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4日

台灣大專青年應用新創建構不凡的資歷

口述/高通機器人加速器總監 王旭平博士 
FUTUREWARD共同工作中心 林佑澂 執行長

採訪撰稿/UCAN計畫特約記者 陳昕彤

這是全球瘋新創的十年;從英文字「decade」來看,十年是一個世代generation的三分之一,如果,把要打拼的人生看成兩個世代來算,第一個decade,你會怎麼決定職涯基因?

『加入新創,會是與眾不同的起步;沒有人告訴你成功方程式、沒有人給你絕對保證。但,能擁有的卻是一段創造未來的探索歷程,將在漫長的就業生涯提供彌足珍貴的價值。』王旭平博士認為。 

然而,台灣產業卻經常把「新創」和「創新」混為一談。其實,新創的真實樣貌,並不一定是在既有的事物上提出前所未有的想法,而是,怎麼把事情做的更有效率、讓整體社會有往前進的發展動力,正是「新創」與「創新」之間有著不同任務。相對陌生的台灣新創究竟目前發展如何、有哪些競爭優勢或前瞻思維值得我們大小讀者們密切注意?

這一期的「新興職涯全搜錄」專欄,有幸採訪到知名創業投資家王旭平博士和他的新創夥伴FUTUREWARD林佑澂執行長,來與我們分享他們的成功的新創與創業經歷,一起從他們橫跨電腦科學、電機工程與生物科學的AI視角,窺探台灣大專青年若把職涯第一步放到新創的話,會、怎、樣!

 》新創, 
     猶如從思維開始賽跑的Formula 1 

當代的世界存有許多問題:環境污染、資源耗竭、氣候失衡、人口老化與下降、傳染病…,光是每一大項能列舉出來的,就有一連串複雜難解又環環相扣的問題。若不改變思維,再繼續使用傳統的運作方式尋求解決之道,不僅時間和效能跟不上問題蔓延的速度之外,恐怕再高的創新預算也無法產出根本性的改革,反而製造更多的問題、更深的複雜度。

於是,新創事業(Start-up venture),不只單方面去看點子(ideas)新不新、奇不奇,而是從以下三個構思考層面,去評價新創構想總體的加權積分:

一、市場機會x 市場時間 

新創會看重構想要造就的改變力道有多大,以及在市場上被消費者接受需要花多久的時間。但傳統創新(new venture)的作法,習慣用降低成本和風險來增高存活率,舉凡大學裡的育成中心、由政府出資輔導的孵化器(Incubator) ,都有這類歷史背景。

【盲點1.】

近十年市場環境劇烈變動、不確定因素遽增,孵化和育成環境反而太舒適,導致新創團隊缺乏面對市場的抗壓能力;原本的共同工作中心(co-working center)只剩下便宜辦公室的效益,對於如何產生創業初期最需要的資源鏈結(linkage),完全無力可施。

【突破盲點】

新創團隊若沒有充足的準備與訓練,非常容易在第一年就黯然告終。為了提升創新團隊的活性,林佑澂執行長認為,育成中心和孵化器之間有必要增設加速器(accelerator)的功能,提供系統化的協助,快速達到目標:

『除了硬體辦公環境,交流活動、整合資源,更是國際菁英團隊(hero companies)進駐到台灣共同工作空間的理由,形成多元社群,再讓社群中的良性循環把台灣團隊推向國際;才是真正的核心需求,。』 


圖1. 共同工作空間:整合新創團隊創建初期需要的資源、人脈,定期舉辦活動、多元鏈結、形成有良性循環的社群。

【盲點2.】 

但,不申請政府補助大多數的新創團隊其實困在台灣,不容易和創投和天使基金相遇。除了新創成員背景因單一性過高有先天不良之因素外,產業中缺乏數量足夠的成功案例來提升投資者信心,則屬後天失調了。

