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8日

原來UCAN可以這樣用!? 104年《UCAN學校案例集》歡迎下載點閱!

文/UCAN計畫辦公室

UCAN平臺已廣泛推廣並運用於全臺各大專校院教育現場,觀察各校應用UCAN正由職涯輔導朝向教學、輔導、學習成效回饋整合,以及連結校務研究的深度應用模式推進。因此,各校亦開始思考回歸學生本位的課程設計,並從需求與問題出發規劃,以提升學生能力、重視學習成效為本的資源架構,積極落實產學合一、產學接軌的目標。

上期程UCAN計畫辦公室透過定時、不定組之追蹤、分析及比較,萃取我國共計30所大專校院(學校列表如下表)應用UCAN之示範經驗,並歸納本期程案例學校之關鍵應用模式(請見本期【UCAN可以這麼用】專欄),期望能提供作為借鏡以彌補推動缺口。欲知各校分享校內推動UCAN的寶貴經驗,請至UCAN平台「經驗分享」專區點閱參考!

網址: https://ucan.moe.edu.tw/News/share.aspx
大學校院體系 國立/私立 學校名稱
一般大專校院 國立 國立宜蘭大學、國立高雄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國立政治大學
私立 銘傳大學、中國文化大學、東海大學、長榮大學、中國醫藥大學、實踐大學、逢甲大學、玄奘大學、東吳大學、亞洲大學、中原大學
技專大學校院 國立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
私立 龍華科技大學、嶺東科技大學、環球科技大學、中州科技大學、吳鳳科技大學、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正修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醒吾科技大學、高苑科技大學、健行科技大學、南臺科技大學

105年「應用職能發展課程地圖與教學回饋」工作坊開始報名囉!!

文/UCAN計畫辦公室

為協助學校從能力培育觀點出發,透過職能的深度應用,擬定「能力導向的學習規劃模式」,引入UCAN職場共通職能與專業職能等整體性的職能參考資源,協助課程規劃者能以產業需求的職能做為參考資源工具,提供學生未來學習發展之職涯進路及課程地圖,並透過學生學習成效及經驗的連結分析,回饋教學。並為協助校內第一線教學人員,例如:系所教師、教務單位、教師發展以及課程發展相關單位主管等,了解UCAN職能如何對課程規劃提供實際應用,UCAN計畫辦公室將於4月25~29日分別於臺北、臺中、高雄等三地辦理「應用職能發展課程地圖與教學回饋工作坊」。

 期望透過本次工作坊之辦理,讓參訓人員達到下列目標:
1. 能應用UCAN及相關職能資源,進行課程盤點及發展課程地圖。
2. 能應用UCAN及相關職能資源,回饋學校與系所進行教學改善與校務分析。

為使工作坊的參加學員能把實際應用方式真正帶回去,UCAN計畫辦公室在 課程展開之前,將根據學員所屬領域專長進行分組、準備小組實作案例參考資料,以確保參與者能在工作坊的實作演練過程,熟悉如何利用職能資源訂定系所職涯進路、核心能力、進行系所課程職能盤點之步驟及原則。

本次活動一律採用線上報名,網址 https://goo.gl/FkmeR8,報名期間自即日起至4月11日(星期一)中午12:00截止,歡迎有興趣的大專校院教師上網報名!

UCAN於各校之應用模式

文/UCAN計畫辦公室

目前全臺159所大專校院均已全面建置總管理帳號,其中約七成學校應用在學生職涯輔導,應用於教務課程面及學習輔導的學校比例約佔三成,另約有四成學校將UCAN整合於校內其他系統(例如學生學習歷程檔案)進行導入應用。

觀察103至104學年度各校應用UCAN正由職涯輔導朝向教學、輔導、學習成效回饋整合,以及連結校務研究的深度應用模式推進。與102學年度相比,103學年度之整體診斷成長率皆有大幅上升,其中專業職能診斷的成長百分比最高(25%),該年度整體診斷人數已達72,467人,興趣探索診斷次之(14%),當年度人數累計達213,686人。此數據顯示學校已注重回歸學生本位的課程設計,以提升學生能力為目的,並重視學習成效。

過去一年半,UCAN計畫辦公室透過追蹤、分析及比較,彙蒐共計30所大專校院(一般大學校院及技專大學校院各15所)應用UCAN之示範經驗,對UCAN帶來之效果進行描述、歸納與解釋,並尋求回饋未來政策及平臺精進之方向。

