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0日

帶你認識產業的「職能基準」!

資料來源│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iCAP電子報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感嘆學用落差嗎? 

在高學歷不等於高就業力的年代下,為有效協助學生瞭解自己的職涯發展方向,使自己更有目標、動機地強化自己在職場的就業能力,教育部自2010年起推出「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https://ucan.moe.edu.tw),結合職業興趣探索及職能診斷,以貼近產業需求的職能為依據,增加學生對職場的瞭解,並透過職能自我評估,規劃自我能力養成計畫, 針對能力缺口進行學習,以具備正確的職場職能,提高個人職場競爭力。因此,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什麼是職能吧! 

一、到底什麼是「職能」? 

「職能」,簡單來說就是:執行某項工作時所需具備的關鍵能力。企業使用職能的目的是,可以透過職能找出、並確認哪些是可以產生好的工作表現的能力與行為,站在企業主的立場,可以用來協助組織與個人瞭解如何提升其工作績效。 

二、什麼是「職能基準」? 

「職能基準」是指現在各部會正在積極發展,針對各種職業所訂出的能力組合,勞動部給它的定義是『為完成特定職業的工作,所應具備的職能(包含知識、技能、態度)及應展現的行為。』有了職能基準,就可以清楚描述各職業所需具備的能力,有助於人才培育連結產業需求,減少產學落差,並支持產業發展。各部會所訂出來的職能基準會統一彙整在勞動部的iCAP平台上。 

1.主要工作:接待顧客、辦理住房與退房登記、提供旅館或觀光諮詢、櫃台事務、客訴處理…等。 
2.需要的職能:顧客服務技巧、溝通技巧、語文能力、電腦操作、危機應變、情緒管理…等。 
3.應展現的行為:以禮貌的態度與顧客溝通、與顧客建立友善與信任的互動關係…等。 

因此,我們就能夠把「職能基準」對其他某項職業的基本資料(職稱、所屬行業別)、工作內涵(工作描述、入門水準、主要職責、工作任務、工作產出等)、以及能力內涵(知識、技能、態度、行為指標等),有系統地記錄下來;其「職能基準」所使用的特殊專有名詞,內涵如下表: 

項目
說明
職能基準項目
l   即一般通稱的職業,如廚師、司機。
l   由於坊間對同一職業的說法眾多,為一致起見,故以行政院主計總處訂頒之「中華民國職業標準分類」所定名稱為準。
所屬行業別
l   即一般所稱的行業,如旅遊業、大眾傳播業。
l   由於坊間對同意行業的說法眾多,為一致起見,故以行政院主計總處訂頒之「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所定名稱為準。
l   同一職業人員,常會分布於不同行業,例如出納員在製造業、營造業、零售業等各行業均會出現,其工作內容可能不盡相同,因此需要註明該職業所屬的行業別。
工作描述
針對此職業的工作內容及重要產出,進行整體描述。
入門水準
要擔任此職業之必要學經歷及能力最低門檻。
(例如大專以上畢業且具備3年以上人力資源管理或教育訓練工作經驗)
主要職責
指工作中所負責的範圍,和所承擔的相應責任。
工作任務
指工作中為達到一定目的所從事的一系列活動。
行為指標
具體描述在執行工作任務時,應有的行為表現。(可用來評估是否成功完成工作任務)
工作產出
指執行某工作任務最主要的工作產出,包含過程及最終的產出。
職能內涵
執行某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技能與態度。
職能級別
l   由於各項工作任務的難易度不同(或者所需能力層次不同),因此訂定級別,以作為訓練規劃的參考;也可讓一般人有個概念,知道要從事某職業大概需要的能力程度。
l   目前職能級別分為6級,主要是參考國外現況及學理而研訂。
基準級別
l   一個職能基準通常包含許多工作任務,而每個工作任務所需的能力層次(級別)可能不同。義安以最主要獲罪多數工作任務所對應的職能級別,定為整個職能基準的級別。
l   例如:機械設計工程師的工作任務中,可能包含3級、4級、5級等不同級別的任務,但因幾項較主要任務的級別為4,故基準級別訂為4級。


三、學校為何需要職能基準? 

