及學校跨領域學習與系所教學滿意度概況,俾作為學校設計規劃相關課程之參考依據。


    表 3 與系所無關專業職能之分析報表示意圖


二、運用UCAN新增功能修正課程地圖-教學品質保證機制與校務研究

目前各校規劃設計之課程地圖,僅提供學生培養相關職能所需修習課程之指引,較少提供學生填寫相關學習意見與修課內容改善建議之職能教學養成回饋機制,導致課程地圖之使用成效受到限制,故如何運用UCAN平台新增之問卷回饋機制修正各校課程地圖,強化學生與學校間之互動交流,並落實教學品質之保證機制,係極為重要之議題。

目前本文已初步擬定利用UCAN平台新增功能修正課程地圖之規劃流程,其中原課程地圖之設計方式,乃係各教學單位依據UCAN平台提供之學生未來可能從事職業類別,加以規劃設計各項課程之授課內容,以及擬定各課程可培養之各項職能,期能有助於提升學生之學習成效與就業率。換言之,原課程地圖之規劃流程僅有單一程序,並無將學生學習回饋建議納入考量,恐囿限課程地圖之效能,故本文乃輔以UCAN平台新增之問卷系統提供的職能養成教學能量回饋機制修正課程地圖,以期達成強化課程地圖之目的。由圖 7可知,各校課程地圖可銜接UCAN平台各種問卷系統,並可藉由分析各問卷系統所產生之共通職能報表、專業職能報表及畢業生流向調查表等統計資料,瞭解各教學單位所規劃課程與活動是否足夠培養學生職場所需之態度及各項能力,且相關分析資料與數據可作為持續修正課程地圖之依據,以促進教學品質保證機制之落實,並可檢視畢業生學用落差之情形,俾作為學校招生與系所發展等面向之參考。由此可知,藉由UCAN平台新增問卷系統可分析學生對學校開設課程的充足度及滿意度,並可藉由修正課程內容達成教學與職場無縫接軌之目的,同時亦有助於提昇教師教學品質及學生學習成效。


圖 2 運用UCAN平台新增功能修正課程地圖之規劃流程

UCAN新功能,
規劃、調整學校課程,學習需求更滿足!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UCAN今年才新增的「職能養成教學能量回饋」功能,應用了管理學裡頭常見的「二維分析法」做為最主要的應用分析方式,主要是依照兩個不同屬性的指標,分類分析,期望提供問題的解決方法,行銷管理、戰略分析、產品分析、市場分析、客戶管理、員工管理、時間管理、心理學甚至在醫療診斷、統計學…都能有很好的應用。

二維分析法,是什麼?

二維分析法主要是將兩個屬性區分成X以及Y軸,組成一個座標軸,再用直線畫成「田」字型,形成兩條線四個區塊的圖形。UCAN「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功能可在使用者整體填答完成後,系統將會依「職能分數結果」以及「職能養成教學能量回饋-課程/活動充足度結果」,進行「職能優勢與課程能量二維度分析」(以下簡稱二維度分析模式),進而細分出四個象限:
  1. 繼續保持(優勢職能/課程充足)、
  2. 後續改進(優勢職能/課程不充足)、
  3. 優先改進(劣勢職能/課程不充足)、
  4. 優化調整(劣勢職能/課程充足)。
各象限詳細介紹如下:


課程能量效標(課程/活動充足度)


(一)象限I:繼續保持
在該象限屬於此類職能全校平均分數高,且學校課程或活動又充足,為優勢所在,落入此區域的職能項目,學校應該繼續保持。

(二) 象限II:後續改進
在該象限屬於全校平均分數高,但學校課程或活動卻不充足的職能項目,是學校後續應該改進的重點。倘若能夠掌握先機、把握學生的需求,即能大大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相反地,如果未能即時改善課程的不足,則會錯失學習的良機。

(三) 象限III:優先改進
在此象限內的職能為學校課程或活動提供不充足,且全校平均分數也低,應該列為優先改善重點,提昇學校課程或活動的豐富與充足度(X軸往高分前進),以提高全校此項職能的優勢(使Y軸往高分前進),進而邁向象限I。

(四) 象限IV:優化調整
在該象限之內的職能屬於學校課程或活動太過充足,而全校平均分數低,為避免資源浪費,學校必須調整符合學生的課程或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以提高全校此項職能的優勢(使Y軸往高分前進),最終能往象限I邁進。

效標「┼」,一眼就看懂!

至於兩軸的效標以「十」顯示,以「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二維分析模式為例,關於二維的效標,研究團隊發展出三種定錨方法提供學校應用參考:

(一)量尺定錨法:
採用測量尺度的特定座標為基準點,將橫軸與縱軸切割成四象限。是一種以作答者為中心的尺度參照,以測量時採用的量尺位置為基準,具有解釋上的優勢,該定錨法的效標是以量尺的中間數(五點量尺時為3)為固定參數,進行設定。

(二)重心定錨法:
採用八項共通職能加總的平均數為基準點,為一種重心法(centroid method),以當次全體受測者的分數為基準,具有團體內相對比較的優勢,八項共通職能之間可以進行相對比較,亦可以全校或某一系所為單位進行比較。該定錨法的效標是以八項共通職能加總平均數為參數,此數值為變動參數,為UCAN平台系統預設功能。

(三)參照定錨法:

可分為常模參照(norm-referenced)與效標參照(criterion-referenced)。
  1. 常模參照:採用各種常模分數,例如全國或不同學門的八項職能加總的平均數,進行團體外的相對比較。
  2. 效標參照:採用任何一個絕對分數(absolute score)為基準點,例如(4,4) ,此效標分數可由決策者設定高低來進行參照。 此定錨法的應用時機可依照管理者或決策者所指定的各種平均數(全國、學門、系所、長期)或任何期望標準來設定分數,進行參照比較。
依據以上不同的定錨參照可以其職能之間的分類點也會不同,見下圖:


「職能優勢與課程能量二維度分析」可幫助決策者將資源進行有效分配、將事項依輕重排序,幫助學校或系所找出最需要加強的職能,作為學校課程規劃調整的參考,學生學習需求更滿足。

全球媒體正在經歷的科技變革:數位、行動與社群化

口述│數位論壇自由創作者Steve
撰文│陳昕彤

觀察近10年內的大傳媒體發展是急遽快速且變化萬千的,這種高速的變革現象,並非來自於大傳媒體業本身,而是受到通訊科技所掀起的數位行動革命,不僅改變了閱聽眾取得資訊的形式,更改變了閱聽眾和媒體與廣告主的關係。一般在傳統媒體操作裡,閱聽眾被視為一群「可被影響」、「可被說服」甚至是「可被教育」的族群;然而,對於生長在數位行動科技世代的新閱眾來說,豐沛的科技應用創意與訊息群聚能力,不僅強化了閱眾判定訊息的自主性,更顛覆傳統媒體操作訊息的方式,領導媒體和廣告主的趨勢強化,其影響消費者決策的之地位將指日可待。

沒錯,一名數位自由創作者史地夫給我們這樣的字眼,領導;他認為2014年318太陽花學運已創造出一種新生代的閱眾溝通模式,通訊科技的行動化在抵達社群化之後,成功地將傳播行銷裡夢寐以求的O2O行銷,敲響下一世代的溝通大門。有哪些關鍵能力值得未來有志從事媒體行銷的年輕人專注的呢?一起來聽聽史地夫給我們的無私分享:

數位行銷工作者不可不知的強大影響力:人與工具的協同機制

太陽花學運在科技應用創新上,所展現出來的媒體爆發力,是無法忽略的。對閱聽眾來說,太陽花學運開創了一種非常直接、非常互動、非常參與的線上、線下的溝通模式。更無法想像的是,學運期間一天平均產出超過100則訊息的現場直播系統,竟然只靠著”一雙拖鞋”和”一台i-Pad”就建構出的直播核心,並且再網路攝影機、雲端串流播放技術、雲端監視器...等技術整合,一套強而有力的直播系統,1小時內運作、1天內透過科技創新所完成發聲系統,在24天的學運期間發揮了以小博大的驚人功效。

然而,他們的強悍發聲能力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後端所建置出來的O2O( Online to Offline)傳播行銷模式。在群體中所認同的理念下,所有的社群平台會相互串聯,如:零時政府(g0v.tw 台灣零時政府)、PTT(台灣最大BBS)、4am.tw網站(太陽花學運國際對外發聲窗口)…。在這龐大的傳播網絡中,個體閱眾會隨時、隨手閱讀最新資訊,一旦發現問題,就會將問題放進社群討論平台;在平台上,單一問題會直接連結到數千個閱聽眾快速地被討論,形成一種執行任務(術語被稱為:挖坑)。任務雛形形成後,會再次被分享到普羅性的社群平台(如:Facebook, Twitter, Blogger…)。這些任務被簡化成許多形式,諸如:漫畫、標語、懶人包、集會活動…,被社會上的閱聽眾不斷閱讀、分享,這些發散出去的任務需求就會不斷地被解決、被執行一直到實際參與。

不到3天,你可以看到傳統媒體追著太陽花學運的新聞跑、你可以看見太陽花學運在短時間內所引爆的社會參與;3月18日深夜live直播後,UStream有80萬民眾在線觀看、日本niconico(日本著名視訊分享平台)超過500萬人線上觀看,總瀏覽人次超越9,000萬。形同Apple產品發表會、巨星演唱會的閱眾參與數,深深蘊含了一種自發性建構、由下而上的傳播精神。

新世代閱眾的自主性之高、速度之快、人群參與度之高、行動力之強、產品涉入度之深,看在媒體、代理商和廣告主眼裡,你們的品牌傳播能不恐懼嗎?當數位行動科技在傳播上展開了創新應用,閱聽眾將快速地擺脫被動地位,逼著媒體代理商和廣告主不斷”下放”操作訊息的價值。不久之後,品牌操作的課題將將顛覆目前的想像。

踏入媒體業後,你最該懂得的效益指標:量化與質化評估須共存

一離開校園的保護傘,許多媒體新鮮人遇到的第一枚震撼彈就是:「原來實務工作是這樣一板一眼,根本沒有個人可以天馬行空的空間。」如何不讓人覺得你幼稚,就是要快速證明你的創意能不能在大眾市場上產生共鳴,而最常見的證明方式就是你作品可被量化的群聚指標,現階段幾乎所有媒體採購皆考量判定傳播ROI的指標大抵有三:

  1. 閱聽眾(Audience):對的時間裡把對的訊息傳給對的人有多少?產生了哪些行為?
  2. 傳遞(Delivery):目標閱眾觸達數有多少? 露出頻率為何?產生相關呼應行動有多少?
  3. 成本(Cost):在CPM(cost per thousand)衡量法概念下,成本須予與計算方後,方可成為預算配置的基礎。
媒體代理商的價值存在於對媒體和閱聽眾的了解。然而,數位化與行動化的交互影響下,閱聽眾不再受制於間與空間的限制,拿著平板就可以瀏覽新聞、點開手機就能上網看新聞、第一時間拍照分享事件、10秒內取得相關建議。線上、線下的連動關係變得模糊,閱聽眾不斷地跨越螢幕、跨越地理區域移動著、分享討論著品牌資訊,曝光度、瀏覽量…等等單一性的衡量指標,開始失去判斷訊息的觸達價值,必須朝向更「質化」的深入性評量:參與、互動,勢必為新一代的媒體效益衡量指標。

