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桃園大溪《添壽米》有機小農 陳添壽
採訪、撰文/陳昕彤
「樂天知命,本來就是農家子弟最大的傳家之寶;人生的際遇總會起起浮浮,但是,和天空、和土地、和農作物接觸久了,自然懂得一個法則,就是慢慢走,總有一天走的到。」
──添壽米創辦人,有機小農陳先生
2014年是台灣食安問題泉湧浮現的一年,餿水油、地溝油、重金屬成分、黑心肉品、抗生素雞蛋、….,種種不安全的飲食,嚴重威脅食用者的身心健康,如何吃到一碗純淨天然的米,已成了消費者天天要奮鬥的事。看似瀕臨潰堤的食品道德危機,其實,在許多台灣農村的土地上,仍有一群默默付出、堅守自然農法耕種的有機農耕者,守護著台灣子孫餐桌上最後一碗乾淨的飯:有機米。
有機米的農產耕作者,陳添壽,在豔陽高照的受訪當天,特地穿上沒沾到泥土的西裝褲,站在曬榖場上告訴我們他散盡家產也要拼有機轉型的最大使命就是:「在我這代,要留住一碗乾淨的飯給台灣子孫吃。」
臉上樸實、誠摯的語氣,直直地擊中現代社會食安問題最深的痛。
》務農,是走看天吃飯的路
要回歸土地當青年農夫,如何以謙卑的態度看懂「天」,是考驗年輕人回鄉種田的第一道關卡。古語說:「農夫,是看天吃飯的工作。」意思就是,一個農夫要熟悉的不只有農作物的生長歷程,對於一年四季的節氣掌握更必須細微地觀察溫度、降雨量、風量、土壤與微生物之間環環相扣的制衡關係,才能在不使用人工化學的協助下,順利將農作物的幼苗拉拔長大。
──從日據時代的爺爺開始就三代務農的陳添壽有機農笑著說:「農作物一直是無法”SOP”的生產,你永遠無法準確預測下一次老天爺會給你什麼課題?稻子抽穗期間,只要颳一天大南風(即為熱風,平均約36~37度),1/3的穗子就空包彈了。」
就以2014年為例,是農曆俗稱的甲午年,甲午年按照傳說,天災人禍多。在這一年的抽穗期,天氣溫差大、連續兩個月雨水不來,立秋之後,新屋氣象站9/23的溫度飆到37.8度…。土壤是很有趣的物質體,裡頭蘊藏了許許多多的有機質和礦物質,有機質、水、溫度會形成植物生長需要的氮肥,當植物吸收養分均勻的有機肥之後,自然會酸鹼平衡,產生抗蟲抗菌的抵抗力,就像是身牆體壯的人類一樣。一旦當氣溫高的時候雨水不進入土壤、氣溫降低時雨水才來,整個有機質發展不均勻,自然病、蟲、菌就容易入侵到農作物身上。所以,使用化學農肥、藥料會被農民視為最有經濟效益的解決辦法之因素就在於此:無需花費人力去除病蟲害、無需花時間培養或購買價格較高的有機肥、無需擔憂作物未來的賣相影響到價格(反正消費者的肉眼分辨不出來)…;再在都說明了務農背景對於耕種者對天候風險需要承擔的學習成本,是一種很高、很苦的意志力考驗。
》轉型有機,考驗的是一種決心
跟著陳先生在近兩甲的農地裡觀察,聽著他娓娓道來的『有機經』,頭頂上的太陽已整整晒了三個小時,大部分都被政府鼓勵休耕的田地,開著滿滿一片的波斯菊,暖風一吹彷彿偏偏起舞的蝴蝶,婀娜多姿。拖著兩眼昏花的步伐,不禁反問陳先生:「有機農這麼難申請,
光土壤就要休耕三年,還要臨田、水源同步取得認證…種三年波斯菊,等於三年沒收入之外,有機農耕需使用的機具、資材,更是前期不小的投入;請問你們一家怎麼生活?」
現在台灣的糧食安全已經可以說是”整組壞光光”, 「呷奔」是皇帝大的事情,如果在他這代沒有回歸有機耕種(MOA、秀明農法),怕有機農耕的複雜技術將無法傳承。目前,政府有推動的青年農民計畫,把18~45歲的年輕人找回農村,就是期待台灣務農樸實的力量,能扎根為一股安全糧食的力量,把年輕人的理念結合品牌概念,用心的做下去。他笑著又把「用心」二字緩緩的再講了一次。
要取得有機認證,代價不匪,以目前台灣法規來說,土壤要三年的修復,轉型期間,所花費的人工、物料不僅遠比化學肥料與機具貴3倍之外,即使熬過這三年,種出來的稻米售價,一斤榖子也只有10元;如果這片土地,是用承租的方式向地主承租耕種,成本就更高了。除了土壤之外,就是水源。灌溉有機米的水源上游,有需要確保有機,上游水田也不用化學用料、不可有工廠廢水...。緊接著,第三關就是鄰田也必須是採用有機耕種法種植才可以,陳先生指著眼望過去的半甲田說:「這片田,我一樣用昂貴的有機肥料耕種,但是因為鄰田有用化學肥料、除草劑,因此無法貼上有機認證,價格就比照非有機米。」呢喃中,道出的是有機農的良善、也道出有機農的辛酸。
》有機小農,困境在銷售
熬過了三年的土壤認證、也願意忍受了收入與付出不成比例的現實,有機小農最大的困境,陳先生說:「其實,是銷售。」從冰庫裡拿出才剛採收完畢的有機米,指出一包米在市面上有三種價格,農糧署收購的烘乾價(已乾燥完成的米,烘乾費用由農夫自行負責)是100斤穀15元、80~70%乾燥的收購價是13.5元,也是私人糧商給小農收購價,60%的收購價僅剩12元。
聽到這裡,我不禁問:「小農,不能自己賣嗎?」
小農可以自己銷售稻米,是到近3~4年才有的事,過去必須全部透過政府或糧商(俗稱盤商)購買,才能釋出到市場買賣。但是,雖然開放給小農自行銷售的空間了,然而,小農所面對的是層層抽傭上架費,無論實體或虛擬商店,都是對他們成本的層層剝削。
現在,他們經常透過農產品特展的方式,增加自己的曝光率,直接與消費者接觸,也參加認同有機耕種的社團或學校(如:華德福教育體系的國小),認識了許許多多同樣支持有機理念的消費者,舉辦割稻活動、抽籤詩活動、…不僅可以增加消費者的黏性與忠誠度,也讓自己有機轉型的初衷,更知道”為何而戰”!
》如果,你也想捍衛台灣子孫的飲食安全…
這時,陳先生的老媽媽拿了一把青菜給我,她說這是她種了40年的菜籽種出來的青菜;裡頭吃到青菜的清甜與A菜特有的苦味,真的與市面上用水耕出來的有機A菜明顯的不同。強勁有力的菜梗,飽滿的水份,滋養了一個上午的勞累。
老太太說:「這青菜裡泥土的力量,讓我們的『ㄎㄚ』有力氣;頭頂ㄟ太陽的力量,給我們開朗的笑容。…這是溫室出來的菜,給不起的能量。」
如果你也想投身有機農溝,「非常歡迎、非常需要年輕人。」陳先生高聲疾呼,因為,有機農產品是守護人體身、心靈健康的”綠金”。這樣的綠色產業,絕對需要年輕人的信念,台灣傳統的有機耕種技術才可能透過實務歷練傳承下去,希望有更多懂得現代市場溝通的青年農夫,加入有機農耕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