職能基準可以清楚描述各職業所需具備的能力,因此有助於人才培育連結產業需求,減少產學落差,並支持產業發展。以「電路板製程工程師」職能基準為例,它清楚列出電路板製程工程師要做的工作及該具備的能力(如統計製程管制(SPC)、製程失效模式(PFMEA)、設計失效模式(DFMFA)、基礎統計學…等),因此學校若能對應開設課程,學生學到的就是業界會用到的。 


四、「職能基準」誰可以怎麼用? 

職能基準是產業對人才能力所需規格的具體描述,因此不論學校/訓練機構、企業或個人,均能加以參考運用。其中: 

1.學校/訓練機構:可做為課程規劃的依據(此種課程稱為職能導向課程),或發展能力鑑定的參考; 
2.企業:可做為內部職能模型建置/招募選才/訓練地圖規劃的參考; 
3.個人:可瞭解業界對於能力的要求、進行自我能力評估與進修的參考。 

職能基準的建置與推廣,將使學校及訓練機構能依據產業需求,針對人才缺口提供適當的訓練,減少人力供需端的落差,進而促進產業發展。讀者對職能基準如欲更深入的了解,歡迎至iCAP職能發展應用平台(http://icap.wda.gov.tw)瀏覽相關資訊。 

用空間說故事的建築家:黃德倫

口述│黃德倫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黃德倫
採訪、撰文│澄昕商務文創 


一支筆,如果是畫家會拿起來,用顏色來說故事。 
一支筆,如果是作家會拿起來,用文字來說故事。 
一支筆,如果是建築師會拿起來,用空間來說故事。 

年輕、打扮簡樸、不失設計感的德築建築集團主持建築師黃德倫,是在台灣建築產業裡,日漸受到同行注目的新生代建築師;除了年紀輕輕就考取建築師執照之外,對於才剛從國外傳入台灣的『BIM建築資訊管理模式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更在他所創立的黃德倫建築師事務所裡,已經建立了一套很有效的在地化運用,寶貴的實務經驗已使他在現代的台灣建築業界中,佔有一席之地。 

究竟,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溝通管理,成為現代建築的重要推手 



 【圖說】


「我喜歡用電影的"導演"來譬喻大家會比較知道建築師在建築業裡面的角色要成就一部電影需要演員各種專業技術剪接攝影化妝道具劇本等等但電影到底要訴說什麼故事要呈現怎樣的風格要用什麼樣的節奏貫穿整部電掌控的人就是導演
                    ──黃德倫建築師 2010.2.20




在傳統的定義下,建築師較常關注在設計階段的整合。建築物在設計過程中,會透過與業主、專業技師間的互動與合作,提供實現該建築物體所需的設計方案、使用功能和外觀造型、結構安全等高專業性服務。然而,受到日益多元化與資訊應用化的趨勢影響,建築師的專業角色已漸漸地必須朝向「專業資訊溝通者」的方向發展。他們必須對建築物在設計階段提出類似藝術家的審美判斷、也必須在施工階段考量工程材料的需求與價格之間如何產生獲利空間。而他們的設計作品並應在最後累積出一個完整的BIM建築資訊模型,作為日後建築使用管理的基礎資訊。 
現代建築師的角色,已經從設計者演變成資訊管理的整合者。透過最新的BIM建築資訊管理模式,可以將設計語言、管理模式、營建程序、使用管理都化為可視的溝通資訊,打破以前所有的專業知識都存在於人腦中的黑箱作業。當所有的建築資訊都透明化後,自然就減少了大量的溝通錯誤產生。因此,他說:「如何把建築物專業資料,透過高效的溝通轉化成有價值的資訊,已成為現代建築最重要的關鍵推手。」

》》建築師的肩膀上,扛著故事與社會責任兩件事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買房子」是人生中金額最大的一筆支出,特別是對於私人住宅這塊市場。許多顧客除了金錢之外,還有更多的夢想要在建築物裡頭的空間陸續實現;基於這樣的因素,每每承接建案委託的時候,黃德倫建築師的肩膀總看見兩個重要的信念:故事與社會責任。 
根據黃德倫建築師觀察,台灣有許多的住宅建築是無法超過100年還有人在裡面居住,深究這個原因,往往是建築物的本身忽略了當地風俗民情的結合、互動,容易高傲地獨自存在,無論視覺是合理或不合理。他認為:「過去台灣的建築師是很認真的在蓋房子,客戶最關心的也只有房子;長久以來,對建築物的過度關注,我們就忘記房子其實也是裝載人心、發生互動與創造故事的重要場所。」因此,當我們帶著顧客、營造人員和出資者一同把”故事”放進去建築設計時,你會發現:原來,安居樂業後,故事就會一直不斷地被創造出來;如此一來,建築物的社會價值將可與時並進。 