在彙蒐之案例學校中,歸類於「職涯輔導發展」主題下之學校共計10所,「教務整合應用」主題下共計10所,「職能導向教學」共計5所,「數據分析回饋」共計5所,各校應用案例完整資訊,已置於UCAN平臺經驗「分享專區」。

本次案例彙蒐,主要依循「職涯定向-規劃學習路徑-強化職能實踐-系統化回饋」之脈絡設計。歸納各校應用模式及重點主題如以下四項:
(一) 職涯輔導發展 運用UCAN之職能資源或平臺功能(興趣探索、職能診斷及能力養成計畫),發展校內職涯輔導工作或職涯課程。
(二) 教務整合應用 結合校內核心能力、課程地圖、學習歷程檔案等,以系統性的串連及整合,發揮教輔相成之效益。
(三) 職能導向教學 職能導向課程之發展、設計與實踐。
(四) 數據分析回饋
1. 運用UCAN平臺兩項新增功能「職能養成教學能量回饋問卷」或結合「畢業生流向調查」,進行學習成效回饋分析。
2. 透過校務研究(Institutional Research, IR)串連UCAN之職能資源或平臺功能(興趣探索、職能診斷及能力養成計畫),作為回饋校務規劃之參考。
以下歸納本期程UCAN透過各式宣導、輔導途徑引導、促發學校變化的過程及重點發現:

(一) 職涯輔導發展
應用UCAN提高職輔工作的深度及廣度,協助培訓學校內部職輔人員,促使職輔專業分工。此外,更協助系所導師,應用UCAN職能輔導學生就所屬專業面向給予專業學習、選課諮詢

(二) 教務整合應用
近年來學校應用UCAN,己由過去僅限於輔導諮詢功能逐漸過渡至及整合輔導及教學面的綜合應用,並呈現往發展教學品質保證機制及學生學習成效檢核之趨勢前進。部分學校已透過校內資訊系統的串連,將UCAN興趣探索、職能診斷或相關職能資源等接合,例如建置課程地圖串接開課和選課功能,並整合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系統,記錄學生正式課程及非正式課程學習結果的變化,最後連結就業媒合

另有案例學校趨向整合校內資訊系統並透過單一帳號整合(SSO)的方式結合UCAN平臺,除解決分門獨立的系統間互不相容且使用不便的問題,並同時降低導入UCAN的阻力。

歸納案例成果應用UCAN之價值在於協助建立「校-系所-能力-課程」的鏈結體制,逐層確立校、院、系所的學生能力指標,以目標為導向預先計劃學生應達成的學習結果,發展教學內容及評量方式,再配合UCAN歷次診斷及教學回饋意見調查結果,將學生主、客觀的評量證據記錄在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中。

透過上述記錄於系統內的數據資料,藉以觀測學生長期的學習結果(如興趣及能力)變化,之後結合學生畢業後的就業狀況調查,以實證方式驗證學生表現是否趨向學校預期之教育結果,找出可歸因(attribute)於該校教學品質保證機制之因果關係,善盡課程改造的真正意涵。

(三) 職能導向教學
1. 各校應用UCAN職能推動職能導向課程,並趨向結合跨部會職能資源及政策發展,擴大UCAN使用效益。

由本期案例觀察發現,推動職能導向課程在技職體系學校仍較一般大學校院容易且應用也較普遍。然而,配合跨部會為縮短產學落差所推出的各項政策後,也促使一般大學開始正視職能導向課程的重要性,並由以實務為導向之學程,以及具有學習實作場域之非正式課程開始帶動導入。

目前UCAN平臺已介接或連結、更新跨部會人才與職能發展相關研究調查成果,如「經濟部工業局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優質工作(goog job)」及勞動部職能基準等資源,並與平臺內容適度整合,滾動式維護精進平臺職能資訊,以協助各校掌握即時產業現狀及相關部會職能資源。UCAN平臺目前已能提供學校在單一平臺掌握最新職能相關政策及資源,進一步具體建立課程與職能的連結與整合運用。

2. 部分明確對接「職業」的系所,已能彈性應用UCAN專業職能訂定能力檢核機制或重塑課程地圖,發展適應系所特色的應用模式。

UCAN發展66項就業途徑原係基於「職類」的概念,以避免限縮學生在學時期選擇就業的多元性,惟對於部分有明確對接「職業」的系所、學程或課程而言,UCAN的專業職能便可能無法涵蓋至精確職業。

