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9日

國立中央大學-試行推動大一新生UCAN職業興趣探索測驗案例

/國立中央大學 學務處職涯發展中心 劉書齊
2013/07/12

本校為協助本校學生了解自己的特質、確認未來求職方向,並於在學期間做好充足準備,將定期針對大學部畢業生、研究所畢業生推廣職涯測驗。以測驗為輔助工具,並以諮商心理師與專業諮詢師為主,給與尚未確定未來生涯的學生更明確的方向與參考建議。依據學生需求,可進一步協助學生建立「養成計畫」使學生在學期間形成自訂且可致力之具體目標。
一、職涯發展四階段
本校職涯發展中心(以下簡稱職涯中心)整合本校培育學生之能力素養指標,將職涯發展教育目標分為四階段(請參閱下圖)
()職涯探索與輔導
()培養職涯軟實力
()掌握學生表現與回饋教學

()充實自我面對未來

其中第一階段「職涯探索與輔導」中,目前實施方式以測驗評量、職涯導師與職涯刊物發行為主。目的在「讓學生了解自己想要的人生、想成為甚麼樣的人。」我們藉由許多校園活動及教學活動,企圖深植於學生此職涯概念。同時,我們也廣為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與思想,反饋於職涯發展中心辦理的各項活動。

二、如何利用UCAN大專院校就業職能平台
利用UCAN大專院校就業職能平台時,本校掌握幾點原則歸納如下:
()請關注你推動活動中的相關關係人
有機會參與推動UCAN大專院校就業職能平台的關係人有:推動者、學生、導師、系主任、系助理與教務處行政人員。在校園中除了推動者外,絕大部分的關係人是不了解UCAN是什麼,及與其工作業務上有甚麼幫助。因此,關注他們的問題很重要,他們所以提到的問題都有可能成為修正推動方式的關鍵,如此才能從問題中建立「溝通的渠道」。推動者也才能有效擊中問題。
()借重創新擴散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Theory
E. M. Rogers的創新擴散理論是指一項新的觀念、事物、技術引入社會體系時的演變過程。傳播過程包含環節有:即知曉、勸服、決策、證實四個環節。理論表示當一種創新在剛起步時接受程度比較低,使用人數較少,擴散過程也就相對遲緩,當使用者比例達到臨界值後,創新擴散過程就會快速地增加。
我們將「UCAN大專院校就業職能平台」視為一個創新的概念,並在校園中推動。在創新傳播理論中將「接收創新理念的接收者」加以分類,主要分為革新者、早期採用者、早期追隨者、晚期追隨者和落後者。本校推動過程中,老師(包含系主任、導師與系助理)互動呈現其多半屬於「晚期追隨者(late majority)」是持懷疑態度的一群人,只有當社會大眾普遍接受了新事物的時候,他們才會採用。受測學生則多屬「早期追隨者(Early Majority)」有思想的一群人,也比較謹慎,但相較之下他們更願意、更早地接受新事物。
創新擴散包括五個階段為瞭解階段、興趣階段、評估階段、試驗階段和採納階段。雖本校推動UCAN大專院校就業職能平台目前仍處於「評估階段(聯繫自身需求,考慮是否採納)」。顯而易見的是,創新傳播理論對於本校推動UCAN平台上產生很大的助力,幫助推動者能看清現況、找到校內的革新者與早期採用者,並訂定出可執行的策略。
()修正實施
我們在擬定規劃時,將從學生推向老師(或系所)。主因是學生是最大一群的相關關係人,且與其個人生涯發展容易建立關係,再加上學生多屬早期追隨者,故從學生開始推廣。從而建立學生施測資料後,將資料加以分析,再將老師與系所帶入推廣過程。回應第一點,妥善歸納受測者與老師提問的問題,關注他們的問題並將實施方式加以修正、改良。