 

【圖說】

「建築師要實現一棟房子需要各種專業的配合水電消防結構大地營造法規等等但建築物到底要用什麼樣的姿態佇立在這片土地上掌控的人就是建築師而建築師是有份社會責任的建築物蓋出來少則五十年多則幾百年甚至千年所以我會想驕傲的跟朋友介紹說這棟建築物是我設計的才不會辜負自己與社會的期待。」 ──黃德倫建築師 2010.2.20




》》隨時該啟航的建築職涯夢 
站在國家社會的角度來討論,一名建築師的養成是耗時費力的。其實在中古世紀的歐洲社會,建築師就已是一個具有高度專業知識含量的職業。若想踏上兼具藝術感性與結構理性的建築師世界,通常而言,就必須先取得建築學相關的學歷背景,並且取得國家認證的建築師資格考試。獲得建築師的執業資格,不僅代表的是自己在建築專業領域的知識、技術、能力禁得起驗證之外,積極參與實際的建築事務所工作、現場施作、磨練設計思維….都是年輕建築學子應該隨時都可以啟航的建築職涯夢。 
黃德倫建築師和我們分享他自己的實踐方式,他說:「我常講,人不是學到而是經歷到。」結束求學生涯,黃德倫第一個踏上的建築職涯旅程就是貸款去環遊世界,透過自己腳步的速度,去瀏覽全球經典建築作品的視野,讓建築相關的專業素養,能夠在緩慢的視線裡,重新組合、內化、形成對台灣這塊土地上當代建築應有的詮釋方式,「如此,你才感受到真正的學習能力,展開建築與當代的對話能力。」 
最後,黃德倫建築師勉勵有志成為建築相關人員的年輕學子,試圖去「讓自己每天只要進步1%,即使不算複利,一年也會進步365%」,專業能力的成長不是怕慢,而是怕你停下來的前進步伐。 

艱困真正的意義是:要讓它成為未來夢想的翅膀

文│DRAWOHS創辦人 劉聰榮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人生除體驗生活外,更需懂得體悟生活物外之趣,不管心情好或不好,朝陽明日還會再來,唯有正向思考,懷抱希望,相信雨後天明,即能見到點點虹彩。」─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第九屆技職天空得獎人 劉聰榮

打開求才求職的網路平台,不難發現高等教育的文憑已不再是就業唯一的保證,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主要求應徵者列出相關產業能力證明之外,更有越來越多的政府與民間機構提供相關訓練,以協助欲求職者取得專業證照、加強就業能力。因此,讀書期間除了取得文憑之外,學生該如何規劃、培養自身的實力,累積日後進入職場所需的能力呢? 

DRAWOHS創辦人劉聰榮是一位從小就失去父母,國中畢業後甚至因為家中經濟狀況不佳而曾經休學的一名鄉下小夥子,在學歷掛帥的時代下憑藉自身的努力,在文創設計這條路上努力學習、獲獎、與朋友一同開設設計工作室自創服飾品牌,開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呢?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他如何正向思考艱困的意義,變成自己未來夢想的翅膀吧! 

》》打工長輩的告誡,成為向上的動力 
原籍屏東潮州的劉聰榮,年幼時父母因病相繼過世,靠著同父異母的兄長撫育長大,國中畢業後,沒錢繼續升學,比同儕早熟的他,為了減輕親人的負擔,決定提早自立,離鄉背井來到台北,投靠已出嫁的同父異母的姐姐,到姊夫開設的餐廳打工以養活自己。工作期間認真的態度、吃苦耐勞的表現,獲得了餐廳裡工作伙伴們的認同與肯定!餐廳裡的師傅大多是從大陸來臺的榮民伯伯,他們常對聰榮說:「人生歲月很長,如果你的人生,就只是在這餐廳洗碗打工,等你六、七十歲時,就會跟我們一樣,一輩子就只是如此」,他們的告誡與鼓勵成了劉聰榮繼續求學的動力。 