本次案例學校中包括部分轉銜性較高,或以證照及國家考試為導向之系所或學程,對於專業職能的需求往往較UCAN所蒐納的知識、技能及態度等職能描敘更為精細。面對此問題,案例學校便發展出適應其系所、學程及課程特色的UCAN應用模式。

總而言之,此類系所均認同職能為人才規格的標準,是學用兩端的結合,因此,為尋求能夠切入建置職能導向課程的管道,在UCAN提供的職能架構下,納入不同管道的職能資源及要求,例如國家考試、相關技能檢定規範,或與業界共同發展之職能依據等,訂定更細緻的知識、技能,再進行課程地圖的重整。

(四) 數據分析回饋
1. UCAN兩項教學回饋新功能促動各校轉向實證資料分析,並開始運用診斷數據結合校內校務資料進行學習成效研究。

衡量一所大學辦學績效及最終的教育成果,通常以人才培育的基本指標-學習成效來判斷。在本次案例學校中,已有部分學校開始嚐試以實證研究之方法探討學生學習成效。

過去UCAN在各校推動的過程中,UCAN囿於各校體質、文化及特性的不同,推動成果往往僅能觸及輔導諮詢功能,難以深入教務面,從根本引發教學及課程的反省及改革。即使多校實施UCAN大規模普測,但診斷結果即使以統計資料方式呈現,仍往往在提供給系所參考後,缺乏進一步利用。

UCAN在本年四月推出之「職能養成與教學能量回饋問卷」及「UCAN結合畢業生流向調查」兩項新增功能,也直接促動案例學校使用UCAN平臺上學生自我評估調查資料,結合校內其他校務資料進行學生學習成效調查與分析。歸納數據分析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兩類:
(1) UCAN診斷結果與學生投入之客觀評估資料的結合
(2) UCAN診斷結果與畢業生就業狀況的結合

2. 應用UCAN職能設計學生自我能力評估問卷,或結合畢業生追蹤及雇主滿意度調查問卷題項。

如何有效檢核能力亦為學校關切之議題。本次案例學校中,能力的檢核,除了透過測量工具的設計,直接評量學生的知識、技能、態度或實際行為表現,也有實施間接評量,進行在校生自我能力評估問卷,或結合畢業生追蹤及雇主滿意度調查。主要應用方式有以下兩類:
(1) 設計學生自我能力評估問卷
(2) 結合畢業生追蹤及雇主滿意度調查題項

UCAN於本年推出「職能養成與教學能量回饋問卷」亦為一種由學生評估自我職能養成的問卷,協助學校檢視校內是否提供了對於職能養成充足與有效的課程或學習活動,此問卷設計出發點,即由單一課程鬆綁,也同時解決學校衡量權責難以界定的問題。

3. UCAN診斷資料作為學校建置校務資料庫時,關於學生學習成效數據的重要來源。

UCAN對於校務研究而言,呈現的價值即在於從職能出發,結合學生自我知覺評價調查,以及學校職能導向的教學,串連系所目標、師資、教學內容、評量以及畢業生流向等一同檢視學生學習成效,形成一個回饋的循環,並促使大專校院思考蒐集分析的數據如何對接課程改革。

UCAN平臺診斷資料對於未來校務研究的應用,可預見應以學生學習成效評估與課程規劃改善之應用效益為主。UCAN平臺之診斷資料不僅可作為學生學習歷程改變之過程指標(process indicator),亦可做為學生未來畢業成就表現之先期指標(leading indicator),因此對於學校之課程設計與學習地圖規劃之參考,可產生實質助益。

未來UCAN的角色將不僅作為平臺服務的提供者,而將逐步發展以職能應用有效連結教育部高等教育政策、政府各部會人才政策、大專校院教學與學習,以及產業界之人才需求,形塑一共創共享系統之推手。展望UCAN平臺的推動,期待強化UCAN結合教學回饋機制之研析價值,推動以證據為基礎的教學回饋機制,未來可預見UCAN的角色將由提供輔導諮詢的資料庫,過渡成為提供學生學習成效檢核機制之資料來源的資料庫,此趨勢將可能為UCAN創造加值服務,並因數據分析的結合運用帶來更多元、豐富的衍生應用模式。