針對這個特質,我們可以參考IF-ABC從全球廣告主和媒體代理商的現行角度中,提出了一項觀點報告。報告中表示,在數位行動時代下,代理商的傳播趨勢朝向即時資訊革新、套餐式傳播工具鎖定閱聽眾、以行動和回應衡量、參與度(Engagement)引導媒體價值…等七大關鍵趨勢(如下表1.所示)。這些趨勢的背後顯現的是媒體採購正在經歷一場即時資料的改革(Real-time data revolution),數位行動下的顧客都想要”越即時越好”,因而全球廣告主的行銷活動是越來越朝向以閱眾為中心(Audience-centred)的操作趨勢,使得量化整合質化的衡量方式(Panel/Hybrid)衡量法凸顯出其在變動時代下之重要性。

剖析未來媒體趨勢:多組化行銷,是個人化行銷的起點

無論是從國內或國外的行銷趨勢來看,在網路上打廣告已被視為一種常態,當數位廣告不斷上升的同時,傳統的類比廣告仍佔有一席之地;因此,數位加類比廣告這種多組化的傳播模式,已成為目前最受廣告主和媒體代理商用來經營品牌訊息的方式。透過多組化傳播模式的好處在於,能夠同時取得數位傳媒在收集閱眾行為的高速優勢之餘,也能同時從類比傳媒上取得區域性的廣告瀏覽特性,和過去單一性傳媒的宣傳方式相比,更能反應新世代的閱眾特質。

因此,無論有志成為數位行銷工作的年輕人,就必須在畢業前即認清數位廣告在多組化行銷趨勢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即使目前廣告主對它投注的資源比重仍較小:
  1. 要建立收集數據的習慣:
    量化的瀏覽數據能提供廣告主與代理商追溯出閱聽眾對產品行銷活動的偏好、回應內容、分享情況,這些具有參與程度的衡量指標,能快速提供廣告主修正品牌訊息,亦對於產品未來的改良有很大的幫助。
  2. 掌握數位化後的媒體生態:
    受到多組化趨勢的影響後,因參與性衡量指標大幅度協助媒體代理商確認閱眾屬性,使得廣告主品牌廣宣活動從一種配置(allocation)的觀念轉化為選取的概念(selection),直接去評估傳媒工具的黏度、重複使用率及其相關參與閱眾群,有效地把注意力專注於如何與顧客產生直接性互動(direct response)。

新世代的行銷環境:媒體代理商的角色價值下放ing

通訊科技所推倒的溝通圍牆,讓人跟人得以更直接的溝通。318太陽花學運的新世代閱眾已向世人證實O2O傳播模式的實現,同時也將台灣媒體傳播方式正式推向參與、互動等質性影響力指標。然而,當廣告主和閱眾的互動距離日益直接時,也是媒體代理商的角色價值不斷被下放的開始。

一直以來,媒體代理商的角色價值存在於對媒體和閱眾的了解。然而,行動化帶給閱眾的參與自主性,讓很多閱眾漸漸離開類比傳媒,眼球轉向各式行動裝置的螢幕,直接地和廣告主提供他們對品牌、對產品的想法...也逐漸暴露出媒體代理商對產業一直了解不夠的缺點,產品核心價值也趕不上社群中意見領袖的見解。IF ABC針對媒體代理商所進行的調查顯示,受到數位行動媒體的影響,為了增加代理商的角色價值,他們積極地與廣告主提供許多「質性」的研究報告,漸漸淡出過去對量化報告依賴,並試圖從尋找參與性衡量指標,透過閱眾參與的深度來重塑媒體價值如:1.時間長度、2.瀏覽比例、3.分享與回應數,來定義一位有效的閱聽眾。

不進大公司也能玩好行銷

媒體數位與社群化之後,最於有志從事媒體工作的年輕人來說,最大的魅力就在於賦予了個體前所未有的強大競爭力,個人能夠透過對通訊科技的熟悉度,直接地把創意與觀點放進社群平台中被考驗。嚴肅許久的史地夫幽默的說:「這就像是一種解放,行銷人不需再看大公司的臉色,因為能夠擬聚人群者為王。反之,過去你乞求企業給你工作的人會捧著大筆預算請你操刀。」

史地夫建議年輕人,找一個自己熱愛的領域,3C也好、政治也好、生活也好…,積極透過部落格、FB專頁等平台上,建立個人的風格,鍛鍊自己的文筆、影像操作、一直到整體專案的設計,他說:「就像一把刀,越磨會越光。」,不要等待一份工作(或薪水)才開始滾動你的行銷基因,那就太、遲、了。

運用UCAN新功能-「職能養成教學能量回饋問卷」,回饋教務規劃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前言

UCAN建設之初主要功能為引導學生探索自我職涯方向、了解工作世界及自我能力強弱的工具資源,並提供學校老師以業界職務所需職能為依據作為教學活動參考,藉此縮小學用落差、打造學生就業力及建立以學生能力為本位的課程規劃。而近年臺灣高教體系為符合國際潮流,強調以證據為基礎(Evidence-based decision)的自我改進機制日趨重要。

UCAN做為我國學生興趣、職能評斷等數據資料庫,並穩定維運六年之久,其使用量以及數據量不容小覷,為回應教育部希望UCAN結合「學生學習成效」與「學生學習經驗」等期待,今年UCAN平臺新增「職能養成教學能量回饋」功能,希望透過學生意見的回饋可幫助學校檢視校內相關職能的養成是否提供足夠與有效的課程或學習活動來幫助學生學習需求。如下圖為新功能回饋學校學務、教務體系之關聯圖。


圖:UCAN新功能數據回饋學校教學機制-關係圖


「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介紹

「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依據職能診斷類別及專業職能診斷就業途徑是否與系所相關,設計A、B、C三類問卷。A類問卷針對完成共通職能診斷之學生進行調查,問項包含學校提供課程與活動對應八大共通職能養成之充足度、學習經驗對應八大共通職能養成之幫助、對學校/系所提供共通職能養成之教學滿意度、共通職能與課程/活動連結之理解度;B類問卷針對專業職能診斷就業途徑與就讀系所相關之學生進行調查,問項包含系所提供專業職能課程之充足度、於系所課程/職場獲得最多幫助的職能評估、對系所提供專業職能養成之教學滿意度、專業職能連結之理解度;C類問卷針對進行專業職能診斷就業途徑與就讀系所無關之學生進行調查,問項包含選擇與系所無關的就業途徑進行專業職能診斷的原因、與系所無關專業職能之養成方式、對學校跨領域學習輔導滿意度、對系所專業職能教學滿意度等。問卷流程跟各問卷重點見下圖:





根據A、B、C三類問卷填答結果,UCAN平台發展了相對應的報表,每類問卷都會有整體分析以及個人原始分數分析供學校端應用,以整體分析來說會以一個班或一個系為單位,進行整體平均分析,而提供原始資料也能讓學校直接進行資料運算,做更深度的應用分析。各類問卷的應用重點以及報表見下表所示。相關功能學校管理者可以直接登入後台>報表管理>教學能量回饋報表下載查詢。



結語

利用UCAN新開發的功能可以幫助學校或系所盤點各職能中,那些需要加強,甚至可以輔助其他題項,例如:學生認為最有幫助的學習經驗,讓學校或系所思考不同職能可從何項學習經驗幫助學生學習較為有效。此外針對學校與系所之職能教學滿意度問項,亦可以得知學生對學校以及系所提供職能學習之整體性教學評價。

最後建議學校,本項新功能問項的主軸皆與職能有關,因此UCAN各項職能與學校教學目標、課程或活動的連結清晰度非常重要,雖然上述A以及B問卷,有問學生關於「職能與課程連結理解程度」(1~4分)題項,但只針對單題的填答結果明顯不夠,唯有學校確實將UCAN職能對應學校教學課程,才能更準確的解讀此新功能結果數據,否則有可能只是捕風捉影而已。

優質工作(Good Job)簡介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產學合作人才培育資訊網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隨著時代變遷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改變或創造了新的消費需求和產品市場,產業結構亦隨之升級轉型,因而產生許多高附加價值的優質工作1(Good Job),其工作內涵與所需職能亦勢必有所改變。為了協助青年了解產業之優質工作的內涵及未來職涯遠景,鼓勵年輕學子朝產業升級轉型高附加價值的智慧化、綠色化、文創化之產業發展,加入我國未來主力產業的優質工作,經濟部工業局以升級轉型重點產業為範疇,特別精選介紹製造業56項優質工作,包括其工作內容與所需的知識技能、平均薪資範圍、以及未來可能的職涯發展路徑等,供青年們發掘自我志向時參考,並可及早培養所需職能,俾能踏出正確的職場第一步。

本期將列舉幾個與材料、化學、化工、物理等科系的畢業生相關的職場優質工作,如下:

1優質工作是指「國家經濟發展需要的工作中,符合求職者(或就職者)期許的內、外在條件的工作」。而參酌國內青年的職涯期待,內在條件泛指求職者工作價值觀及生涯發展;外在條件則以薪資為主要代表。

一、高端產品工程師

產業類別 光電產業
工作內涵 高端產品工程師必須開發和改善產品、製程或原料,並建立或監督原型模型,也必須操作機具、設備或是手工具產出所需的原型模型,以建立各種光電元件材料適應特定之應用。此外,需要針對光電材料、元件產品之製作、管理及設備採購作業,提供技術性建議及相關諮詢,瞭解LED產品特性及其應用規格,分析LED晶片後工程序的封裝測試及失效模式。

通常高端產品工程師針對光電元件進行研究與分析,並開發產品設計與制定規格;開發完成後再進行數據分析,以確定產品製造與使用的可行性;指導和協調工程技術人員製造原型或系統,並與工程技術人員商談,澄清需解決的問題,根據需求針對設計進行修正或補強。整體而言,高端產品工程師準備產品或系統詳細的工程圖與圖表,才能在策畫及開發實驗測試程序中讓工程技術人員清楚了解,產品開發完成後,必須分析實驗數據提出報告,以確定所開發出的產品是否滿足原先所設定的功能與性能,評估測試結果應用到其他系統或其他用途開發的可能性。
學經歷要求 碩士學位優先,設計、材料、化學、物理、化工、光電相關科系
所需具備知識與技能 知識:
  1. 包括軟性顯示、半導體光源、立體影像與生醫光電等領域應用產品,如發展隨身、穿戴式、智慧型、安全不易碎、低成本、可撓曲、多應用性、兼具環保節能等各種光電產品或顯示應用產品需求
  2. 具備工程技術知識,如工程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這包括對各種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和生產的應用原理、技術、程序和設備
  3. 具備生產加工知識,如原料、生產過程、品質控制、成本以及其他技術可以最大化的提高產品生產及銷售效率
  4. 具備數學知識,如算術、代數、幾何、微積分、統計以及這些的應用
  5. 具備機械知識,如機器和工具,包括它們的設計、使用、維修和保養
技能:
  1. 專案管理
  2. 具備設計能力,如生產的計畫、藍圖、繪畫和模型的設計技巧、工具和原則
  3. 系統評估與分析 4.具備英語能力,如英語的結構與內容,包括字彙的意義拼法、組成規則和文法
能力(態度與特質):
  1. .閱讀能力
  2. 批判思考
  3. 取得新訊息的能力
  4. 我調整
  5. 抗壓性
  6. 應變能力
平均薪資範圍 學士38,000-40,000元
碩士40,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硬體研發工程師、韌體設計工程師