》》在美術的路上持續堅持、不斷磨練 
長輩的諄諄教誨、提攜之情點滴在心,於是劉聰榮於休學一年後便決定重新拾起書本,準備高中職校聯招。毫無美術基礎的劉聰榮憑藉著從小對繪畫的興趣及後來的努力學習,考取了協和工商美工科;且為了不增加家裡的負擔,選擇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完成高中學業,白天上課,下午五點到餐廳打工到晚上十點,回家後才開始做學校的術科作業,有時一畫圖就畫到凌晨三、四點或者天亮,隔天早上六點起床坐六點半的公車到學校上課,且精心完成的作品也經常遭到師長退件,在繳件與退件的過程裡,無形中,也養成了其自身的韌性與耐性。 

高中期間,因頑皮搗蛋的性格,在班上是令師長頭疼的一個「麻煩製造者」,但就因這份調皮的個性,所以當班上同學不參與創意比賽時,他就會被推派參加,在學期間,曾獲文案撰寫與創意海報競賽,獲得台北市政府春暉海報設計專案獎。 
高中時期就決定之後就讀視覺傳達相關科系,畢業後準備重考一年的時間,他白天到補習班補習學科和術科,晚上在餐廳打工,後來如願考上景文技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大專時期,因個人領導特質,參與科(系)學會副會長一職,在師長領導下,輔導同學統籌合辦校內創意展覽;屆臨畢業時,被推舉為畢委會總幹事,協調師生等職責,對外負責與廠商洽詢溝通業務。 

》》校門以外的學習:校園與現實的落差 
退伍後,隻身到新竹竹東發展,因背負著學貸,未從事設計相關產業,而投身於薪資較優渥的空污環保行業業務,更換集塵設備的工作環境雖未盡人意,但在老闆朱任三鼓勵,同儕互相激勵下,於此行業工作了三年八個月,在這段工作期間,很多人誤以為聰榮是從事礦坑產業,因為只要一工作完畢,全身一定烏漆媽黑。回憶起那段時光,他對於在公司時老闆曾請他設計名片一事印象深刻!老闆知道他是美術相關科系畢業的,因此請他幫忙設計名片,名片每次印製1000張,結果因為成品太強調設計感,或名字太小,未考量到收到的人的年齡層都偏大,容易看不清楚等種種原因,印出來後被老闆退貨了2、3次,讓他體認到在學校裡學的美術理論在現實中是沒有用的。 

那段工作歲月,讓他體會到:「原來退伍前,都在做白日夢;退伍後,才是真實築夢人生,柴米油鹽醬醋茶,在在處處皆為現實」。而在那段日子裡,他也體驗到人性的光明與黑暗,人性的美好與現實。 


【圖說】因背負學貸,退伍後未從事設計相關產業,投身於空污環保的業務工作;更換集塵設備後全身一定烏漆麻黑的模樣,總讓很多人誤以為聰榮是從事礦坑產業。

然而,正因為那段從事業務的學習,聰榮才開始懂得學習謙卑下人。有時因家庭、友誼、工作…等諸多個人情感繁事繞心,有苦難言只能放在心裡,遇見外人時,又要佯裝開心快樂,當回到家時,獨自面對自己,才知道:「騙人很容易,騙自己卻好難,諸多點滴在心頭,長大後才知,這叫做人生」。那段歲月的磨練,使他了解到人生除體驗生活外,更需懂得體悟生活物外之趣,不管心情好或不好,朝陽明日還會再來,唯有正向思考,懷抱希望,相信雨後天明,即能見到點點虹彩。 

》》繪圖能力多樣發展,成了文創夢想的翅膀 
離開更換集塵設備業務工作,劉聰榮擺起路邊攤從事手繪創作,幫客人繪製帽子與ㄒ恤,當作品完成時,除了賺取那份工資外,更賺到客戶信任與微笑。雖然業績不如預期,但內心著實開心許多;直到有一天朋友問他:「怎不將自己的作品印製,在時下年輕人穿搭服飾上呢?」 

當下才發現,光只有手繪能力是不夠的,也需增加電腦繪圖能力,因朋友的一句話開始學習電腦繪圖,如此才能將作品量化生產,此時又讓他想起前任老闆說過的:「一個業務不能只有一樣武器,若是只有一樣武器,很快就被其他人打倒了」。 
【圖說】Dawohs門市。2009年,聰榮與好友們合作創辦「創想設計工作室(dawhos)」,邁出腳步時,目標就近了。