UCAN平台推動大專校院職能應用

文/UCAN計畫辦公室

在臺灣,每年將近30萬大專校院畢業生投入就業市場,各界對於國內青年高失業率、產學落差、青年低薪等人才相關議題的關注與重視,日益殷切,因此政府各相關部會也紛紛祭出因應措施,希望能改善上述問題,同時提升青年就業力與職場身價。

教育部自98年建置「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計畫,https://ucan.moe.edu.tw ),結合職業興趣探索及職能診斷,以貼近產業需求的職能為依據,增加學生對職場的瞭解,並透過職能自我評估,規劃自我能力養成計畫,讓學生可以在就學期間即針對能力缺口進行學習;透過平台的各項職能描述,也讓校內教師瞭解產業界需求的人才,以利其設計相關教學規劃及活動,讓學生透過在學期間校內學習活動的參與,自然就可以具備正確的職場職能,提高個人職場競爭力,讓自己在這個競爭的世代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未來之路。


為回應各界對於人才議題的呼籲及教育部對於大專校院教學發展及人才培育的期待,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教學應用及管理計畫本期程除了持續協助學生做職涯探索、自我學習成效檢核及學習規劃外,也希望引導各校瞭解職場人才能力缺口及學生學習需求,推動產業職能導向之教學應用,以職能建立產學之共同訓用介面,運用「職能」做學習課程活動的規劃調整,改善教學品質,具體協助學生就能力缺口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成效及就業競爭力。

同時推動學校自主運用UCAN平台所收集的大學生自我學習成效資料分析運用,作為教學規劃回饋參考及支援校務管理成效之依據,並結合「學生學習經驗」甚至「畢業生就業表現」等面向資訊,預期將能協助大學在課程安排與教學輔導中,走向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個別化的學習經驗,讓收集的學生學習數據能轉成有價值的資訊做為大學教學與輔導改進作為的參考建構,落實以學生為本位之教學發展,以達到縮小學用落差的目的。

未來UCAN平台將持續優化平台功能擴充與推廣,並致力同步連結跨部會相關職能政策與資源(例:經濟部工業局優質工作、職能發展與應用推動方案…等),以在UCAN單一平台提供學校規劃教學及學生職涯輔導因應策略的參考,使各部會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在推動方面,將全力協同學校合作推動,促動學校依自我需求規劃聚焦UCAN深度教學應用,以提高教育部與就業力及職能應用相關政策措施在各校落實成效,增加平台推動價值。

工業設計師 創造你更美好的生活體驗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在全球化市場的競爭壓力及政府產業轉型政策的加速推動下,許多傳統產業因勢轉型,再加上延伸整合地方特色產業、文創產業等各領域、資通訊新興商務市場出現、消費者消費行為的改變等,都讓產品設計跳脫固有的產業框架,工業設計也早已從10年前偏重設計外觀硬體,走向軟硬整合。

為加深UCAN電子報對設計產業有興趣的讀者更進一步了解工業課計師的實際職場樣貌,我們將藉由和碩聯合科技主任王啟翰的案例故事,來一窺工業設計師的工作內容吧!

達人精語錄:
設計的本質都是相通的,多接觸不同領域,可以讓設計思考變的更廣更開闊,觀察生活中的小細節,將使用者經驗帶進設計中,經驗就是最好的設計方法。
──和碩聯合科技王啟翰 主任

工業設計師,創造美好經驗的「生活家」
一名優秀的工業設計師除了擁有設計美感,還需要懂得材料與製程、擁有市場敏感度。與其說工業設計師是一名設計師,不如說他是創造更美好經驗的「生活家」。

現今的工業設計,早已從10年前偏重設計外觀硬體,走向軟硬整合。以手機為例,過去工業設計師能夠著墨的地方除了機殼背面、側面,還有按鍵;現在外觀能夠發揮的空間變小,但相對的比過去更強調「使用者經驗」。

「消費者購買產品已經不是看外表,而是它能為生活帶來什麼變化,設計能夠展現的場域逐漸改變。」和碩聯合科技設計總監林宗正指出,在業界認同「創新」所帶來的價值之下,「設計師」必須扮演好「需求掌握者」的角色,尤其是情感面的隱性需求。「如果要讓使用經驗更流暢、更好,不光是外觀,更重要的是你想透過外觀幫助他解決什麼問題。」