二、光學設計應用研發工程師

產業類別 光電產業
工作內涵 光學設計應用研發工程師主要研究光電元件、光電物理及技術、積體光學之設計、製作、測試、改良各種光電元件材料,以適應特定之應用。同時針對光電材料、元件產品之製作、管理及設備採購作業,提供技術性建議及相關諮詢,瞭解LED產品特性及其應用規格,及分析LED晶片後工程序的封裝測試及失效模式。

光學設計應用研發工程師主要在研發、工程與製造公司以及政府工作,工作地點通常在室內,偶爾也需要去室外進行勘查問題以及設備。其主要工作內容如下:必須事先跟其他工程師討論,並準備工程圖、電子系統或規格,以確定製造、施工、安裝與測試時可以符合規範、法規和客戶需求;操作電腦輔助工程、設計軟體或設備來建立詳細的製造、建築或安裝的標準或規範,並且監督工程以確保準時和符合預算地完成任務;計畫實施時應用電子學原理與工程原理,並能設計或改善電子工具、設備、零件或產品在商業、工業或住宅的用途;調查客訴時,確定問題的性質與嚴重性後,須準備並了解物資和設備的規範,採取適當的補救措施。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以物理、材料科系為主
所需具備知識與技能 知識:
  1. 具備工程技術知識,如工程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這包括對各種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和生產的應用原理、技術、程序和設備
  2. 具備電腦和電子產品知識,如電路板、處理器、晶片、電子設備以及電腦軟硬體,包括應用和程式設計
  3. 具備數學和物理知識,如物理原理、定律、相互關係,並了解流體、材料、以及大氣動力、機械、電子、原子和亞原子的結構和過程
  4. 備機械知識,如機器和工具,包括它們的設計、使用、維修和保養
  5. 具備行政與管理知識,如策略規劃、資源配置、人力資源模型、領導技巧、生產方法以及協調人員和資源的業務和管理原則
  6. 具備客戶的個別化服務知識,如客戶需求評估,符合品質標準的服務和客戶滿意度 7.具備工安知識,如相關設備、政策、程序和策略,有效的促進當地人民、資料、財產和機構的安全保護行動
技能:
  1. .光學設計
  2. 新材料應用
  3. 具備設計能力,如生產的計畫、藍圖、繪畫和模型的設計技巧、工具和原則
能力(態度與特質):
  1. 批判思考
  2. 聆聽與閱讀能力
  3. 問題解決
  4. 新訊息取得能力
  5. 評估自身能力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38,000-40,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機構工程師、光電工程研發主管、半導體工程師、產品管理師

三、新型材料工程師

產業類別 光電產業
工作內涵 新型材料工程師評估材料並開發機械和製程,製作可用於產品的材料以滿足特定的設計與性能規格。就基礎研究而言,新型材料工程師檢驗材料的質量、組成及結構,並試著將不同的材料(如石墨、金屬和金屬合金、陶瓷和玻璃、塑料和聚合物,以及天然存在的物質)進行交互作用並檢驗其發生的結果;就應用研究而言,開發可能的新產品或新材料配方來改良及修正現有的產品。

整體而言,新型材料工程師為了開發新產品或提高現有產品的品質,必須研究材料的結構與化學性質,進而確立如何強化或合併各種材料的方法,並開發應用於現有產品中的新材料(包含研發、改善超導、陶瓷及金屬合金材料)。除此之外,新型材料工程師使用電腦和各種先進的實驗儀器進行建模、仿真及實驗分析(例如使用3D印表機來研究結構和複雜分子的其它性質),並準備材料開發提案、提交預算、分析勞力成本及撰寫報告,且必須與其他工程師及企業高層討論,規劃新產品並評估其可行性。主要工作內容為查看新產品計畫並對強度、耐熱性等提出建議;帶領技術人員開發特殊用途的產品及設備材料;監督技術人員和其他工程師進行原料或成品測試,以確保品質;規劃或實施材料開發和製造流程,以符合成本的規格和性能,如不符合則分析產品失敗數據與檢測結果,確定問題並制定解決方案。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物理、化學、紡織、聚合物相關科系
所需具備知識與技能 知識:
  1. .具備工程技術知識,如工程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
  2. 具備化學知識,如化學組成、結構和物質以及它們經受的化學過程和轉換
  3. 具備物理知識,如物理原理、定律、相互關係,並了解流體、材料、以及大氣動力、機械、電子、原子和亞原子的結構和過程
  4. 具備生產加工知識,如原料、生產過程、品質控制、成本以及其他技術可以最大化的提高產品生產及銷售效率
  5. 具備電腦和電子產品知識,如電路板、處理器、晶片、電子設備以及電腦軟硬體,包括應用和程式設計
  6. 具備機械知識,如機器和工具,包括它們的設計、使用、維修和保養
技能:
  1. .具備設計能力,如生產的計畫、藍圖、繪畫和模型的設計技巧、工具和原則
  2. 系統評估與分析
  3. 研究、執行專案能力
  4. 領域學習
能力(態度與特質):
  1. 批判思考
  2. 聆聽與閱讀能力
  3. 問題解決
  4. 取得新訊息的能力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38,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其他工程研發主管、半導體工程師、工廠主管、品管/品保主管(R.D主管)、專案主管、業務工程師

四、先進材料開發工程師

產業類別 石化、塑膠、橡膠產業
工作內涵 材料工程師評估材料,並開發機械和製程製作可用於產品的材料以滿足特定的設計與性能規格。就基礎研究而言研發工程師檢驗材料的質量、組成及結構,並試著將不同的材料(如石墨、金屬和金屬合金、陶瓷和玻璃、塑料和聚合物,以及天然存在的物質)進行交互作用,檢驗其發生的結果;就應用研究而言,開發可能的新產品或新材料配方改良及修正現有的產品。

因此,材料工程師除查閱新產品計畫書,提供關於產品材料的相關建議,包含強度、重量、耐熱性、導電性、延展性及成本之外,亦須經常需監督材料產線上的技術人員、作業員及其他工程師工作,以確保產品質量。若材料製作失敗,則必須分析數據及測試結果,確定問題的原因並制定解決方案。

整體而言,材料工程師為了開發新產品或提高現有產品的品質,研究許多材料的結構與化學性質,進而確立強化或合併各種材料的方法,也開發出許多能應用在現有產品中的新材料。故材料科學的應用包含研發、改善超導、陶瓷及金屬合金材料。此外,材料工程師必須準備材料開發提案、提交預算、分析勞力成本並撰寫報告,甚至需與其他工程師及企業高層討論,以規劃出新產品並評估其可行性。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以材料、化學、化工等相關科系為主
所需具備知識與技能 知識:
  1. 高價值氫化丁腈橡膠(HNBR)關鍵原料
  2. 碳纖維樹脂複合材料(CFRP)
  3. 頁岩氣趨勢
  4. 熟知化學用料的組成、結構及化學變化的屬性,包含之間的交互作用、生產技術及丟棄方法
技能:
  1. 懂得使用實驗室相關儀器,如球磨機(Ball mills)、棒磨機(Rod mills)、靜電分離器(Electrostatic separators)、高壓分離器(High tension separators)、磁分離器(Magnetic separators)、雙螺桿擠出機(Twin screw extruder)等
  2. 懂得使用分析軟體,如DIC(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FDIR(Fault detection isolation and recovery)等。
  3. 懂得使用電腦輔助設計(CAD)或電腦輔助製造(CAM)軟體
  4. 能具備優異的數理能力,包含代數、幾何、微積分、統計等
  5. 能具備優異的英語能力,包含專業名詞的拼寫、專業術語的應用
能力(態度與特質):
  1. 獨立思考能力
  2. 閱讀理解能力
  3. 溝通與協調能力
  4. 問題解決能力
  5. 判斷與決策能力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44,000-53,000元,平均45,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生物科技研發人員、品管/品保主管、醫藥研發人員、生產技術/製程工程師

五、高階產品製程工程師

產業類別 石化、塑膠、橡膠產業
工作內涵 高階產品製程工程師(Quality Assurance Engineer)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在每道製程中確認每一個動作被正確地執行,遇到錯誤發生時,則必須適時停止生產,以減少損失,等到問題解決之後再繼續生產。此外,高階產品製程工程師也要負責研發工作,研發節省生產成本又快速無誤的生產製程,故平時除了在無塵室裡輪班之外,大部分時間為研發製程和執行專案計畫。

高階產品製程工程師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確認產品生產製程被正確地執行,以及分析生產資料,釐清發生問題的原因與責任歸屬。由於高階產品製程工程師是最了解產品製程特性的工程師,因此也負責改善製程專案的研究,開發最經濟而有效率的製程。此外,高階產品製程工程師還必須承接材料工程師開發的新配方,將其導入量產並將量產所需的文件、機具、以及流程安排妥當。同時,在生產過程中,對於相關操作人員的教育訓練、生產異常狀況的排除、流程的修正等均為高階產品製程工程師主要的工作項目,主要是希望能夠做好良率的改善與提升。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以材料、化學、化工等相關科系為主
所需具備知識與技能 知識:
  1. .高價值氫化丁腈橡膠(HNBR)關鍵原料
  2. 碳纖維樹脂複合材料(CFRP)、頁岩氣趨勢
技能:
  1. .能具備優異的英語能力,包含專業名詞的拼寫、專業術語的應用
  2. 能具備優異的數理能力,包含代數、幾何、微積分、統計等
  3. 機械製程與設備概論的基本知識
  4. 材料科學、機械元件物理及科學統計的相關知識
  5. 工廠之工業安全通識
  6. 熟知化學用料的組成、結構及化學變化的屬性,包含之間的交互作用、生產技術及丟棄方法
  7. 工程科學之實際應用知識,包含應用原理、技術、程序、設計產品的裝置
能力(態度與特質):
  1. 關鍵思考能力
  2. 閱讀理解能力
  3. 積極傾聽的能力
  4. 演說及表達能力
  5. 規劃能力
  6. 問題解決能力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39,000-45,000元,平均40,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廠主管、生產管理主管、品管/品保主管、機構工程師


※經濟部「優質工作專區(http://hrd.college.itri.org.tw/coedu/GoodJob.aspx)」提供13個產業56項優質工作資訊,主要內容包括工作內涵、所需的知識技能、未來職涯發展路徑及參考的薪資行情…等,其中也可看到許多業界前輩達人們的職場小語和工作心得,值得推薦給正在尋找職涯方向的新鮮人參考。歡迎您加入未來最具潛力的製造業新興優質工作。

產業轉型,人才職能也跟著轉變了!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隨著全球下游產業需求改變,經濟部工業局正積極鼓勵國內石化產業朝向開發電子、光電、資通訊、環保與能源等高值化新興重點產業所需要的材料、技術與製程等方向發展。為此,石化產業對於先進材料的研發投入與人才需求也正逐漸成長中,值得後續關注。
圖片:奇美實業李中斌

「往上游走!」是導引奇美實業研發總處專案經理李中斌進入石化產業,從事先進材料開發工作時的想法。畢業於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李中斌坦言,當初研究所畢業時,正值台灣光電產業發展高峰期,他毫不思考就選擇進入光電業。5年後,因為企業組織變革,他才從奇美電子轉入奇美實業。

轉換跑道時,李中斌也經過一番掙扎,不斷思考要不要轉攻材料研發,後來他評估本身已經累積許多使用者(客戶)經驗,足以理解市場的需求,加上他想獲得更多不同發展,決定轉進上游產業,從事先進材料開發,「沒想到,待在實驗室竟然比之前待在無塵室裡,有趣多了。」李中斌笑著說。