因此,2009年聰榮與好友們合作開設「創想設計工作室─自創服飾品牌」(設計人:draw與show),雖然自創服飾品牌林立,但聰榮知道:,「當邁出腳步時,目標就近了,縱使失足受傷,都甘願,因為至少曾經努力過了,所以不悔」。過去,出國從未思考,怎讓「台灣文化」走入國際?經年旅程中,才知「台灣」在國際社會是如此渺小;而今方知,唯有應用在地文化與創意結合,方能創造具獨創性的「台灣新文化」,讓國與國之間,不因政治殊途,卻能應用藝文交流,產生共鳴,激盪出火花。並運用文創商品傳銷過程中,讓更多人知悉MIT(made in Taiwan),進而促進台灣文創軟勢力,走進國際舞台。未來還是會以“從容態度”,帶著微笑,迎接希望,去面對未來諸多學習考驗,讓考驗昇華為「智慧」。


》劉聰榮│插畫作品


求職者,你該做好的印象管理!

文│龐寶璽,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理財與稅務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也叫“自我呈現”(Self Presentation),在企業招聘面試中,應聘者的印象管理行為普遍存在。1959年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歐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首次提出印象管理的概念,是指:「一個人通過一定的方式影響別人形成的對自己的印象的過程;藉由一些行為來吸引他人的注意,以增進個人形象的做法。」 

在許多實際的人際互動中,重要的並非你是什麼樣的人,而是你在別人心中留下的是什麼樣的形象。印象管理策略可以說是影響應聘者面試評價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目的在贏得面試考官的良好評價。應聘者印象管理策略分為“獲得性印象管理”和“保護性印象管理”。試圖使別人積極看待自己的努力叫獲得性印象管理;而盡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別人消極地看待自己的防禦性措施是保護性印象管理。 

》》面試前,準備好你的印象管理策略! 

應聘者可以直接運用「獲得性印象管理」,來讓自己看起來更具吸引力。使用這種印象管理有兩個策略:1.找出目標對象對哪些特徵最感興趣、以及2.聲稱自己具備這些特徵。根據實務研究,使用印象管理技術的求職者中,那些關注自身優點(自我抬高)的求職者,會得到比關注面試考官(抬舉他人)的求職者更高的評價。應徵者的畢業文憑、畢業論文、相關證照、及競賽獲獎名次,都可以是在面試中的自身優點(自我抬高)佐證資料。 
往往我們會看見應聘者在一定程度上表現謙虛,甚至自嘲自己“非常一般”。這種『在無足輕重的小事上表明自己的平庸、在關鍵事件上自我讚美、自我抬高』的管理手法,是採用模糊戰略的印象管理,利用謙虛和自嘲來增強自我抬高的可信度。如果面試者詢問相關證照及競賽的過程與心得為何?應聘者告訴面試官自己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卓有成效地工作。同時,強調自己在努力的探索與學習中所獲得的知識與領悟。 

》》善用印象加分工具:證照、競賽內容、論文 

Tedeschi和Norman將獲取性導向和保護性導向的印象管理行為區分為策略性(strategic)和戰術性(tactical)。其中策略性的印象管理行為屬於長期可累積的印象,如自信、聲望、地位等。戰略性的印象管理則屬短期可以創造印象的行為,如藉口、正當化或是道歉等為戰術性的防衛性印象管理,而自我推薦、迎合和模範則是戰術性的獲取性印象管理。 
在求職的過程裡,畢業文憑、畢業論文與相關證照及競賽獲獎名次有助於提升應聘者的自信與聲望,專業知識的肯定,因此在應聘時主動強調證照及競賽的議題屬於策略性的獲取性導向。在面試時多與面試者討論畢業論文、證照及競賽的內容與收穫,可引導面試議題往自己最擅長的方向,巧妙的轉移相對弱項的問題討論,達到揚長抑短的效果,這是屬於戰術性的防衛性印象管理。 
證照及競賽除了專業有關的成果外,個人興趣的不同領域證照及競賽也可在個人的履歷資料中呈現。因為企業在召聘員工時,不僅想瞭解應聘者在與工作有官的專業知識與條件外,更希望多元性的瞭解應聘者的價值觀與個人特質。記得當初剛從美國返台工作時,在第一份工作的兩年期間,參加國內網球協會舉辦的網球裁判與網球教練的培訓,也獲得網球裁判與教練的資格。在第二份工作的面試中,面試者就對此部份有高度的興趣也與我有更多的討論。這對我在面試過程中的印象管理產生許多的正面效果。 

》》小技巧,大大的好用! 