【突破盲點】

加速器專案經驗豐富的王博士認為,台灣要從根源打破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本質,引進世界頂級加速器如Techatars、 V Combinator、500 Startups進駐台灣,可建立整體性的新創生態系統(ecosystem)強化與國際外界的鏈結後,就能有效提高國內大型企業資金挹注的信心,:

『企業創投跟個人一樣,是需要信心的。自然界中,動物、植物、昆蟲…各式各樣的族群必須相互依靠、供需平衡才能維持生態系統的健康。』 

同理放到新創生態來看,每一種形塑出來的社群(community)會有特定的功能顯現出來,漸漸形成機制與生態,多方角色可包括:天使基金(Angels’ fund)、創投(CVs)、創業家(Founders)、加速器(Accelerators)、業師(Mentors)、既存企業(Companies)、社群(Communities)以及專業服務(Services)等;從player到mechanism每一個都被需要、也都重要。

【盲點3.】

有許多聲音會把募資不易歸咎到台灣VC(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創業投資,簡稱:創投)態度保守,承擔風險的意願低落。但,從VC的角度來看,台灣目前的新創團隊數量少、國際競爭力弱,即使是台灣的投資者也情願把錢放到外國團隊、或等團隊比較成熟之後再入場投資。多年下來,造成拿到資金的都是那幾間成功案例,新血難見。

【突破盲點】

要存活,生態中要有嚴格的挑選機制才能用壓力去確保新創團隊的創業品質。王旭平博士以YC(Y Combinator)為例,超過5000份的新創申請,會先透過網路AI篩選到430多個,再用5天的時間集中面試17~25家;最終僅有1%的新創團隊會拿到維期12週的培訓門票,如同考前衝刺班,一系列的訓練內容包含:如何與投資人協商、人才招募與管理、產品設計、品牌行銷…。其中最令人振奮的,莫過於有重量級創業家像是:Paypal的Per Thiel擔任創業導師(Mentor),給予實質的建議。

王博士與林執行長建議台灣大專青年,若有好的新創構想就要有壯大構想的勇氣,無論是加入學校的育成中心或拿到補助經費進駐孵化器,把握時間進行概念性驗證(POC, proof of concept),一旦拿到加速器動輒120K美金起跳的投資基金,團隊內的每一位成員就有機會在職涯資歷上多做一點不凡。以駐台的SOSV MOX、Sparklabs等美國加速器來說,身為美國公司的他們,第一個投資的團隊卻在韓國,出資培訓團員3~4 個月之外,結束前還幫忙團隊舉辦demo ditch,邀請3~4千名投資人聆聽,以實質行動扶植新創團隊。

二、企圖心 x 可擴展性 

從美國的文化觀點來看,台灣新創產業存有「太溫暖」的問題;但,對亞洲企業文化頗有細微觀察的王博士卻認為育成中心和孵化器卻有其溫柔存在的必要,特別是亞洲企業文化,重視中央集權,像是師徒制、上下游夥伴關係等人文色彩,要是貿然去中央化(de-centralization)反而適得其反。 

『要把新創看成創業的過程,從剛開始時的1 ~2人進入incubator,過一段時間後進駐到co- working center取得社群鏈結和整合性資源,進入市場磨練;再用市場經驗作為前進top-accelerator,若成功取得培訓和資金,原本的創業構想將足以在未來的產業中make a big difference(創造大改變)。』 

王博士和林執行長勉勵大專青年要以懷有企圖心(Be Ambitious)為鑑,作為檢視自己與新創團隊存有值得被VC,累積自己「被選擇」的價值。

『這是一場台灣大專青年勇氣與企圖心的態度問題。』 

不管新創構想是大是小,歐美青年具有無畏失敗的氣度,有能力展現自信與策略目的,曾經有過的失敗也懂得從中吸取教訓,調整方向與節奏,快速地再站起來。相比之下,台灣青年在這一層面就顯得脆弱,把「失敗」看得太大。

