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0日

編輯私房話

剛過了立春,在春暖花開的3月,一切象徵著新的開始,相信每個人在新的一年都給了自己一些目標與期望,當然,本電子報在本年度一樣本著服務熱忱,將帶來新的規劃與單元,為讀者們提供更多元的相關訊息與活動花絮,即各界更即時的職能資訊。

本期電子報主題故事將介紹目前越來越多國家所注意到的斜槓青年議題,說明斜槓青年的演變及如何定義,以及此名詞對於台灣的意義,而是什麼原因造成此一族群的增加,希望能透過本單元的介紹使各層面能加以重視而有配套措施,並呼應本期各單元內容之延伸。

「觀點報報」單元由以〈最小的大老闆——零工經濟〉為主題,首先說明何為「零工經濟」,以及零工經濟之發展,最後並舉例說明,以臺灣目前普遍的產業型態如何因應?

 「最新消息」則有〈「學校施測模組」即將正式上線,歡迎學校申請安裝! 〉及「花絮報導」2017年UCAN平臺總管理者研習會圓滿落幕!〉訊息;前者說明安裝「學校施測端模組」後之效益及申請方式;後者除報導此研習會之流程外,更提供此次相關檔案之下載路徑。

「UCAN可以這麼用」單元則是以吳鳳科技大學消防學系在系所「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檢核」為例,該校消防學系主要發展定位在「消防工程」與「安全防災」兩大主軸,希望培育消防工程與防災專業之設計及工程人才,再配合參考UCAN平臺之16職涯類型及66個就業途徑,找出「公共安全」及「工程與技術」兩個就業途徑所需之相關職能、知識與技能、工作活動/具體行為等資訊規劃之核心能力。

而在「職涯類型全蒐錄」單元,將為讀者帶來〈媒體數據分析師:提高數據應用價值的幕後推手〉此篇報導,訪談現任「中華民國傳媒稽核認證會」董事執行長楊雪紅,藉由楊執行長的訪談內容,了解目前媒體數據分析師在企業中的重要性,並藉以介紹媒體數據分析師主要的職務內容與工作環境、高跨界、高彈性的職能需求,並認為此職業在前景發展上具有相當高的潛力。

以上單元期待給予讀者更多元的思考方向及互動,如有任何有興趣之議題及寶貴意見,也歡迎提供給我們,希望您不吝指教。

「學校施測模組」即將正式上線,歡迎學校申請安裝!

文/UCAN計畫辦公室

為了校內系統串接需求及提高各校施測環境掌握度,UCAN辦公室開發了「學校施測模組」的功能,本篇特別針對安裝「學校施測模組」的效益及申請流程作簡單的介紹。

圖1 學校施測模組示意

有鑑於UCAN現行系統功能設計係學生於UCAN線上施測,因此每當開學期間(每年9~10月、3~5月)為尖峰使用時段,大量學校團測需求集中流量容易造成學生施測品質受影響,雖然本平臺於104學年度將系統全面優化改版,系統穩定度已大幅改善,然而,各校系統與網路環境各異,資訊單位參與配合程度不一,仍有些許個案非透過平臺服務可予以克服。此外學生於UCAN校內施測模組的填答結果將直接存在校內資料庫,因此學校端能即時得到學生施測之原始資料有利於後續進階利用。

圖2  「UCAN校內施測模組」安裝效益

一、學校端安裝「UCAN校內施測模組」,將有以下效益(見圖2):
  1. 不受UCAN平臺的流量影響,學校可以掌握網路環境確保施測品質。
  2. 學校端可以即時得到學生施測之原始資料以利校務資料分析與應用。
  3. 學校端可依UCAN提供的資料自行延伸開發符合自己需求的系統,如加入e-portfolio、校務行政系統等。
三、申請處理流程如下:



學校安裝學校施測模組後,除了將大幅改善學校大量團測時的學生施測品質外,總管理者也可依據其需求進入施測模組後台,進行報表排程設定,連結下載學生各項診斷的最原始資料,進一步運用於學生學習成效或結合校務研究分析。學校施測模組已開放各校申裝,歡迎有興趣瞭解或申裝UCAN施測模組的學校,請洽UCAN計畫辦公室!