畢業論文如何在面試中創造更多的加分作用呢? 
首先是論文的主題與關鍵字。一般科技業或是500人以上的大企業,每天都會收到上千封履歷,人資根本沒有時間打開每份履歷仔細過濾。此時,電腦便成篩選履歷的第一個把關者。人力銀行或企業會採用一種「類神經網路」系統,讓人資部門針對不同的職務,利用關鍵字搜尋展開篩選,剔除不適合的人。如此一來,人資部門只需要針對通過電腦篩選的履歷,進一步評估後,轉給用人單位即可。有些篩選嚴格的公司還會設定第三輪的關鍵字,看求職者的畢業論文研究主題,是否跟企業產品有關聯性。 
當初在美國讀碩士(MBA),畢業論文是美商保險公司在台灣進入策略之探討。25年前,台灣許多外商壽險公司加入,我回國兩年後加入紐約人壽。面試時,當時的總經理是一位加拿大人,他特別花一個下午的時間看我的論文。你說我會不錄取嗎?30歲我就當上NYL教育訓練部主管。論文是證明自己想法最好的工具,但是論文題目才是吸引面試官的焦點。後來十年後考博士班時,這篇論文再次幫我一次忙。因為這是英文撰寫的論文,口試老師不再問我英文的問題,因為論文會說話!論文最好是寫自己最有感觸與最有想法的主題。因為這是自己最熟悉也是最有想法也應該是最影響下一步發展的題目。當初我的碩、博士論文靈感就是來自於以前工作中的體會,這樣寫起來更得心應手。 
論文可以視為未來再深造的敲門磚也可以是畢業後重新再換工作的最佳利器。論文可以告訴你的老闆、應徵公司新老闆或你可能再讀書的口試老師,你最擅長且最有心得的議題。透過寫論文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且呈現我最擅長的議題,這過程與結果是值得的。論文就像實務工作的企劃書,題目是否吸引人?格式是否符合要求?論述的邏輯與參考資料是否完整?最後的建議與在管理的貢獻都可以反映面試者的思維與做事態度。畢業論文是在面試過程中操弄印象管理的利器,所以平日論文要認真寫,面試時就可得心自如的表達了。 

UCAN職業興趣探索簡介與測驗結果解讀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UCAN小組在拜訪/出席各校的UCAN相關活動中常聽到老師們對於學生在做完UCAN平台的職業興趣探索之後,面對學生們對測驗結果所產生的各項疑問,老師們該如何去解讀及回應呢?

小編聽到老師們的心聲了,所以特地開闢了『UCAN可以這麼用』專欄,本期針對UCAN平台職業興趣探索的部分作介紹及解讀本測驗結果時的注意事項。希望各位老師及同學在看了以下的內容後,可以不再迷惘,順利找到未來方向!

一、UCAN職業興趣探索

1.功能:協助找出個人對不同職業類型興趣的強弱,以思考自己的職涯發展方向。

2.內容:題目總計194題。計分方式累積個人在16職涯類型題目中的喜歡或符合,求出個人在16種職涯類型的得分狀況。

二、測驗結果該怎麼解讀?

1.測驗結果的解釋沒有統一的規範,每個受測者的結果都是獨一的

2.興趣探索分數現實上各種職業並非單一型態,可以是複合類型的組合:因此建議受測者綜合前三至五項得分較高的職涯類型,考量未來的就業方向。除了檢視興趣分數較高的職涯類型,分數最低的幾個職涯類型亦有其參考價值,可由反向角度檢視此興趣測驗的結果

3.除了本測驗結果,考量職涯規劃時應綜合各方資訊:
比如:價值觀、家庭因素、性格等,本測驗結果應配合其他職涯諮詢輔導,或其他更多的職業相關資訊以進行職涯全盤規劃。

4.職業興趣探索量表結果為性格傾向:
結果並不會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或不應該做什麼。當學生對結果有所疑惑時,建議輔導人員或導師應配合其科系及個人學習狀況,協助其進行自我檢視及判斷。