石化產業優質化 研發素材日新月異

以產業鏈來看,石化產業屬於上游產業,並聯合其它基礎產業,被稱為產業的火車頭。不同以往的是,現今石化產業隨著下游產業需求轉變,不再只是生產橡膠、塑膠等傳統製造業材料,而是走向科技化、精緻化與高質化,研發素材日新月異,包括光學材料、特用化學品等與電子產業相關之先進材料。

隨著產業轉型,石化產業的先進材料開發工程師的人力需求也日益增加,工作內容也有調整,包括:一、負責新材料的評估、測試、分析與選擇。二、開發新型材料、元件及其製造技術。三、負責新產品或技術的製程開發及導入。四、制訂新產品、開發計劃所需的儀器設備和計劃。五、訂定新產品標準等。


理解產業需求 人才更具價值

整體而言,這是高度專業的工作,業界對於人才的專業知識要求也高,譬如基本條件是要能夠快速判斷不同材料的特性與應用,包括材料的強度、重量、耐熱性、導電性、延展性及成本,除此之外,也需要監督材料生產線上的作業人員,以確保產品品質。

除了專業要求,奇美實業更會進一步訓練研發人員站在客戶或跨部門角度做全盤的研發思考。李中斌直言,好的研發人員不能只做研發工作,還必須扮演好技術服務的角色,要懂得溝通協調,並協助業務人員,讓客戶更理解產品的優勢。同時,研發也要具備商品化概念,在業界跟在學校做實驗不同,研發除了追求專業,更要懂得評估客戶使用這項材料的成本與效益是否對等。

對此,奇美實業行政總處協理陳世賢也有所感,他指出,即使產品研發是300%完美,若客戶覺得不實用,也是毫無效益。可見先進材料研發,不見得非要追求最極致尖端的科技,幫助客戶在應用上獲得更多好處更為重要。

產業轉型 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石化產業轉型,人才職能也要跟著調整。陳世賢發現,近幾年,新進研發人員的專業知識差距並不大,但人格特質卻有極大差異,這反而會成為影響人才未來職涯發展的關鍵。

譬如許多研究材料開發的碩博士生走到後學術階段時,多半自己待在實驗室做研究,每天對話的對象就是機器設備,以及少數的同學或老師,研究型態鮮少有大型團隊合作機會。但走到職場上時,面對不同個性的主管或同事,即使本身擁有再高階的研究專業,所有實驗或材料產出都不可能獨立完成,團隊合作能力將會影響研發的成功與否。

最後,陳世賢提醒有意從事材料開發工作者,跨領域學習與產業理解也是必俢課程,尤其石化業是上游產業,人才具備完整的產業脈絡概念,研發才會更具體實用。而且未來不管是待在上游,或轉戰下游產業都能同樣具備競爭力。


先進材料開發工程師工作內容小檔案

適合產業 石化、塑膠、橡膠產業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以材料、化學、化工等相關科系為主
所需具備知識與技能 知識:
  1. 高價值氫化丁腈橡膠(HNBR)關鍵原料
  2. 碳纖維樹脂複合材料(CFRP)
  3. 頁岩氣趨勢
  4. 熟知化學用料的組成、結構及化學變化的屬性,包含之間的交互作用、生產技術及丟棄方法
技能:
  1. 懂得使用實驗室相關儀器,如球磨機(Ball mills)、棒磨機(Rod mills)、靜電分離器(Electrostatic separators)、高壓分離器(High tension separators)、磁分離器(Magnetic separators)、雙螺桿擠出機(Twin screw extruder)等
  2. 懂得使用分析軟體,如DIC(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FDIR(Fault detection isolation and recovery)等。
  3. 懂得使用電腦輔助設計(CAD)或電腦輔助製造(CAM)軟體
  4. 能具備優異的數理能力,包含代數、幾何、微積分、統計等
  5. 能具備優異的英語能力,包含專業名詞的拼寫、專業術語的應用
能力(態度與特質):
  1. 獨立思考能力
  2. 閱讀理解能力
  3. 溝通與協調能力
  4. 問題解決能力
  5. 判斷與決策能力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44,000~50,000元,平均45,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生物科技研發人員、品管/品保主管、醫藥研發人員、生產技術/製程工程師


經濟部「優質工作專區(http://hrd.college.itri.org.tw/coedu/GoodJob.aspx)」
提供13個產業56項優質工作資訊,主要內容包括工作內涵、所需的知識技能、未來職涯發展路徑及參考的薪資行情…等,其中也可看到許多業界前輩達人們 的職場小語和工作心得,值得推薦給正在尋找職涯方向的新鮮人參考。歡迎您加入未來最具潛力的製造業新興優質工作。

資料來源:

經濟部工業局產學合作人才培育資訊網
http://hrd.college.itri.org.tw/coedu/GoodJob31T.aspx

2015年9月7日

科技大學學生在UCAN上的共通職能表現與課程地圖

潘瑛如 李隆盛 黃藍瑩
壹、前言
我國科技大學和技術學院廣泛運用教育部的「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協助教務和學務規劃,也廣泛採用課程地圖呈現全校及各系課程路線圖,亦即UCAN可做為課程繪圖的基準。但課程校準理論強調課程須和其上游能力基準與下游成效評估對準,如何運用科技大學和技術學院學生在 UCAN上的共通職能表現做為課程繪圖的參考依據,有待所有運用UCAN和課程地圖的科技大學與技術學院加以重視。

本研究以具代表性的一所科技大學為個案,分析該校大一學生2013年UCAN職場共通職能自我評估結果,了解該校學生共通職能的表現及落差,具體提陳利用課程地圖解決共通職能落差之建議,以作為性質相近科技大學發展與調整課程地圖之重要參考。

貳、研究方法
個案大學綜整大專青年就業力調查之核心就業力、歐盟之關鍵職能、中華工程教育學會之工程與技術教育認證能力指標及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之能力指標,建構涵蓋專業與品格之學生基本能力指標。「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結合職業興趣探索及職能診斷,以貼近產業需求的職能為依據,增加學生對職場的瞭解,其中職場共通職能代表從事各種不同的職業類型都需要具備的能力,包括溝通表達、持續學習、人際互動、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創新、工作責任及紀律、資訊科技應用等八項。

本研究發現個案大學校級基本能力與「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職場共通職能大致相同,故透過個案研究法找出該校學生共通職能的問題及了解學生表現與教育目標的落差。

參、結果與討論
一、學生職場共通職能表現宜強化持續學習
個案大學2013年大一學生職場共通職能診斷結果:平均得分以工作責任紀律(3.96)最高,持續學習(3)得分最低,由高至低依序為人際互動(3.9)、團隊合作(3.84)、資訊科技應用(3.75)、溝通表達(3.57)、問題解決(3.56)及創新(3.5)。整體而言,學生對於個人在組織及專業責任、倫理、制度及誠信的要求具備一定程度的理解,認為透過學習將達成目標,而對於能力發展的重要性及探索、規劃和有效管理自身能力缺乏信心,未來規劃課程時宜加強持續學習能力相關課程。

二、運用職場共通職能調查結果調整課程地圖
學生得分低於3分以下者,代表該能力有加強的空間,表示學生可能缺乏該能力的學習資訊及管道,值得關心與重視;調查結果亦反應出學生的實際需求,得分低的比例愈高代表需求愈大。故本研究統計平均得分低於3的人數比例,並註記人數比例超過20%者,發現能力得分低於3且人數介於10~26%的能力項目,集中於「溝通表達」、「持續學習」、「問題解決」與「創新」,其中「問題解決」人數比例最高。

各系學生對職場共通職能需求亦有所不同,故各系規劃就業力導向課程時,宜根據學生需求程度,排定課程重點,優先開設需求程度較高的課程,或參照人數比例估算課程數量,以回應學生需求。同時,各系可透過共通職能診斷結果,再次檢視學系相關課程之教育目標、能力落差及實際需求,以縱向連貫及橫向統整方式重新調整課程。因此,本研究結果除可協助個案大學檢視學生職場共通職能的表現外,亦可作為修訂課程地圖的參考依據,例如該校可以「溝通表達」、「持續學習」、「問題解決」與「創新」等四項共通職能做為課程重點;各系則可視其個別需要調整,如財金系應考量學生需求增設「問題解決」相關課程、電子系應注重學生對「溝通表達」需求調整課程。

三、建構就業力導向課程地圖宜按部就班
職場共通職能內容可融入課程地圖,做為學生學習指引及教師檢視課程、學校規劃課程的依據,建議參考Oliver等人(2007)所提:(1)進行需求分析;(2)配置現有課程;(3)增刪補正課程地圖及單元資訊;(4)達成更新課程共識;和(5)核准課程變動等步驟,繪製就業力導向課程地圖。個案大學宜參酌職場共通職能診斷結果並循上述步驟,發展與調整全校性課程地圖,各學系亦可根據學生能力需求及校級基本能力,制訂各學系能力清單,作為教師設計課程之參考及學生學習評量的指標。

肆、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可利用共通職能診斷結果發展相關課程以對應學生實際需求
根據共通職能診斷結果,找出全校及各系之共通職能重點並發展相關課程,主動引導學生修習並追蹤其發展,以對應學生實際需求。
(二)可運用UCAN所提供資訊做為課程地圖修正依據 利用「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呈現資訊與診斷結果,持續參酌課程地圖調整步驟,有效回應學生需求並強化能力與課程之關聯,循序漸進發展就業力導向課程地圖。

二、建議
(一)宜利用UCAN資訊妥適規劃課程地圖 「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診斷結果除有助於學生了解個人的職涯發展方向及職能表現之外,亦可根據學生自我評估結果,了解學生特質、職涯取向、能力缺口及需求,妥適規劃課程地圖。
(二)宜持續追蹤學生表現以調整及評估課程 透過「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了解學生需求並在自評之外適切加入他評,以更適切提供學生職涯發展與修課學習等指導方案,並根據學生診斷結果評估課程成效,適時調整課程,確保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Oliver, B., Jones, S., Ferns, S., & Tucker, B. (2007). Mapping curricula: Ensuring work-ready graduates by mapping course learning outcomes and 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TN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Conferenc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for real world learning, Queensland, Australia.


2015年9月2日

挖出數字外的訊息

在校園裡擔任第一線職涯諮商的工作內容,總是充滿挑戰與人情味的;一方面我們必須站在企業人資部主管的立場下推敲產業的人力需求方向,另一方面,又必須學習放下大人的眼睛,與眼前一個個的新世代學生營造「並肩作戰」的氣氛,以期望自己能夠真正有效達到協助年輕學子探索未來的終極目標。

許多實務經驗告訴我們:往往,問題背後的問題並不是眼前的評鑑結果本身,而是我們該怎麼透過結果與數字,把解決問題的主體帶回到受測者(學生)自己的親身經歷,像是:家庭影響因素、特殊專長、個人性格…..,都可以是我們在解讀測驗結果時,一併納入考量因素的關鍵指標。

如何透過UCAN興趣探索、職場共通職能與專業職能的資源與功能,協助學生瞭解自己的職涯發展方向及與能力缺口,規劃能力養成計畫,能更有目標、動機的加強其職場就業相關職能,一直是我們不斷想向各校傳達的概念。為此,UCAN計畫辦公室,於2015新學期開學前夕,將校園職涯輔導工作上可以使用的UCAN相關概念及知識,一一做成實用、易懂、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線上教材,希望透過人性化的影像與聲音的詮釋,讓更多校園內的職輔人員能有更多在掌握產業人力脈動與受測者經歷上可運用的資源,從問題背後的問題開始解析,讓學生對未來就業能在起跑點上就具備全方位的思考模式與學習行動!