Just have your passion and ambition! 王博士和林執行長攜手想告訴年輕人的訊息便是,台灣產業未來的模樣正在經歷重要的轉型與改變,把國際資源和視野帶進台灣是他們正在做的,不讓有新創潛力的年輕人孤軍奮戰:『我們在這裡等你勇敢提出想法、實踐夢想的過程中,你做過哪些努力?解釋在你的失敗中學到什麼?可以從哪個環節修改,再試試看,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的資歷反而是新時代需要的能力,是加分、不是減分。


圖2. 打造均衡的新創生態系統(ecosystem):王旭平博士(左)和林佑澂執行長(右)積極打造一個讓台灣大專青年有企圖心、不怕失敗、以及即使失敗也有故事可說的新創生態系統! 

三、團隊結構 x 團隊向心力

 未來社會需要的核心價值卻已改變,長期扮演台灣產業火車頭的理性學科如:數學、科學、資通訊…等『硬知識』已無法在日益強調心靈、情感、互動、融合的未來,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反而更須依靠多樣性(diversity)尋求具根本性改創,而養成關鍵就在思考模式(thinking process)。


圖3.多樣性的思考模式:deomo ditch in InnoVEX 2018!在重視融合的未來,團隊結構軟硬均衡才有層層面面的多元能量!

要取得多樣性的思考模式,新創團隊的結構就必須是『軟硬均衡』。以FUTUREWARD對新創團隊提供的資源結構為例,先端科技的硬知識非常需要有能夠和國際接軌互動的軟知識相輔相成,包括:國際銷售、國際行銷、海外市場、社會、心理、文化...種種相關知識,都將會成為滋養新創團隊穩定茁壯的重要養分,跨領域的真正意涵並非意指不同數理科學的整合才叫跨領域,從理跨商、理跨文的抽象與具象、理性與感性、客觀和主觀的對角領域的跨界,才是層層面面同步增加多元能量!

這,便是台灣大專生長期處於〝硬〞知能環境下,最貧乏的世界競爭力;想要投身新創的有志青年,慎之、戒之。

太過看重單項學科的價值或發展,對於形塑未來產業的競賽中,都不是好的現象。Don't follow the herd,要跳出慣性體察新觀點,順從主流雖能擁抱短暫利益,但是長期而言,卻是不斷地消耗資源、磨損青春該有的冒險精神,無法掌握開創的能力,怎麼創新?在團隊的多樣性中尋求共識、在尋求共識的過程中塑造向心力,唯有思考與尊重,才能在全球經濟發展到感性化設計與製造時代的當下,啟動不凡資歷成功方程式!

》》想投入新創, 
        哪些相關職能應提前開跑? 

無論未來真正投入的新創屬於哪一種行業,由於人手少、前期資金少,從創始人到助理都需要擁有與經營相關的基礎職能:

1.團隊合作

身兼數「能」,是加入新創的重要職能,像是研發工程師要懂得基礎的市場分析、要有行銷與業務開發的能力…,和來自多元背影的創始夥伴們分工合作、保持溝通順暢與彼此協調,會遠比在大公司注重的專職專能要來的重要!

2.語言能力

當鎖定目標市場之後,第一個要克服的就是團隊成員的國際語言能力是否足以闡述產品與服務的利基優勢。以英文為例,若目標市場僅是鎖定於大陸、東南亞、新加坡或南韓,至少要達到口語流暢、上台簡報的程度;但若要進入美國或歐盟等先進國家,由於新創發展已十分成熟,任何場合下所用的字辭、時態語法以及人文認知,都必須達專業級水準才能提高投資者信心。

3.逆境商數

與進入常規公司不同,年輕就加入新創需要充滿激情又非常理性的磨練。因為在把產品與服務推上市場的過程裡,聆聽他人建議是常態,然而,新創構想通常並不存在於現況,因此遭受他人的不理解、不看好甚至負面批評的機率遠比得到審定還多,趁早在學生時期累積處理逆境的商數,將有助於在踏入職場後,具有高彈性卻不失決策判斷的領導者特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