2017年UCAN平臺總管理者研習會圓滿落幕!!

文/UCAN計畫辦公室

 UCAN計畫辦公室3月9日於臺大集思會議中心舉辦「106年UCAN平臺總管理者研習會」,由UCAN計畫辦公室盧雯菁專案經理及許君禪副管理師分別介紹UCAN平台的概念、資源及應用模式,並邀請臺南應用科技大學陳見生主任(見圖1)及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王妙媛主任(見圖2)分享自身在學校如何運用UCAN平臺的資源落實教學品保之具體作法和教務及校務研究之推動。研習會共計吸引了121校218人出席,除了總管理者外,來自校務研究、教務及教學單位的出席人員亦近四成,不但創下單場次研習會最高出席人數,也突顯UCAN在教務及校務研究的推動已顯現成效!

圖1 臺南應用科技大學 陳見生主任分享實況

本次研習會辦理目的主要為協助各大專校院UCAN總管理者瞭解UCAN平臺功能及新增資源,包含職能概念、後臺報表、手機施測介面,以及 UCAN學校端施測模組等,同時結合兩所案例學校的應用分享,說明UCAN在輔導、教務及校務研究發展的職能應用模式,期望能提升校內相關推動人員對於UCAN應用的熟悉度,並促進各校依自身需求導入UCAN。

教育部為縮短學用落差,建置「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臺」(UCAN),以職涯類型為架構,系統化的彙集產業所需職能及職業資訊,並提供學生職業興趣探索、職能診斷功能及相關診斷結果統計報表,協助各校將產業所需職能,應用於教學與學習活動,推動迄今,各大專校院的應用面向已逐漸由學生輔導擴大至教師教務應用,並已累積上百萬學生診斷數據。近期,配合校務研究發展趨勢,UCAN平台除提供各項診斷全國數據之差異及趨勢(性別/學制/科系/年級/體制…等)分析及相關常模予各校做參照及比較應用外,同時積極推動各校運用平臺數據結合校內相關校務資料,進行研究分析,期待連結校務研究,建立以證據為基礎之教學規劃回饋參考,並做為支援校務決策管理之依據。

本次研習會講義已於UCAN平臺首頁「檔案下載」專區開放下載,歡迎老師們下載運用!

圖2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王妙媛主任分享實況

「UCAN可以這麼用」—吳鳳科技大學

資料來源│105年UCAN學校應用案例(吳鳳科技大學)
文│UCAN計畫辦公室

 吳鳳科技大學以「務實致用」為教育方針,在教務制度上強調「實習+證照」以培養學生「一技之長」,在教學內容設計上強調培育學生「就業競爭力」,並輔以「專利+競賽」等相關活動,培植學生創新創意能力,期許在校即能培育學生達到「畢業即就業」之教育目標;教學現場若無法因應外部就業環境之需求,適時調整教學內容,以滿足學生未來就業所需之職能的話,則學用落差的情形將越來越大,這不僅會影響學生未來就業,對強調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的學校發展影響亦甚為深遠。教育部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臺(UCAN)以16個職涯類型(Career cluster)展開66個就業途徑(career pathway)及相關職業、執業資格及證照等參考資訊,並於每個就業途徑下提供該就業途徑所需具備的專業能力,內容包含工作任務、工作活動、具體行為、知識與技能等說明,而教學單位在規劃教學目標與核心能力時,便可根據職能內涵進行調整,發展以職能為導向的核心能力養成。

教務處於104學年度起攜手推動導入UCAN於校內教學單位課務之應用,運用UCAN完整之職能資訊,召集教學單位主管檢視各教學單位原訂定之欲培養學生達成的核心能力與UCAN上以產業需求為依據發展出的相對應之職類職能是否相符,並作合宜之調整。目前主要的UCAN應用面向為:1.藉由UCAN所列舉之職場場共通職能及專業職能,來作為教學單位修訂教學目標之參考。2.藉由UCAN平臺之16職涯類型、66個就業途徑的內容及各工作職能,各教學單位針對現有之核心能力進行討論與檢核,並作適度之調整,以期教學現場之實施與產出,能與就業市場之需求相符,培育出對社會需要之人才。

