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4日

從職能發展談就業力提升

中國生產力中心 陳欣萍 副理

為了提升高等教育職場競爭力,教育部已規劃並實施「大專院校就業診斷UCAN平台」,來培養學子具備貼近產業需求的職能。藉由推動學校導入系統整合,應用UCAN勾勒課程地圖、找出課程與職場能力的定位關係,以及在教學應用上,藉由學習歷程檔案幫助學生及早訂定職涯目標、培養專業能力能夠學以致用,展翅翱翔。

如何強化畢業生的核心能力
隨著歐債危機、美國經濟成長牛步化,以及中國經濟急速降溫,全球景氣低迷,造成年輕世代畢業即失業,薪情差,衍生延畢情況日益嚴重。由此顯示出,越是在景氣不佳時,企業更是求才若渴。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與百名台大學生對談時說:「誰能夠吸引人才,給人才機會,這樣的企業在下一波景氣循環後,就是下一個贏家。」 郭台銘也點出,想成為企業主賞識的新世代人才必需要知道三項新學習觀念:
1.一技之長時代out;多元學習時代來臨。
2.硬技能過時,軟實力正當紅。
3.把全世界,當作你的教室。

不設限的跨領域學習
不僅是學生或上班族在學習時,也不應再固守熟悉的領域,21世紀網路科技應用發達,拜資訊科技之賜,無時無刻都能掌握學習機會,學習管道是無限制的。「最好讓自我博物館化(增加知識、智慧的廣度)」清大通識教育及社會學研究所教授王俊秀點出趨勢。最近筆者發現一個名信片交友網站,使用者可以利用此交流平台與世界各地的人做朋友,透過自己國家的特色明信片加上心情故事分享,一方面可以學習語言、還可認識國家地理位置,進而了解人文、地理、產業、景觀等風俗民情。每個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跨界學習,如:古董/珠寶鑑定、品嚐紅酒、自助旅行等,都是不錯的嘗試與人生經驗。
找出職場人才必備的軟實力
企業主管強調要能在職場上具有競爭力,儲備軟實力(八項共通職能,如下)已是必然。這八項軟實力非僅社會菁英所應具備、而是任何求職者與就業者都需具備。如果你不懂如何思考分析、解決問題、不懂如何有效地溝通、和他人合作,就算具備多張證書、擁有高學歷,在現今職場上也難有發展長才的機會。

軟實力:UCAN共通職能


從企業主的角度看職場新鮮人,這些共通職能(如學校核心能力)是不論在各行各業擔任何種角色/職位都需具備的能力,而學校老()師需以教練的身分提供導引與教導。現在老師從學校教學方法上就很注重學生的就業力,學校除強化學生專業職能評估,大學也努力調整系所、重新設計課程,利用學程來打破老師原本配置在系所的限制,可視社會/職場人才需求趨勢,重新組成新學程,學程可以不斷推陳出新,讓學程變成培養職場所需人才的單位。(評鑑雙月刊,28,p.3) 年輕人可依興趣發展並培養能力,進而在職能發展上認識工作世界!

利用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強化老()師輔導效能,提升學生就業力與學習成效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能幫助學生及早訂定職涯目標,學校老師可利用UCAN平台內的共通與專業職能診斷結果、找出學生能力缺口,進而輔導學生規劃能力養成計畫。透過學習記錄,讓學生審視自我、了解自我、設定學習目標,進而到自我行銷。老師也可透過UCAN平台後端統計資料,分析學生在班級、科系表現上的常模比較,瞭解學生個別差異或與群體的差異,老()師可從旁進行輔導,協助學生強化專業與共通職能、掌握就業趨勢,與同學討論職涯規劃等問題。

強化產業緊密連結 縮短學用落差
以教育提供者(老師)的角度來看,教學設計與教學目標設定,都戮力於強化學生就業力、職()涯輔導及銜接產業需求的學習活動規劃上。未來的經濟力量在於發展所需的專業技能,以支持經濟繁榮。大學教育必須正視新經濟產業需求,利用UCAN在專業與共通職能的內容,透過教學內容鍛鍊硬實力,以改變教學方法涵養軟實力。在校內、外資源(正式與非正式課程)全面啟動下,方能培養與職場接軌的人才。
另外,就學習者(學生)的觀點,應及早對未來工作世界進行探索,瞭解職場基本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建構個人對於工作的可塑性和創造性、進而規劃發展個人職涯與生涯。
教育部UCAN平台提供的是一個以學生為本位的參考架構,希望能協助學生提早體認未來工作環境、協助學生了解自我能力,並引導學生進行個人規劃。讓老師有一個參考工具,可藉此了解學生的個別狀態和整體狀況,然後提供相關能力養成引導。UCAN平台提供職業興趣探索、職能診斷以及訂定能力養成計畫三個層次之建置推動,透過職能基準,在學校(人才供給端)與產業/企業(需求端),從課程與教學中改變,以朝向縮短學用落差的目標。
在環境的劇烈變動下,人才培育需要產業和學校有更多合作,學校以更差異化且更多元方式讓學生學習,讓莘莘學子們有追求和探索興趣的機會。 我們希望能透過UCAN平台和產業做密切的聯繫,將產業所需的人才資料庫提供給學校做參考,讓學校可以與產業無縫接軌,發展出正確的人才培訓方向,讓學生可以順利的面對未來的職場挑戰。

【完整內容請見MKC管理知識顧問平台:
http://mymkc.com/articles/contents.aspx?ArticleID=21646,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