我們常講:數字,是死的;人,才是活的。即使出現極為相似的測評結果,也會因不同情境,而產生不同的故事。隨時讓自己保持彈性、掌握產業脈動與職能分析等專業知識,都可以充分地協助學生職涯輔導的實務工作更加順暢、有效率。而UCAN計畫辦公室也會不斷如此督促自己,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工具,讓就輔工作在校園裡不僅客觀理性,更能充滿感性。

敬祝 秋安

認識UCAN不受限,《使用指南》正式上線!

認識UCAN平台不受限!UCAN計畫辦公室推出了一系列的線上使用指南,內容涵蓋平台的「介紹與職能概念」、「功能介紹及操作常見問題」、「施測帶領及診斷結果運用」及「後台功能介紹」等四大單元,採用主題式的影片說明,除可讓UCAN平台的使用者前往觀看外,更能作為校內推廣UCAN平台的好工具,是您邀請更多老師、學生認識UCAN的最佳途徑!

本線上使用指南位址如下:
單元1、單元2、單元3,請前往:http://116.50.41.34/index.aspx
單元4,請前往:https://ucan.moe.edu.tw/admin/main/main.aspx
或至UCAN平台:https://ucan.moe.edu.tw/ 輪播頁面點選進入

精采回顧! 103學年度應用UCAN於職涯課程教學設計工作坊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由致理技術學院兼任助理教授李宜芳老師所主講的「應用UCAN於職涯課程教學設計工作坊」分別於台北、台中和高雄在104年的七月初,順利落幕了!
圖說:「103學年度應用UCAN於職涯課程教學設計工作坊」中區場次上課情形。

此次有超過100名校園職涯輔導工作者參與職涯課程教學設計工作坊,分別於各校園內擔任教師、職涯課程規劃或教學授課等職務。UCAN計畫辦公室在接獲報名者資料後,即於課前根據參與者的所屬單位與背景進行分組,目的在讓「應用UCAN於職涯課程教學設計工作坊」的學習形式,以參與者為教學主體,用他們自己親身經歷的實務情境,在小組討論時實作、研討,彼此激盪出更多元、更貼近實際情境的解決方案;同時,參與者也能經由工作坊所特意整合的跨單位研討氛圍,在回到工作崗位之後,有效發展出能引導學生認識工作世界、做好專業領域的職涯規劃與職涯發展課程規劃之基礎,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工作坊尾聲時以各組學員上台簡報討論結果的形式,畫下完美的學習句點。
圖說:牆上貼滿了跨單位小組成員研析之後所產出的演練成果。

本工作坊以參與者為主體之概念,將課程內容分成以下三大部分: 
  1. 職涯課程發展與教學設計概念、 
  2. 應用UCAN發展職涯課程:
    -多元背景:職輔單位、系所導師
    -討論內容:多元情境下,如何發展職涯課程?
    -討論形式:小組討論 
  3. 應用UCAN於職涯課程教學設計 -職涯課程教學設計研究與探討
歡迎有實務工作需求之校園職涯輔導工作者前往UCAN平台下載本次職能導向課程工作坊講義,網址: https://ucan.moe.edu.tw/News/news1.aspx?id=335

UCAN共通職能及專業職能評測結果怎麼用? ─診斷簡介與測驗結果解讀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許多在校園從事職涯輔導的第一線工作者告訴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和心力協助同學拿到了共通職能和專業職能的測評結果,卻不知如何判讀,把數字化為最符合學生情況的建議,該怎麼進行職涯諮商的下一步呢?」大家的困擾UCAN聽見了!於是,在這一期的『UCAN可以這麼用』專欄裡頭,我們要針對UCAN平台共通職能及專業職能診斷的部分作介紹,並提供測驗結果的解釋與運用方法,邀請您一起來揭開測驗結果裡面所蘊含的寶貴訊息!

首先,UCAN可以分成「共通職能診斷」以及「專業職能診斷」兩種,在接下來的文字中,我們將先從這兩種職能的介紹開始,讓您能掌握其各自不同的功能特色之後,就可以作為測評結果的診斷分數的基本概念,配合學生個別情境,加以詮釋、應用,即可後續接軌到職涯課程規劃或相關應用。

一、UCAN共通職能診斷
(一)共通職能診斷簡介
功能:
幫助受測者檢視自己目前在各項職場共通能力已具備到什麼程度?進行這項診斷的目的是希望能協助受測者能夠在對的時間就展開對的職涯規劃,儘速學習就業的準備。
內容:
職場共通職能是「從事各種職業類型都要有的能力」。UCAN平台匯集國內外文獻分析、和各大領域產、學專家之意見,將目前職場最需要的共通職能歸納出最關鍵的八項,依重要程度順序為:
  1. 溝通表達、
  2. 持續學習、
  3. 人際互動、
  4. 團隊合作
  5. 問題解決、
  6. 創新、 
  7. 工作責任及紀律、
  8. 資訊科技應用。
共通職能以上八項能力測評題目總計52題,讓受測者自我評定每項職能可勝任的程度。

(二)測驗結果該怎麼解讀?
對UCAN共通職能要達成的目的有了清楚的認識,緊接著當受測者拿到自己的診斷分數之後,就要開始知道這些數字的背後代表什麼意思,我們可以從下表1.找到清楚的定義:
表1. 共通職能診斷分數意涵
分數級距 結果解釋
診斷分數為1~2分 使用者自認為在這項能力上較為缺乏,對於該職能的基本相關知識及概念都嫌不足。
診斷分數為2~3分 使用者自認在這項能力已經有些基礎,有潛力能勝任職場工作,但對於該項能力的上仍有不足。
診斷分數為3~4分 使用者認為自己在這項能力程度不錯,加強後應可完全勝任職場工作。
診斷分數在4以上 使用者認為自己於該項能力相當優秀,未來職場上應充分發揮!

在表1.中,我們可以將共通職能診斷結果,當回到受測者自身情況實,解釋運用上有以下四個要點,務請各校園諮商第一線工作者注意:
(1) 由診斷分數的高低,可以思考於共通職能各向度上的優勢及可加強處為何?
(2) 發覺可加強處應協助受測者思考如何訂定能力養成計畫,以期達到有計畫、有方向性的能力養成之學習步驟。
(3) 了解本身的優勢,是受測者下一步尋找發揮舞台和場域的關鍵,對於自身的職涯發展規劃,是很重要的考量點。
(4) 我們建議校園職涯第一線工作者,熟悉各共通職能向度下的內容,協助受測者思考自身的真正優勢是什麼、適合加強的優點為何之後,針對這兩項結果作為其共通能力養成計畫的參考資訊。

(三)測驗結果的後續運用?
UCAN平台共通職能的測驗結果,是可以反覆運用,達到一魚多吃的測評效果的,我們提出以下四點建議,供各校園職涯諮商工作者的多元應用:
  1. 從這項能力應該具備的相關知識、技能著手選修相關課程。 
  2. 鼓勵同學閱讀相關書藉,或利用課餘時間多參與相關學習活動,也可從中學習該項能力。 
  3. 鼓勵同學多觀察及學習在該項能力上有優異表現的週遭師長、朋友,並請教他們做法。 
  4. 提醒同學能力的養成需要持續不斷的累積與學習,鼓勵同學可以及早擬訂個人能力養成計畫。
二、UCAN專業職能診斷
(一)專業職能診斷簡介
功能:
專業職能和共通職能的診斷目的不同,專業職能是為了幫助受測者檢視目前自我的能力在特定領域所需具備專業職能的程度,藉此了解自我職能缺口,擬定學習強化專業能力的方向。 
內容:
UCAN專業職能的內乃為本計劃辦公室集結國內外文獻研究與各領域之產業專家意見,針對各不同的工作職類,歸納所需具備專業職能與知識技能,作為整體平台專業職能之內涵,共計66項就業途徑所須具備的專業能力;透過自我評估的方式,了解各項職能的強弱狀況,成為進入專業領域的競爭力。

(二)測驗結果該怎麼解讀?
1.專業職能診斷分數意涵
專業職能診斷結果可用來分析受測者在該項就業途徑下,他執行工作任務的:1.能力程度、2.技能明確性程度(level of specificity)、3.未來可能性有多少。

2.專業職能診斷結果解釋運用
(1) 對於仍在校就讀的學生來說,多數對職場實務工作是陌生的。因此,我們建議校園職涯輔導工作者應綜合考量學生個人的影響因素,包括:學科背景、家庭因素、選擇該就業途徑的原因、及個人困擾事項之後,再協助學生思考職能診斷結果。
(2) UCAN計畫也將所有的職業興趣與職能自評結果,統整出表2. 「專業職能診斷分數級距及結果解釋之相關行動建議」,可作為您建議學生後續行動的輔助工具。
(3) 根據每人所保留的最近四次診斷結果,校園職涯輔導工作者可檢視出學生某項專業職能在此期間的能力變化,不僅可協助學生思考以訂定更有效、更適合的能力養成計畫之外,也能瞭解學生選擇了哪些就業途徑的專業職能做後續專業職能診斷,進而掌握學生的職涯思考歷程與可能方向。
(4) 如果,受測者近四次的自我診斷結果出現零或負成長情況,我們建議您須先從他個人的學習狀況及作答狀況作深入了解,例如:是否前次診斷時,學生對職能題項不完全了解、學生是否上一次受測時過於高估自我能力,在學習相關課程後卻對該職能內涵更理解,較能以謹慎、客觀的態度進行評鑑。

表2. 專業職能診斷分數級距及結果解釋之相關行動建議
興趣
低                                      高


職能

探索(低興趣;高技能)
這可能是一個等待你去發掘新領域,因為你有信心可以執行這些活動,建議你不妨試著接觸、探索與該領域相關活動,在過程中或許可以培養出新的興趣。
追求(高興趣;高技能)
這是一個你非常有興趣且有信心可以有好的表現的領域,你可以試著朝著這類型作為你的職業生涯規劃方向之一。
避免(低興趣;低技能)
這可能是你應該避免的領域,因為你可能不喜歡這些活動,也沒有信心可以執行這些工作。
發展(高興趣;低技能)
這有可能成為你可以發展的領域,因為你展現的對這領域的興趣,雖然你尚未確定是否有能力可以執行這些工作。

參考Campbell興趣及技能量表(Campbell Interest and skill survey, CISS)
(三)測驗結果的後續運用
  1. 引導受測者透過職業查詢認識各項就業途徑應該具備的職能,規劃學習課程。 
  2. 建議受測者針對個人已選定的未來職涯方向積極向師長或實務工作者請益,有助於掌握該項就業途徑的關鍵職能項目。 
  3. 鼓勵受測者多閱讀相關書籍、新聞、報章雜誌,關注就業趨勢及發展。 
  4. 提醒受測者能力的養成需要持績不斷的累積與學習。

資通訊工程師 提高機具附加價值的明日之星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不知您是否已察覺到,為追求降低成本,現代企業對機械自動化的需求越來越高,使得全球工具機整機廠需要以更高的產品精度及附加價值,來強化客戶之加工應用服務,因而整個機械設備產業在人才的需求上,朝往機電整合與資通訊相關發展,諸如:機電系統整合工程師、電控工程師、資通訊工程師,都會是未來產業的關鍵職務。