以下就「應用UCAN訂定系所(調整)能力指標)之部分實務經驗進行分享:
首先,於2016年1月21日由教務處與研究發展處邀集各系主管或教師,參加校內辦理之「運用UCAN規劃職能導向課程」,並邀請教育部UCAN計畫辦公室共同參與,為大家介紹UCAN之內容及其於教務、教學規劃上之應用;研習後,由教務處主導辦理了多場UCAN職能於教學規劃發展應用主題之研習,推動各教學單位進行「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檢核」之工作,並結合UCAN各就業途徑下之專業職能及職業資訊,進行各系教學目標與核心能力之檢視,並參考以下原則進行檢核與適度調整。
  • 認知自我之定位、目前景況以及未來展望;
  • 釐清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之定義;
  • 發展學系之特色; 
  • 訂定核心能力基本原則。
    ◎ 明確具體,但不狹隘。
    ◎ 可被觀察,得以測量。
    ◎ 以少為多,便利執行。
    ◎ 教師參與,配合院校。

以消防學系在系所「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檢核」為例,消防學系為全國技職體系中唯一為培育消防專業人才之系所,主要發展定位在「消防工程」與「安全防災」兩大主軸,希望培育消防工程與防災專業之設計及工程人才;因此在教育目標之擬定,依據校、院教育目標及本系之發展方向規劃,參酌社會發展、產業需求、學生來源等因素,規劃為
  1. 專業知識:培養學生消防專業理論與知識,建立學生基本專業素養。
  2. 實務技能:訓練學生消防實務技術,建立消防安全設備設計、監造、裝置與檢修之技能。 
  3. 思考能力:培養學生具備職場專業思考與表達之能力。 
  4. 團隊精神:培養學生具備溝通協調與團隊合作之能力。
  5. 職業倫理:培養學生具備消防專業倫理與人文關懷之精神。

另外,於核心能力之檢視及規劃,參考UCAN平臺之16職涯類型及66個就業途徑,找出「公共安全」及「工程與技術」兩個就業途徑所需之相關職能、知識與技能、工作活動/具體行為等資訊(見圖1),經教師共同討論檢討後,將規劃之核心能力作適度調整為:
  1. 具備資料蒐集、數據分析、書面製作及口頭報告的能力;
  2. 具備運用工程知識及消防實務應用的能力;
  3. 具備專業倫理、協調溝通與團隊合作之能力;
  4. 具備明辨構思與解決問題之能力;
  5. 瞭解消防相關產業與技術發展趨勢之能力;
  6. 具備消防行政與專業法規理解與應用之能力。

圖1 消防系所發展方向UCAN示意

藉由進行「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檢核」之工作,可幫助系所務實的調整教學的方向與內容,未來能再針對課程作設計調整,學生即可透過修習課程逐步完成職能的累積,最終成為符合該就業途徑能力需求的目標人才,以切合就業市場需求。

目前在UCAN的應用尚屬起步階段,未來將持續推動應用UCAN職能進行課程盤點,調整課程地圖及發展職能導向的實務課程,以落實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之目標,後續也規劃運用UCAN之教學回饋功能進行課程改善。

跨域勞動新族群—斜槓青年

文/蔡奐瑤

斜槓青年一詞,譯自英文“Slash”,這個詞最初來自於 2007年 Marci Alboher 在The New York Times專欄所發表的內容,指現在的年輕人,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模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多元身份的生活。這些年輕人會在自我介紹中使用「斜槓」來區分不同職業,例如「姓名,職業/職業/職業」,所以被稱作「斜槓青年」。斜槓青年在台灣較少被提及,然此一詞,在亞太地區,如中國、新加坡等國家成為一個觀察青年就業結構轉變研究的新興話題。