三、規劃階段
()需求調查:
7月至8月進行各系所需求調查,預先安排班級施測。未提出需求之系所則另於開學後進行班級宣導。除了其他適性測驗外,每年9月至12月主要推廣UCAN職場共通職能診斷測驗。各測驗活動後,如有學生主動提出個別諮商之需求,則依該需求轉介至諮商輔導中心或職涯導師進行專業諮詢。
()預期成效:
每學期辦理辦理1-3場,問卷回收率須達90%以上,整體滿意度須達2.3以上。
()評鑑階段:
成果與過程之評鑑與檢討。建立滿意度量化與質化之分析結果,建立資料表與成果報告,作為未來規劃之參酌,以於未來提供更符合學生需求之活動。
四、試行階段
()試行對象與時間:

本校將測驗實施範圍集中在每年入學新生(包含大學部新生與研究所新生)藉此了解其16種職涯類型興趣程度與共通職能表現,篩選出需予以關注的特定學生,並分析整班學生表現予以各系所主管參考,或應用於系所教學評鑑。試行階段簡要規納如下表:
測驗主題
測驗卷
測驗性質
指導
時間
地點
預計場次
與人數
升級你的競爭力_班級施作(大一與研究所新生)
UCAN職業興趣診斷測驗(大一)UCAN共通職能診斷測驗(研究所)
班級施測()或自行施測
各班級輔導員與UCAN解說員
每年9
計中與各系電腦教室
1天共7場次(不同場地),共約1200人施作測驗

()試行方式:
1.培育UCAN解說員: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我們採用學生培育解說員為主,鼓勵較有熱忱之學生共同參與,並培育其解說方式、實際模擬演練,藉此掌握實施品質。
2.與各系配合借用電腦教室施測。
3.與課外輔導組合作,共同辦理「大一新生活動週」並藉此管道與各班級輔導員接觸,請其將學生帶至指定之教室施測。
4.給予完成測驗者鼓勵,並提供解測支援與管道。

五、現階段試行成果
()成果:
1.完成人數:本校在20129月累計完成UCAN職業興趣診斷測驗有1464人,完成UCAN共通職能診斷測驗有33人。計畫於2013年至2015年持續辦理
2.完成各系班級測驗分析報告,內容包含區分性與參照常模比較表。目前該資料僅提供給系主任,應用於系所評鑑及參照。其次,於導師活動中宣傳職涯發展中心提供之UCAN測驗服務,並試圖說明此測驗對導師的幫助為何,藉此管道找尋更多早期採用者。
()困難與建議:
1.困難:
資料量龐大,影響分析時效。本校目前各班級與學生個人分析主要採區分性分析與參照常模比較分析。個別學生資料量龐大所需分析時間較長,就時效性而言,要在短時間內給予各系所報表有一定的困難度,且目前處理統計資料人力有限,如擴大操作,讓二年級至四年級學生一併施作,即使完成實施,在資料分析處理上仍有困難。目前本校所使用的工具為excel統計相關數據,並列印出紙本給予各系所參酌。
2.建議:
(1)因本校開始與2010年接觸UCAN大專院校就業職能平台,到開始向各系宣導與推動僅2年左右的時間。因此,實施主要處於試行階段,如能持續累積3年以上的時間,累積相關案例將有助於資料分析的重要性與推廣。
(2)建立標準作業流程
主要分為兩部分,其一為實施的標準作業流程,其二為資料分析之標準作業流程。此舉將有助於實施品質與提升工作效率。
(3)找出早期追隨者
可能是系所、導師、系主任、學生。在推動過程中,隨著案例累積,找出潛在的、外顯的早期追隨者,適時運用其影響力將創新理念擴散至各階層及其他尚未知曉者。
(4)真正的理解學生、導師與系所的需求

大學校園是區域性非常分散的組織,如行政單位推動業務需教學單位、學生配合時,與其互動過程中必須親身了解其作業的脈絡與真實情況,才能取得其真正的需求。找出其真正的需求,才能有助於透過各種「溝通渠道」與其建立關係與交流。同時,在此良性的互動下亦對學生產生正向影響,並協助其建立正確之職涯發展觀念與合適個人之養成計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