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6日

UCAN應用觀點-如何應用UCAN職能結構規劃課程地圖


課程地圖的目的

 課程地圖的目標定義是指大學四年之清晰修課學習路徑。其目的為協助學生選課前、後能夠規劃、組織、整合所修之課程乃至於學程。課程地圖所涉之課程內容與目標應互有融貫鍊結,且具系統性與層次感,而非儘是單一課程之綜合。同時,應開設具備完整性與系統性之課(學)程,以作為全校課程地圖之映照,發揮全校課程地圖指導課程開設之目標(教育部,2007)。發展各系所課程地圖,強化學習內容與實務之關聯,並以學生為主體及社會發展趨勢定期檢討課程結構及內容,使學生得學以致用,提高學習意願(教育部,2008)。

課程地圖是為了指引學生未來升學與就業的發展方向,目的是為讓學生了解系所、學程之課程規劃與未來職涯選擇之關連,以便學生完成自我生涯規劃。藉由釐清職涯選擇並提供學生適當的建議以提升學習興趣,進而改善學生的學習成就。讓學生進入大學之後能有學習的整體方向,瞭解所學專業課程與未來工作相關連結方向。

使用UCAN發展課程地圖之建議步驟

1.      選擇最適合之就業途徑

    根據系所特性及培育人才的方向重點,再參照系所學生的發展方向,依此進行全系所或分組規劃,進而挑選與院系所方向符合之UCAN就業途徑(可能不只一項)。學生發展方向則可參酌下列資料:歸納大考中心學系探索量表查詢系統;系所畢業生流向調查結果;各系所已發展能力本位課程、課程地圖、職涯進路。就業途徑的選擇不限同一職涯類型,可以依照各系所自身情況做增刪。

2.      雙向檢視課程與職能之關係

     選出系所的最適就業途徑之後,列出相關就業途徑之職能項目,由各授課教師針對個別課程內容所涵蓋之職能,選定適合職能項目(可依系所屬性挑選職能層次)。授課敎師完成職能的勾選之後,將各課程與職能之關係表做彙整,重新檢視各課程與選定之職能項目之關係。然後進一步檢討整體課程與職能之適切性,藉由系所課程會議探討各課程之關係、評估各職能的課程分佈狀況,若是過度集中則評估是否減少或依先備及知識層次進行調整,不足的部分是否應予以增加,並排定各職能之支援課程數目及順序。最後再次審視未勾選到的職能是否需增刪或調整以納入合適課程,或列為建議學生未來(研究所或職場)持續學習之項目。

3.      展開課程地圖

    依選定之課程內容難易及知識層次,排定修課時程及必選修,展開課程地圖,亦可視系所特性需求,規劃不同模組的小地圖。(例如行銷組、流通組)

4.      檢視學生學習成效及修課意見

    透過學生修課表現及課程滿意度調查,再輔以學生在UCAN平台所做的診斷結果依此檢視學生的整體學習成效及相關意見,評估課程教學是否達到能力指標與職能要求,亦可以輔以畢業生調查結果,作為長期追蹤及未來修正之參考依據。

    未來的課程地圖除了更加貼近真實產業的現況之外,也將不再只是告訴學生未來發展的工作名稱,更進一步地告訴學生,這些工作所需具備的實際條件、能力以及這些工作每天所實際進行的具體活動事項。



編輯整理:教育部UCAN計畫辦公室 胡汶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