5.個人的興趣探索結果呈現普遍偏低時:
表示該名學生目前並無明顯的職業興趣偏好。可建議該名學生:多方嘗試,多了解自己對於某些科目或活動的偏好;從透過自省或他人回饋的方式了解自己的特質,在半年或一年後再次回到本平台進行職業興趣探索。

6.個人的興趣探索結果呈現普遍偏高時:
表示該名學生目前對各職涯類型的興趣皆高,暫時無明顯職業興趣偏好。可建議該名學生:進行相關專業職能診斷,透過專業職能自我評估的過程與結果,綜合考量興趣與職能這兩方資訊,以探索最適合之職涯路徑。建議多方嘗試,確認自己的偏好, 可透過自省或他人回饋的方式了解自己的特質,在半年或一年後再次回到本平台重新進行職業興趣探索。

7.興趣探索結果高分之職涯類型與就讀之科系明顯關聯程度偏低:
(1) 引導學生去認識就讀系所與職業興趣高之相關職涯類型之就業途徑、職能及相關工作。
(2) 透過認識工作世界,發掘兩者之關聯。
(3) 運用以其他測驗工具或深度晤談,透過多面向的資訊協助同學定位職涯方向。
(4) 後續可再參酌本平台所提供之學生診斷紀錄瞭解其個人的興趣方向是否已趨向明確、穩定,並進行後續的學生狀態瞭解或諮詢輔導。

三、測驗結果的後續應用?

1.引導同學透過職業查詢,認識有興趣或系所相關的職涯類型,了解其內容及其所屬的主要就業途徑,應可為思考未來方向提供更多訊息。

2.鼓勵同學多請教實際從事相關工作的師長朋友,例如訪問從事某個職業的人。

3.嘗試在該領域相關工作找尋短期工作機會(例如計時人員、工讀生),實際觀察這類型職務職業的實際狀況,以降低未來適應的困難。

4.建議受測者在完成UCAN的職業興趣探索後,可再進行共通職能與專業職能的自我評估、診斷。

【103學年度UCAN平台職涯輔導應用研習會】活動花絮報導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教育部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為協助職涯輔導人員熟悉如何運用UCAN資源進行相關工作,以及了解學生於UCAN平台施測後之診斷報告解讀重點。特於12/8、12/10、12/11假中國文化大學(建國本部)國際會議廳、高雄軟體應用園區會議廳、台中世貿中心會議室舉辦「UCAN平台職涯輔導研習會」活動,邀請兩位具有全球職涯發展師證照的講師--全球職涯諮詢暨測評中心邱惠瑄主任及面對學生學習輔導具有多年豐富經驗與與專業背景的致理技術學院李宜芳老師,活動共計約185名各校第一線面對學生的(職涯)導師、負責職涯輔導業務的教職員人員報名參加。

邱惠瑄老師以「從生涯概念到運用UCAN協助學生對未來圖像的描繪與整合」為題,先點出學生對於未來的困惑有哪些,並強調學生職涯探索的過程中須先了解自我的興趣、價值觀、能力、個人特質,以及知道相關環境訊息,例如:瞭解工作世界、產業生態、相關實習機會等,透過自我與環境的整合進而產出目標與進行學習計畫。最後從豐富的諮商經驗與學校職輔人員分享輔導過程中會遇到的常見問題。

李宜芳老師則向與會者說明職涯輔導的概念及如何善用UCAN平台的診斷功能,帶領學生了解自我、引導他們認識未來的工作世界、找到未來的職涯方向,並和大家分享自身的學生學習輔導經驗,及面對不同學生於UCAN平台做完興趣探索、職能診斷後出現的各種不同結果,老師後續可以給予學生們的建議與實踐方法。

本次研習活動講義已於UCAN平台開放下載,如欲下載研習講義請至UCAN平台下載(網址: https://ucan.moe.edu.tw/news1.asp?id=314 )。

UCAN平台作為職涯發展規劃的資源工具,聚焦職能,透過職業興趣探索、職能診斷、能力養成,讓同學拉近和夢想的距離,打造職場競爭力。

UCAN平台邀請你 一起來選出最適合你的2014耶誕節代表工作

2014年即將進入尾聲!UCAN小編在瀰漫著濃濃耶誕節氣氛的12月中旬也於UCAN臉書【創造可能 YES,UCAN加油團】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ucan100?fref=ts 

舉辦「選出最適合你的2014耶誕節代表工作」活動,邀請各位年輕朋友們一起來認識UCAN平台探索職業方向、發現職能強弱、及早規劃能力養成計畫,未來方向不迷惘!