為加深UCAN電子報對電機產業有興趣的讀者更進一步了解機電整合與資通訊的未來樣貌,我們將藉由在機械產業深耕10多年的友嘉實業集團系統開發課襄理陳孟伸的案例故事,掌握下一波關鍵趨勢吧!
達人精語錄:
透過資通訊工程可整合各項生產設備進而形成一個數位化的工廠,IT智慧化則能即時監控整個生產網絡,從現場產線至遠端工廠,而具有數位化整合又具有大數據分析與判斷能力的人將是市場上的新寵兒。
──友嘉實業陳孟伸 襄理

資通訊工程師 提高機械附加價
美國好萊塢《機械公敵》電影中,未來機器人大幅增加擬人程度,不但能服從指令,還具備判斷能力,成為人類生活和工作的最佳幫手。令人嘖嘖稱奇的電影場景未來都有可能成為現實生活中的一環,而其中,資通訊工程師將會在這實現的過程裡,扮演了極關鍵角色。

友嘉實業集團陳孟伸襄理指出:「過去工具機多是搭配日系或歐系控制器,系統較為封閉,工程師只能幫機器下事先定義好的指令,如同做選擇題般,只能從既有選項,告訴機器該做哪個動作,因此很難更改指令內容。」但如今全球4大控制器廠商已陸續開放系統,機械廠的資通訊工程師便能發揮更多功能。透過編寫程式,讓機器更精準地完成任務。其它包括機台監控、通訊、遠端資料蒐集、Big Data(大數據)分析…等,都屬於資通訊工程師的工作範疇,然而,


『如何掌控機器資訊、協助機台間作業順暢聯繫,是價值的關鍵。』

因此在產業機械自動化需求越來越高的態勢下,機械廠的資通訊工程師由其他職務來兼任的傳統作法已無法因應,由專職人才負責資通訊整合工作才可提高機械產品的附加價值,使得資通訊工程師將成為產業關鍵人才。

電機資訊為主 通訊機械為輔 培養跨領域能力
若想勝任機械業資通訊整合工程師需具備以下條件,包括:機電設計、自動化整合、夾治具應用等實務能力,再搭配生產管理、加工管理等實務經驗,將更具職場競爭力。以陳孟伸襄理為例,他畢業於機械本科,後來再進修工業工程管理,以及增加學習網路通訊等專業知識,陳孟伸認為:資通訊工程師需要跨領域職能,機械、電機等知識只是入門磚,同時還要了解機台操作特性,熟悉網路通訊、電子工程、資料庫應用、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產品資料管理系統)、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等,才能更勝任工作。

從技術面到規劃面 職涯路寬廣
基本上,工具機廠的資通訊整合工程師需要長時間培養,學習過程可從加強技術作為起跑點,像是在機床設計、程式設計、系統整合與連通、資料保存與分析等面向打好基本功之後,再跨足到規劃、直接和客戶面對面溝通,進而發展到足夠產出符合客戶生產需求工具機的能力。

我們以大型製造業的生產線為例,一般要設置10到20台機床,須設置輸送帶或機械手臂來協助搬運。資通訊整合工程師必須先了解生產線的實際需求後,再規劃程式、輸入控制器,讓生產系統能順暢完成從A機台到B吊臂,再到C輸送帶等過程,乃至後端還要回傳生產記錄,以利後續分析,提高效能。最後,陳孟伸建議想從事機械業資通訊整合工程師,除了要扎實學習機械、電機和資工等專業知識,還要多涉獵跨領域知識,培養綜合能力。友嘉集團建議我們UCAN電子報的讀者:增加生產管理的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標準作業流程)知識,都是您成為資通訊整合工程師的關鍵!


資通訊智慧整合工程師工作內容小檔案
產業類別 機械設備業(機械產業、風力發電)
學經歷要求 碩士學位以上,以資工、資管、電子、電機相關科系為主
所需具備知識
  1. 具備語音信箱、互動式語音服務及通訊管理系統的知識
  2. 具備有效做好通訊系統與環境的建置、安裝、執行與維護能力
  3. 能深入了解各種通訊系統的結構與原理
  4. 能熟知網路通訊系統聯繫間,所需遵守的協議及標準(包含Windows和SQL)
所需技能
  1. 在快節奏的工作環境中,能有效將需執行任務規劃好處理順序
  2. 具備優異人際交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成熟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以專業的態度與同事、主管、客戶、供應商和他人,進行良好的應對與交流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48,000~58,000元,平均52,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通訊工程研發主管、韌體設計工程師、專案管理主管、硬體工程研發主管
特別加值之知識與技能 具有資訊與通訊技術,以用於開發智慧化所需機台監控技術、軟體與硬體設備整合應用等能力,包含可程式控制器應用技術、資料擷取及處理技術、CNC控制器應用軟體開發、人機介面開發、人機介面與圖形監控應用



經濟部「優質工作專區(http://hrd.college.itri.org.tw/coedu/GoodJob.aspx)」提供13個產業56項優質工作資訊,主要內容包括工作內涵、所需的知識技能、未來職涯發展路徑及參考的薪資行情…等,其中也可看到許多業界前輩達人們的職場小語和工作心得,值得推薦給正在尋找職涯方向的新鮮人參考。歡迎您加入未來最具潛力的製造業新興優質工作。


資料來源:
濟部工業局產學合作人才培育資訊 http://hrd.college.itri.org.tw/coedu/GoodJob23T.aspx
摘自2015-2017工具機暨零組件產業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報告

職能知識充充電, 澳洲職能制度與視國情轉換之簡要介紹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職能基準,希望能透過有系統的分析方法,探討各職業從業者應備的職能,以做為學校、培訓機構與企業訓練規劃的參考,達到縮短學用落差、厚植產業競爭力的目標。然而,建置職能基準經常需要大量的時間,職能基準數不足的情況下,如何快速且有效地發展職能基準俾予應用,成為我國當前職能推動的重要課題之一。

澳洲是被公認職能制度發展最成熟的國家,其職能標準建置已逾20年,建置過程嚴謹且機制完善,可說是我們在進行職能發展與應用時,兼顧品質和速度極佳的參考範例。我們將在此對澳洲的職能制度以及尚須視國情而轉換之處進行簡單的介紹,希望能有助於各位校園職涯輔導工作者們的第一線實務工作!

資歷架構制度 符合現實世界產業所需
澳洲是實施資歷架構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制度的國家,所謂「資歷架構」是指:將教育部門的學歷和訓練部門的證書、證照統整起來,成為單一統整的全國性架構。在資歷架構下,不論是透過一般教育、高等教育或職業教育與訓練(VET)所獲得的文憑或證書、證照,都代表個人已具有國家認可的相關能力或資格。其中,澳洲實施資歷架構的配套措施之一就是建立「職能標準」(National Competency Standards),讓每項資歷均能對應擇取,以確保每項資歷皆具有一定的「能力含量」,才能進而撐起整個資歷架構制度的運作。

「職能標準」型態各國不盡相同,為考量彈性,澳洲採取「職能單元」的方式進行,簡單來說,澳洲將各職業的工作職責用各「職能單元」作為範疇來進行解構,讓各職業不同的工作內容,可在解構後成為數量眾多的職能單元,再替每個單元均予編號以有效管理及運用;目前澳洲已建置的職能單元約1萬8千個。除了職能單元之外,澳洲也另闢了跨產業的共通職能,把像是:人際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等通泛性能力另統籌建立成所謂的「就業力技能」(Employability Skills)單元庫。使各職能單元的每項資歷即可依需要擇取組合,以符合現實世界各職業所需。

重視學習成果的評量與確認
澳洲資歷架構的另一特色,為重視學習成果的評量與確認。如此才能明確評判學員是否已習得相關能力,連帶所核發的證書、證照也才能具有成為一項「資歷」之實質意義。因此,每個「職能單元」都有學習成果評估指引(Evidence Guide )和行為指標描述(Performance Criteria),讓訓練機構有明確的標準作為依循,避免各自心證、寬鬆不一之風險。

由上述分享的知識我們可以知道,澳洲職能單元具清楚、明確、可操作的內涵,真正扮演了「標準」的角色。基於此種特性,我國實務工作者在進行職能發展與應用時,可多加參考運用。例如,以職能基準的建置來說,開發者可針對擬發展之職能基準的整體難易度,擇取澳洲相當位階的「資歷」做為參考;職能基準中的「工作任務」及「行為指標」,可參考職能單元中的”Elements and Performance Criteria”、職能內涵可參考其”Required Skills and Knowledge”等。至於課程發展者,可特別注意職能單元中的”Performance Criteria”做為訓練目標的參考;”Required Skills and Knowledge”做為課程內容的參考;”Evidence Guide”做為學習成果評量的參考。以上參考擬妥的草案,可再邀集產業專家、領域專家或職能專家進行判斷、補充,校準,如此所得之成果,咸信將能符合我國需求,且收事半功倍之效。

以上簡單就澳洲職能制度特色及運用的概念作一介紹,希望對於職能工作者有所啟發與助益。讀者如有興趣,可至相關網站 (澳洲資歷架構http://www.aqf.edu.au/、澳洲職能標準http://training.gov.au/、或ICAP職能發展應用平台http://icap.wda.gov.tw/Knowledge/knowledge_standard.aspx) 做進一步了解與學習。

資料來源:
1.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icap職能發展應用平台

透過旅行思考經典工藝的手作家:提琴製作師


口述、資料提供│強瀧,席德國際藝術有限公司
撰文│陳昕彤

「當自己專注投身於提琴工藝時,旅途中快速移動的身軀和座落於各種藝術表現形式的聚焦視線,早已讓旅行的意義從抵達目的地本身,改變到自己不斷地與經典藝術靠近的過程。」─強瀧,席德國際藝術

提琴,是在所有的樂器中表現性最強的樂器之一,透過提琴的弦、弓之間的摩擦,可以拉出小夜曲的抒情、也能展現交響曲的澎湃,時而如歌如泣、時而氣勢萬千。從提琴的演奏開始,弓法的運用、提琴的油漆、金屬配件、一直到提琴的設計與製作,都是鑑賞提琴的多元方式。因此,提琴的製作工藝往往也成為世人連結古典音樂與手創工藝的風華樞紐。這次,很榮幸能邀請到同時為藝術評鑑與精品收藏家的席德國際藝術有限公司強先生,分享他旅居於享有「小提琴故鄉」美名的義大利小城:克雷蒙納(Cremona)的照片,透過他的鏡頭帶領我們一窺提琴製作裡頭的大千世界吧!