在台灣,會聘雇工業設計師的除了設計公司(design house),就是所謂的“in house”(內部設計師),大部份又是科技品牌大廠如宏碁、華碩,或是代工大廠如和碩聯合、鴻海等企業,兩者的工作範圍有些許不同。

設計公司磨技術,企業掌完整流程
設計公司接觸的產品較為多元,工作多半聚焦在中段的「設計」層面,因此可以密集的磨練基本功;至於在企業內部做工業設計,從前端與客戶洽談設計目標、中段的設計,到後段的製造量產都會涉獵,能夠完整了解產品從無到有的流程。

雖然處理的設計層面不同,但相同的是,每個人手中不會只進行一個專案。「我現在手上平均有8個案子,」和碩聯合科技工業設計主任王啟翰笑著表示,就連初階設計師平均也要負責4個專案,「每個人要做好隨時能轉換思緒的準備。」每件專案都有時程進度,如果設計師習慣處理完一件事,才要進行下一個,則可能面臨專案不斷落後的窘境。

企業對初階設計師的期望,是每次皆能把交付的任務完成;進階到資深設計師,則要有能力獨立完成整個專案,包括與客戶洽談需求、安排時程、與客人來回溝通,到與不同的RD溝通等等。

「資訊產品的設計限制很多,一開始許多人容易因此受挫。」林宗正看過不少想大刀闊斧做設計的新鮮人,因為受到製程、材料等限制,覺得無法發揮而離開。此外,以和碩為例,因為是代工廠,有時候不見得有權利從頭發想設計,而是「執行」客戶交付的工作,這對於想要當個「大設計師」的人來說,也產生夢想與現實的差距,這些都是在進入這一行之前需要考慮清楚的。

能設計出來,也要能說清楚
一般人對工業設計師的印象,就是坐在電腦前繪圖,這其實只是一小部份的工作內容。事實上,除了對外部客戶提案說明設計理念,更多時候需要與內部客戶溝通。

王啟翰解釋,工業設計師建立產品外觀,而產品內部則要靠「機構工程師」規劃,前者希望產品看起來有質感、時尚、愈薄愈好,但後者強調安全、省成本、良率高,立場對立之下,就必須找到雙方的交集,才能讓專案順利進行。「站在對方的立場先幫他想,當他覺得你在替他想的時候,他也會願意替你想。」

一個好的工業設計師,要做到3個層面:美學、工學與商學。美感要靠紮實的繪圖基本功達到;加上掌握材料、製程以及預算控制,達到美感與功能兼具的工學效果;當產品面對市場,也要有能夠在競爭者當中脫穎而出、得到消費者青睞的商業嗅覺。

這些訓練要靠生活經驗來累積,王啟翰平常不止接觸國外設計網站收集新知,藝術、人文等展覽,都是養分來源。不過,他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設計本質,「探究你的想法與內在,觀察使用者面對的問題,才能找到設計理念。」

工業設計師工作內容小檔案
產業類別 設計產業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以工業設計相關科系為主。
所需具備知識
1. 人因工程
2. 市場趨勢分析方法
3. 色彩學
4. 行銷概念
5. 基本機構設計
6. 基本模具
所需技能
1. 產品設計實務
2. 草模製作
3. 軟硬體整合能力
4. 懂得使用電腦輔助設計(CAD)軟體,如Autodesk AliasStudio、Autodesk Maya for Design Visualization、SolidWorks CAD software等
5. 懂得使用Adobe及Microsoft系列之軟體,如illustrator、photoshop、word、excel等
6. 懂得使用視頻製作及編輯軟體,如Autodesk 3ds Max、Chaos Group V-Ray software、MAXON CINEMA 4D software等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32,000-40,000元,平均33,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人機介面工程師、產品設計師、產品企劃開發人員、產品企劃主管、設計總監

經濟部「優質工作專區(http://hrd.college.itri.org.tw/coedu/GoodJob.aspx)」提供13個產業56項優質工作資訊,主要內容包括工作內涵、所需的知識技能、未來職涯發展路徑及參考的薪資行情…等,其中也可看到許多業界前輩達人們 的職場小語和工作心得,值得推薦給正在尋找職涯方向的新鮮人參考。歡迎您加入未來最具潛力的製造業新興優質工作。

資料來源:
經濟部工業局產學合作人才培育資訊網 http://hrd.college.itri.org.tw/coedu/GoodJob13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