【第二期UCAN平台校園合作推廣活動】預告


UCAN計畫辦公室 

為促使各校辦理校內廣宣及行銷活動,持續深化UCAN平台在學務與教務上的深度應用,本年度UCAN計畫辦公室特規劃「教育部UCAN平台應用校園合作推廣活動」。第一期活動已協助更多學校的學生及教職員了解UCAN平台及其應用方式與可帶來之效益,達到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與職涯輔導效能目的。UCAN計畫辦公室10~12月份已分別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中州科技大學、國立宜蘭大學、中華大學、台南應用科技大學、亞太創意技術學院、輔英科技大學、國立高雄大學、高苑科技大學、醒吾科技大學、國立聯合大學、嘉南藥理大學、長榮大學、台灣首府大學、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等校,完成UCAN平台校園合作推廣活動之辦理。

UCAN計畫辦公室預計於明年度規劃辦理第二期校園合作推廣活動,第二期活動將聚焦於協助學校擬定「能力導向的學習規劃模式」,希望學校從能力培育觀點出發,透過與校、院、系教育目標之擬定,而至系所專業能力指標規劃及通識課程規劃,引入UCAN職場共通職能與專業職能等整體性的參考資源架構,協助課程規劃者能以產業需求的職能做為參考資源工具,提供未來學習發展之職涯進路及課程地圖,且根據學生成果能力評量、學習指導持續改進課程。

有意願申請第二期校園合作推廣活動學校,屆時請密切注意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公告之相關活動訊息!

校門以外的競爭力是…「即戰力」。

深冬了,氣溫一改之前涼爽宜人的天候,變得凜冽、冰冷;然而,也慶幸在如此低溫的氣氛下,我們生活周圍各式各樣所正在進行的工作,更顯得對自己意義濃厚。

很開心UCAN電子報2014-12期可以在這歲末年中的季節裡,陪大家一起跨越新的一年,回首2014年的種種精采,我們不僅從企業需要的人才議題出發討論了許多學歷之外的就業競爭力有哪些之外,更積極透過學校單位與我們UCAN計畫辦公室合作舉辦「UCAN平台校園合作推廣活動」,全省跑透透下來,感受到校園裡無限的青春活力,期間和師長、年輕朋友互動中所取得的回饋建議與需求,更讓我們深切的體會到推展UCAN大專院校就業職能平台之意義,期許在即將而來的2015年,能更深耕校園需求,落實產學平衡發展之目標!

在2014-12期電子報中,十分感謝有越來越多的產業前輩願意站出來,與我們年輕朋友分享他們的成長旅程,那些深刻入骨的職涯經歷,透過他們自我描述出來的文字、語氣,描繪了踏出校門後才看得見的現實面;然而,無畏生活的艱困與挫折對夢想的打擊,隨時以積極、正面的態度去思考如何把下一步做好,保持著前進的腳步,「不停止,就是快。」的努力速度,不斷地把自己與夢想的距離再拉近一些。透過他們深刻的文句所揭露出來的職涯視野,我們彷彿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即將飛躍的青鳥,更堅定了要展翅高飛的方向!

打開現在的網路人力銀行,不難發現到,過去所講求的學歷憑證似乎已經不再具有絕對性的就業保證。企業主紛紛要求應徵者提供更多、更貼近產業的證照、實習經驗或技術能力…,許許多多的校外競爭力,即使進入面試階段,也不乏被主考官詢問面試者對於產業現況的看法,希望從中取得更多可靠的資訊,確保人才能夠在就業的當下,就已擁有處理任務的基本功力,因而把人才對就業這件事,從該培養哪些「競爭力」的思考,再推向更高層次的如何培養專業「即戰力」的思維著手。從這點開始,UCAN平台以企業所慣用的「職能」、「職能基準」而開發出來的評鑑系統,何其關鍵、重要,將可想而知。

期待,明年,我們更好。


UCAN計畫辦公室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