依據國外,端媒體〈專一職業過時了?他們說I am a SLASH!〉報導,過去十餘年致力於自由職業者研究的調查機構Kelly Services在2015年9月的一項調查中發現,全球約有三成的勞動人口認為自己不再侷限於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這項調查一共收集到美國、歐洲和亞太三大地區的5200多名勞動者的意見,有31%的美國受訪者、27%的歐洲受訪者和34%的亞太地區受訪者認為自己擁有靈活、自由的工作性質。Kelly Service將這些受訪者分為五類,例如獨立合同人-按項目承接獨立工作的勞動者;自由企業主-擁有最多5名僱員、自身既是自由職業者又是企業主的企業主;臨時工-通常只受僱於某段時間的勞動者,通常要通過中介;身兼兩職的人-擁有一份主要的傳統工作同時也兼職副業的勞動者;多元化的勞動者-擁有多種收入來源、身兼傳統和自由職業的勞動者。Kelly Services認為前三種人或許還算作傳統的自由職業者,後兩種就是典型的「斜槓青年」。

就「多重職業和多元身份的生活」定義及上面研究所做的分類而言,後兩類類型的青年在台灣顯然越來越多,《聯合報》曾專題報導,探討台灣「斜槓青年」文化,認為斜槓青年應具備的特質包含跨領域整合發揮自我,在目前數位趨勢及國際多元產業環境,只做一件事容易被淘汰,擁有多項能力並能整合應用是產業對人才的必然需求,然而,Kelly Services調查之第三及第四類人可能因身無一技之長,造成自己自己可能不知道要做什麼與擁有什麼能力而被迫非自願的成為「斜槓青年」。

另外就目前就業現場來說,青年勞動九五聯盟理事長周于萱表示,台灣的職場文化對於SLASH相對不友善,原因在於台灣大部分的雇主不希望職員有其他的副業或兼差,這樣的職場文化容易排斥SLASH或有做其他工作的人。而奧茲藝術的創辦人蘇仰志也認為,目前台灣的社會並沒有提供給SLASH好的環境,導致現在青年普遍對於SLASH或「雜學」的價值感到徬徨。為因應目前跨域人才需求,如何從學校教育開始,提供在學學生跨域人才培育資源,協助學生提高與產業需求的連結,是目前需要思考的議題,也唯有從學校教育出發,才能正確引導年輕人思考未來的道路方向,儲備學生未來就業能力。

參考資料:
  1. 張妍,專一職業過時了?他們說I am a SLASH!,端傳媒,取自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606-mainland-slash/
  2. 「斜槓青年」冒出頭 台灣準備好了嗎?,聯合報,取自http://p.udn.com.tw/upf/newmedia/2016_data/20161117_slash/?fb_comment_id=1351925911516766_1359414374101253#f8db1c26841ce8
  3. 行政院主計總處,就業、失業統計,http://www.stat.gov.tw/public/Attachment/732283327W75YTOW0.pdf

最小的大老闆—零工經濟

文/工研院產業學院人才發展研究組助理研究員 王正印

線上招車平臺「《Uber》今年2月宣布暫停臺灣區相關服務,具體恢復的時間仍需視與政府溝通結果而定,而臺灣傳統家庭代工、臨時人力派遣、網路紅人與民宿業者等,卻行之有年。乍看之下是幾個不相干的產業,但就工作型態而言,其實都屬於當下最流行的「零工經濟」(gig economy)的範疇,究竟什麼是零工經濟?臺灣適合零工經濟的發展嗎?

世界金融風暴後,各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短期任務式的工作在降低失業率方面發揮了相當的作用,因而成為不少國家大力推廣的就業形式。這類從業人員被稱為獨立工作者(independent worker)或是自由職業者(freelancer),企業與受雇者間以案件(case)為單位來論酬,彼此間沒有長期的關係。由於較靈活、收入更豐厚以及解放閒暇勞動力等幾個特點,一個依靠不穩定工作與薪水的經濟型態正在成形,這便是零工經濟的基礎。再加上近年網路與科技化發展,大大地降低人才媒合的障礙,加速零工經濟發展,如Uber、Airbnb、eBay以及皮克直播(Piko Live)等,都是零工經濟的線上媒合平臺。