 ↑圖說:義大利製琴重鎮─Cremona車站,橫向舖設於平面的鐵軌與直聳於月台上柱子,彷彿 在眼前交織起一張走進提琴世界的網,牽引著製琴師追逐經典風華的視線。

專業,是從300年歷史的製琴重鎮開始洗禮
對於許多熱愛提琴音樂的鑑賞者來說,克雷蒙納(Cremona)可說是創造工藝風華的聖地。這裡不僅是義大利北部的一個小小城市,更是小提琴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每年九月當地所舉辦的琴展全球最頂尖的製琴師父都會在此聚集,小城並設有的製琴專業學校,傳承工藝技術,以出產全世界最優良的小提琴、中提琴與大提琴。

克雷蒙納的製琴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2-13世紀Cremona的樂師替教會所舉辦音樂會,在極為豐富的音樂歷史底蘊下,16世紀中葉開始發展製作小提琴,前後出現了世界三大名琴製琴工匠家世家:Amati、Stradivari以及Guarneri,開啟了克里蒙那300年的製琴盛世,直至Antonio Stradivari時代達於顛峰,也讓這個義大利小城,成為世界最有名的製琴重鎮。如今,克雷蒙納的街道上佈滿了小提琴的裝置藝術,幾乎所有的商店、住家、餐廳的外表、室內陳設都隨處可見小提琴的身影,將經典風華完美地融入於現代生活之中。

圖說:世界手工製琴聖地克雷蒙納(Cremona)老城的重要幕後推手:安東尼奧 史特拉第瓦 (Antonio Stradivari)大師的鋼塑雕像。透過鋼鐵的鎔鑄與鍛造,鋼藝品的外表線條呈現了栩 栩如生的變幻,也把大師到93歲都追求不朽藝術的堅毅精神傳承於世。

製琴,是穿梭於過去、現在與未來慢工細活
提琴,無論是大提琴、中提琴還是小提琴,他們充滿神祕與藝術氣息的本身特質,讓提琴的製作與修復成為製琴師的工作,蘊含了高度的文化內涵,在許多製琴師工作台的周圍,往往討論的是畫、音樂、美酒與收藏。他們鑽研製琴供藝,他們尋覓曲折動人的音樂故事,他們讓提琴與演奏家之間,產生了不可分離的親密關係。如果,你唐突的把製琴師當做某種生產樂器的工匠,那很有可能你會失去這位朋友。因為,對製琴師來說,工作台上的製琴工作逼近了禪的修煉,透過製琴他們沈澱心靈、他們與藝術共同追求著性靈與自然互動的抽象感應。

強先生笑著反問我:「你能想像這間小小的提琴工作室,可以會發生哪些事嗎?」有與你不同髮色的留學生,帶著他最重要的財產(提琴)與夢想敲響你的門;也可能是已成名的演奏家,懷著幾分傲氣與製琴師父討論他對藝術的想法,然後拿起製琴師推薦的提琴,拉出幾段悠揚的音符;也許,你會看見製琴師父不發一語,室內被木屑和古典音樂塞滿了撲鼻的松香油味道。然後,帶著忙碌轉頭詢問你與你的提琴需要什麼協助?

是的,以上事情都包裹於製琴師的工作室:分享、與共同成長的喜悅,彷彿自己和演奏家都同時透過一把提琴,一同穿梭於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時光機,他們的手會替200歲以上的提琴上漆調音,他們的手也會用雕刻刀在100年的木頭上,一刀一刀地挖出小提琴的背板…;最後,他們手上修好的琴、製好的琴,就將交付到演奏家手中,交織出屬於未來情感的樂曲。

踏進製琴之境,技術、專業更考驗文化底蘊
他建議有興趣想多了解提琴工藝世界的初學鑑賞者:其實,一來到克雷蒙納的老城區,街道上自然就擺設了許多介紹不同工匠的指示牌,就像是尋寶線索一樣,只要依循著去找,就一定能找到製琴師本人,能替你的旅程增添許多有趣的插曲。由於這些古老名琴必須定期演奏,來保持它悠揚的音色。因此,幸運的話在你探訪工匠的尋寶的旅程中,非常有機會遇到名人當街演奏經典樂曲,即使你不清楚他們的名氣,但是享受一段悠揚的樂章,也能夠讓自己的心靈擁抱提琴帶來的不朽風華。

↑圖說:義大利 Cremona 提琴工作室光以黑白照呈現,牆上掛滿各式功能的雕刻刀,就足以散發濃厚的文學氣味。

圖示:法國巴黎提琴製造者工作室內工具,一整排穿越過去,不只看到製琴師父對提琴工藝的堅韌,彷彿也看見雕刻到之外的音樂柔情。

2015年6月24日

編輯私房話

走過了一個雨水不多的春季,UCAN計畫辦公室積極地與校園內從事第一線職涯輔導工作者請教,在多次與校園內第一線輔導教職員討論的過程中,我們深切體會到:職涯輔導工作者站在協助學生探索職涯與生涯的角色上,感性與理性的交織下,身心靈高速消耗的處境,往往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把職能妥善規劃到專業課程的學習軌道上。其實透過課程工作坊的引導,已有不少大專院校的教學工作者,妥善運用UCAN的測評機制,將學生個人的職能評鑑、全班的職能檢測一路到大三、大四生的專業學習課程,藉由客觀且理性的數字分析,帶進到學生個體在不同生涯發展可能會遇見的難題,使輔導實務轉變得有主題、有方向,大幅縮短了教師與學生共同摸索的時間與花在磨合的精力上,可說是頗為有效的評鑑工具。

有鑑於此,我們在本期的UCAN電子報中,收錄了工作坊的精采回顧之餘,更邀集第一線輔導教師站出來,與我們分享他們如何在實際的輔導工作,應用UCAN平台,規劃完整的學生職涯發展輔導策略。

最後,今年的夏季似乎遠比想像中的炎熱,敬祝每一位UCAN所關心的朋友,夏季平安。
UCAN計畫辦公室 敬上

2015.06

2015年6月22日

用UCAN職能規劃課程?!
103學年度運用UCAN規劃職能導向課程工作坊精采回顧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許多在大專院校內從事第一線實際教學工作者,像是:教師、教師發展以及課程發展規劃人員…等,都對於如何應用UCAN職能及其他職能資源進行課程盤點及發展課程地圖及進行職能導向課程規劃,存有很大的使用需求。為協助校內第一線教學人員了解UCAN職能如何對課程規劃提供實際應用,UCAN計畫辦公室於4月20~5月4日分別於北、中、高雄等三地辦理「運用UCAN規劃職能導向課程工作坊」,由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學院賴昶樺副總監(UCAN計畫主持人)及工研院產業學院特約講師陳俊魁主講。工作坊共吸引約150多名各校系所教師與負責教師教學發展或校內各院系所課程發展相關單位人員報名參加。

工作坊課程內容共分成3大部分:

一、 職能概念及職能資源介紹、

二、 運用職能發展課程地圖,包含運用職能進行系所課程盤點及課程地圖規劃之實作演練。

三、 職能導向課程規劃,包含設計課程目標及發展教學內容、評量設計及學習成果證據收集之實作演練。

為使工作坊的參與人士能把實際方式真正帶回去,UCAN計畫辦公室在課程展開之前,就已將學員背景專長納入學習成效考量因素,根據不同領域專長進行分組、準備小組實作案例參考資料,以確保參與者能在工作坊的實作演練過程,熟悉如何利用職能資源訂定系所職涯進路、核心能力、進行系所課程職能盤點;實際掌握如何以職能出發,規劃一門以職能為導向的教學課程,並在工作坊結束之前,以上台分享的形式協助參與者收斂當天的演練成果。

本次職能導向課程工作坊講義已於UCAN平台開放下載,如欲下載研習講義請見以下網址:https://ucan.moe.edu.tw/News/news1.aspx?id=329,歡迎老師多加利用!

「UCAN平台第二期校園合作推廣活動」開跑囉!!

UCAN計畫辦公室

為持續深化UCAN平台學務與教務的深入應用,第二期「UCAN平台應用校園合作推廣活動」除延續第一期使大專院校師生了解UCAN平台之應用方與效益之外,第二期校園合作推廣活動聚焦於UCAN平台在教務面之應用,以及本年度兩項平台新功能之導入及應用說明,期能協助學校透過職能的深度應用,從能力培育觀點出發,擬定「能力導向的學習規劃模式」,透過與校、院、系教育目標之擬定,而至系所專業能力指標規劃及生涯課程教學規劃,引入UCAN職場共通職能與專業職能等整體性的職能參考資源,協助課程規劃者能以產業需求的職能做為參考資源工具,提供未來學習發展之職涯進路及課程地圖,並透過學生學習成效及經驗的連結分析,回饋教學。

UCAN計畫辦公室4~6月已分別與中州科技大學、國立宜蘭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蘭陽技術學院、明新科技大學、育達科技大學、國立暨南大學、台灣首府大學等校,合作辦理UCAN平台校園合作推廣活動。

【Yes, UCAN 別說你不行 夢想票選活動】夢想加持得獎公佈~

UCAN計畫辦公室

UCAN粉絲專頁3、4月所舉辦的「Yes, UCAN 別說你不行 夢想票選活動」,邀請各大專院校學生勇敢說出自己的夢想,協助與鼓勵所有學生都能勇敢追夢!得獎結果已於5/1於UCAN粉絲團揭曉,獎項也已陸續送出!

恭喜以下得獎同學,持續追求夢想、不鬆手:

「UCAN夢想家」:ERIC

「夢想啦啦隊」:劉宜銨、林威廷、謝佳霖

謝謝所有投稿參賽同學及參與投票的粉絲們的熱情參與!!

UCAN診斷功能使用介紹與團測施測建議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一、UCAN整體使用的流程概念建議
各校可依學生或校務推動的需求決定UCAN的使用方式。針對學生的使用,也會因為個別學生狀況,可以給予不同的使用建議。

UCAN建議使用流程圖

二、UCAN各診斷使用對象及頻率建議
下表為各診斷之建議施測對象與時機,內容僅供參考,請依需求調整施測、推動方式。

各診斷之建議施測對象與時機
職業興趣探索 共通職能 專業職能
建議施測對象 大一學生為主 各年級學生皆可,建議大一、大二學生為主 大三以上學生為主
建議頻率 每學年重測檢視 每學年重測檢視 每學年重測檢視

三、團體施測流程(以職業興趣探索為例)
建議各校執行職業興趣探索測驗的班級施測時,可參考下列步驟:

表 1 興趣測驗班級施測流程表
建議實施步驟 說明 時間分配
準備工作
  • 請先在黑板上寫上:
    ucan網址 ucan.moe.edu.tw
  • 帳號 (依學校匯入資料,自行申請則略過)
    密碼 (依學校匯入資料,自行申請則略過)
開始前
說明活動目的
  • 首頁圖片解說及主要功能選單
  • 介紹職業查詢16職涯類型
  • 每一個職涯類型包含數個就業途徑(方向)
  • 每個就業途徑包含途徑簡介、相關執業資格、證照及技能檢定、職能、相關工作
  • 工作世界非常廣泛,你對哪些有興趣? 今天研究團隊要進行《職業興趣探索》幫助同學從興趣來看看你對哪些職涯類型比較感興趣。
5分鐘
請同學登入平台

  • 請同學輸入網址及輸入帳號、密碼
  • 請同學確認基本資料
  • 點選《職業興趣探索》
  • 確認所有人均正常登入(若有同學無法登入,請確認輸入帳號是否正確,若能無法登入,建議作法(可依實際情況擇一處理):

      
5分鐘
引導及提醒
  • 請同學點選
  • 這項測驗的目的
    →幫助你了解你個人的興趣偏好,作為未來職業發展的參考方向
  • 提醒同學:興趣診斷包含三個部分,請想想自己:
      • 你是否喜歡這些活動
      • 你認為你有這些人格特質
      • 你喜歡這些科目
3分鐘
協助同學完成診斷
  • 巡視同學填答情況
  • 解答同學問題(若有特殊問題請先記錄下來,稍後彙整給UCAN計畫辦公室)
  • 請已經完成的同學先閱讀診斷結果及點選自己最有興趣的職涯類型以了解相關就業途徑與職能。
  • 稍後全班進行分享及討論。
15分鐘
測驗後回饋
  • 詢問同學最有興趣的分別是什麼?
  • 提醒同學數字僅能表示項目之間相對強弱
    • 興趣強:你在日常生活中會比較喜歡從事這類型的相關活動;也會較喜歡在這類型的工作環境中工作;
    • 興趣弱:你對這類型工作的興趣比較缺乏;在這類型的工作環境中有可能出現不適應的情況;你尚未表現出從事該工作的特性
  • 興趣的強弱不代表你完成此類工作的能力,關於能力部分請同學再自行上網進行共通職能或相關專業職能的自我評估。
10分鐘
合計約30分鐘

製造業優質工作(Good Job)簡介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產學合作人才培育資訊網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隨著時代變遷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改變或創造了新的消費需求和產品市場,產業結構亦隨之升級轉型,因而產生許多高附加價值的優質工作(Good Job) ①,其工作內涵與所需職能亦勢必有所改變。為了協助青年了解產業之優質工作的內涵及未來職涯遠景,鼓勵年輕學子朝產業升級轉型高附加價值的智慧化、綠色化、文創化之產業發展,加入我國未來主力產業的優質工作,經濟部工業局以升級轉型重點產業為範疇,特別精選介紹製造業34項優質工作,包括其工作內容與所需的知識技能、平均薪資範圍、以及未來可能的職涯發展路徑等,供青年們發掘自我志向時參考,並可及早培養所需職能,俾能踏出正確的職場第一步。
優質工作是指「國家經濟發展需要的工作中,符合求職者(或就職者)期許的內、外在條件的工作」。而參酌國內青年的職涯期待,內在條件泛指求職者工作價值觀及生涯發展;外在條件則以薪資為主要代表。

本期將列舉幾個與電子、電機、資工、機械、資訊等科系的畢業生相關的職場優質工作,如下:

一、IC設計工程師
產業類別 資訊電子產業(包括智慧電子、智慧手持、半導體)
學經歷要求 碩士學位以上,以電子、電機、資工、機械等資訊相關科系為主
所需具備知識
  1. 熟悉IC Design flow & skill (Spice、nanosim...等)
  2. 熟悉OP、Pump、regulator、PLL...等類比電路設計及TX, RX, PLL, CDR...等interface電路設計
  3. 工程科學與技術的應用知識,包含應用原理、技術、程序、設計產品的裝置
  4. 設計技術、工具與規範之相關知識,以產出產品的精密生產計畫、模型設計與藍圖
  5. 電子科學之實際應用知識,包含應用原理、技術、程序、設計產品的裝置
所需技能
  1. 具備優異的數理能力,包含代數、幾何、微積分、統計等
  2. 具備優異的英語能力,包含專業名詞的拼寫、專業術語的應用
  3. 關鍵思考能力
  4. 溝通協調的能力
  5. 邏輯分析能力
  6. 規劃能力
  7. 問題解決能力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40,000-60,000元,平均50,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類比IC設計工程師、數位IC設計工程師

二、軟硬體系統整合工程師
產業類別 資訊電子產業(包括智慧電子、智慧手持、半導體)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以電機、電子、資工、資管等資訊相關科系為主
所需具備知識
  1. 機械製程與設備概論的基本知識
  2. 工程科學之實際應用知識,包含應用原理、技術、程序、設計產品的裝置
  3. 能具備優異的英語能力,包含專業名詞的拼寫、專業術語的應用
  4. 能具備優異的數理能力,包含代數、幾何、微積分、統計等
  5. 能具備通訊系統的傳播、廣播、交換、控制及操作的相關知識
  6. 能懂得提供客戶或個人服務的原則,包含客戶需求評估、符合質量標準的服務及評估顧客滿意度
所需技能
  1. 獨立思考能力
  2. 問題解決能力
  3. 積極傾聽的能力
  4. 演說及表達能力
  5. 規劃能力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39,000-49,000元,平均42,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軟體設計工程師、韌體設計工程師、專案經理、軟硬體專案主管

三、韌體開發工程師
產業類別 資訊電子產業(包括智慧電子、智慧手持、半導體)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以電機、電子、資工等資訊相關科系為主
所需具備知識
  1. 熟知網路平台開發程式,如Allaire ColdFusion、XSLT、HTML、JavaScript等
  2. 熟知程式語言,如C++、JAVA等
  3. 熟悉Embedded SOC和MCU programming
  4. 能具備優異的數理能力,包含代數、幾何、微積分、統計等
  5. 能具備優異的英語能力,包含專業名詞的拼寫、專業術語的應用
所需技能
  1. 邏輯分析能力
  2. 創造力
  3. 問題解決能力
  4. 團隊合作能力
  5. 判斷與決策能力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47,000-64,000元,平均54,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軟體專案主管、硬體工程研發主管、BIOS設計工程師、演算法開發工程師

四、先進製程工程師
產業類別 資訊電子產業(包括智慧電子、智慧手持、半導體)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以電子、電機、資工等資訊相關科系為主
所需具備知識
  1. 半導體製程與設備概論的基本知識
  2. 材料科學、半導體元件物理及科學統計的相關知識
  3. 工廠之工業安全通識
  4. 電路板、處理器、晶片、電子設備及電腦硬體的知識,包含應用及編製程序
  5. 能具備優異的英語能力,包含專業名詞的拼寫、專業術語的應用
  6. 工程科學之實際應用知識,包含應用原理、技術、程序、設計產品的裝置
所需技能
  1. 數理能力,包含代數、幾何、微積分、統計等
  2. 關鍵思考能力
  3. 積極傾聽的能力
  4. 規劃能力
  5. 問題解決能力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39,000-45,000元,平均40,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工廠主管、生產管理主管、品管/品保主管、機構工程師

五、3D技術應用研發工程師
產業類別 光電產業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以電子、電機、化工、材料、機械、設計、工業管理科系為主
所需具備知識
  1. 具備工程技術知識,如工程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這包括對各種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和生產的應用原理、技術、程序和設備
  2. 具備設計能力,如生產的計畫、藍圖、繪畫和模型的設計技巧、工具和原則
  3. 具備電腦和電子產品知識,如電路板、處理器、晶片、電子設備以及電腦軟硬體,包括應用和程式設計
  4. 具備數學和物理知識,如物理原理、定律、相互關係,並了解流體、材料、機械、電子、原子和亞原子的結構和過程
  5. 具備英語能力,如英語的結構與內容,包括字彙的意義拼法、組成規則和文法
  6. 具備機械知識,如機器和工具,包括它們的設計、使用、維修和保養
  7. 具備行政與管理知識,如策略規劃、資源配置、人力資源模型、領導技巧、生產方法以及協調人員和資源的業務和管理原則
  8. 具備客戶的個別化服務知識,如客戶需求評估,符合品質標準的服務和客戶滿意度
所需技能
  1. 批判思考
  2. 聆聽與閱讀能力
  3. 問題解決
  4. 溝通能力
  5. 取得新訊息的能力
  6. 自我管理
  7. 時間管理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40,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工廠主管、生產管理主管、品管/品保主管、機構工程師、產品開發

六、光電系統整合工程師
產業類別 光電產業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光電、工業管理、機電、電機、光學、電子等相關科系
所需具備知識
  1. 具備機械知識和工具,如設計、運用、維修和保養
  2. 具備工程技術知識,如工程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這包括對各種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和生產的應用原理、技術、程序和設備
  3. 具備設計知識,如生產的精密技術方案、藍圖、繪圖和模型的設計技術,工具和原則
  4. 具備數學知識,如算術、代數、幾何、微積分、統計以及這些的應用
  5. 具備生產加工知識,如從原料、生產過程、品質控制、成本及其他技術來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和銷售
  6. 具備電腦和電子產品知識,如電路板、處理器、晶片、電子設備以及電腦軟硬體,包括應用和編碼
  7. 具備物理知識,如物理原理、定律、相互關係,並了解流體、材料、以及大氣動力、機械、電子、原子和亞原子的結構和過程
所需技能
  1. 聆聽與閱讀能力
  2. 批判思考
  3. 問題解決能力
  4. 系統評估與分析
  5. 測試與評估產品
平均薪資範圍 平均月薪32,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硬體工程研發工程師/主管、其他工程研發工程師/主管、工廠主管

七、資通訊智慧整合工程師
產業類別 機械設備業(機械產業、風力發電)
學經歷要求 碩士學位以上,以資工、資管、電子、電機相關科系為主
所需具備知識
  1. 具備語音信箱、互動式語音服務及通訊管理系統的知識
  2. 具備有效做好通訊系統與環境的建置、安裝、執行與維護能力
  3. 能深入了解各種通訊系統的結構與原理
  4. 能熟知網路通訊系統聯繫間,所需遵守的協議及標準(包含Windows和SQL)
所需技能
  1. 在快節奏的工作環境中,能有效將需執行任務規劃好處理順序
  2. 具備優異人際交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成熟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以專業的態度與同事、主管、客戶、供應商和他人,進行良好的應對與交流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48,000~58,000元,平均52,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通訊工程研發主管、韌體設計工程師、專案管理主管、硬體工程研發主管

八、電動化技術研發工程師
產業類別 車輛產業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車輛工程系、電機、電子、機械、資訊相關科系
所需具備知識
  1. 具備工程技術知識,如工程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
  2. 具備設計能力,如生產的計畫、藍圖、繪畫和模型的設計技巧、工具和原則
  3. 具備物理知識,如物理原理、定律、相互關係,並了解流體、材料、以及大氣動力、機械、電子、原子和亞原子的結構和過程
  4. 具備機械知識和工具,包括設計、使用、維修和保養
  5. 具備生產加工知識,如原料、生產過程、品質控制、成本以及其他技術,可以最大化的提高產品生產及銷售效率
  6. 具備行政與管理知識,如策略規劃、資源配置、人力資源模型、領導技巧、生產方法以及協調人員和資源的業務和管理原則
  7. 具備電腦和電子產品知識,如電路板、處理器、晶片、電子設備以及電腦軟硬體,包括應用和程式設計
  8. 具備客戶的個別化服務知識,如客戶需求評估,符合品質標準的服務和客戶滿意度
所需技能
  1. 問題解決
  2. 批判思考
  3. 聆聽與閱讀能力
  4. 產品分析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35,000-47,000元,平均42,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半導體工程師、電子工程師、製程工程師、應用科學研究員

九、智慧應用設計工程師
產業類別 車輛產業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車輛工程、電機、電子、機械、資訊相關科系
所需具備知識
  1. 具備電腦和電子產品知識,如電路板、處理器、晶片、電子設備以及電腦軟硬體,包括應用和程式設計。 電子控制、安全控制、廢氣排放控制、被動安全、ABS
  2. 具備英語能力,如英語的結構與內容,包括字彙的意義拼法、組成規則和文法
  3. 具備數學知識,如算術、代數、幾何、微積分、統計以及這些的應用
  4. 具備客戶的個別化服務知識,如客戶需求評估,符合品質標準的服務和客戶滿意度
  5. 具備行政與管理知識,如策略規劃、資源配置、人力資源模型、領導技巧、生產方法以及協調人員和資源的業務和管理原則
所需技能
  1. 編寫電腦程式
  2. 聆聽與閱讀能力
  3. 問題解決
  4. 批判思考
  5. 測試與評估產品
  6. 系統評估與分析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35,000-47,000元,平均42,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機構工程師、產品企劃開發人員、其他工程研發主管、產品企劃主管

※欲瞭解更多製造業優質工作相關資訊,請連結至以下網址: http://hrd.college.itri.org.tw/coedu/GoodJob.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