傳統上,我們的社會對於零工存在著既定的刻版印象:不穩定、沒有發展性、沒有保障、社會階級不高等。不過在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MGI)去年針對歐美地區約16,000萬位獨立工作者的零工經濟報告中指出,不同於以往的觀念,約有七的民眾為志願性的獨立工作者(全職+兼職)。另外,雖然低收入的人員有過半的比例從事零工(50%以上),但從事零工的人員僅有少部分是屬於低收入(25%以下)。同時,零工經濟的主要年齡組成也並非年輕族群,而是較資深的專業人員等。種種數據破解了民眾對於「零工」的迷思,顯示這種新型的經濟模式正悄悄地在改變,社會上需要重新檢視這種新型態的工作方式。

既然國際間對於零工的價值觀正在轉變,那臺灣究竟有沒有辦法迎接這股浪潮呢?當中關鍵的因素就是市場規模,這也是零工經濟最吃重的部分,瑣碎不穩定的收入必須靠更大量的市場需求來支撐,如直播、民宿等,其市場不僅限於臺灣,而是深入到國際各地。再者就是法律的因素,此類型的工作通常還沒有成熟的法律規範,往往遊走在灰色地帶來獲利。最明顯的例子就是「Uber」,由於瓜分計程車業者的市場,首先在市場需求端就已經不足了,再加上法律面又站不住腳,最後只能選擇退出臺灣市場。

「新」的不代表就是「好」的,以臺灣目前普遍的產業型態而言,或許不是那麼適合零工經濟,除了傳統價值觀不被認可外,其論件計酬的模式,容易淪為僱主壓榨員工的手段。不過隨著勞工意識抬頭,各國政府開始注重工時,這類非典型的就業勢必引起一股潮流,屆時臺灣會有甚麼樣的發展機會、法令規範、人才培訓等,才是我們當下必須思索的。

媒體數據分析師—提高數據應用價值的幕後推手

口述:「中華民國傳媒稽核認證會」董事執行長 楊雪紅
撰稿:陳昕彤

 臺灣媒體業在這波近20年的數位化變革中,「媒體數據分析師」已成為業者眼中的新興寵兒,物聯網的趨勢更替他們的職涯潛力鍍上一層金衣!

看似活潑、有趣、充滿創意能量的媒體業,「媒體數據分析師」的主要工作和能力需求有哪些呢?本期UCAN很高興邀請到現任「中華民國傳媒稽核認證會」董事執行長楊雪紅,與我們分享她的寶貴建議。

產業趨勢:重建數據誠信

2000年全球媒體業正式進入數位世代以來,傳統媒體逐步勢微,臺灣地區常見的Line、Facebook、YouTube、Instagram、WeChat、微博……,已成為企業運用數位行銷經營品牌的重要課題。然而豐富且多樣的新興媒體浮現後,龐大的數據接踵而來,使得媒體業在數位世界裡發生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點,就是:怎麼解讀數據?如何使企業相信廣告的曝光度?以及,衡量與監測數據的公正性為何?

楊執行長認為:
現在資訊的閱讀消費是跨載具、跨螢幕的趨勢,使用者在何時、何地、用哪一種方式讀取商品訊息,是混合使用還是穿插使用?如何解析數位消費者的樣貌,是企業行銷部現在最想了解的事。

總是笑臉迎人、產業人脈豐富的楊雪紅執行長指出數位媒體的瓶頸其實在於對「人」的詮釋,原本透過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的消費者樣貌與採購行為,都在數據化之後,變得模糊、難以捉摸,企業投資大把的廣告預算彷彿是沉入海中的小石;數位世界中氾濫的數據舞弊活動、濫竽充數、不透明的數據來源……都成為企業在評估品牌效益時,極大的隱憂。因此,在解讀數據有限、廣告被看見的程度低、缺乏第三方驗證等問題影響下,如何重建數據本身的誠信度,成為臺灣與亞太各國媒體業者現正積極突破的挑戰。

淺談媒體數據分析師

(一)主要的職務內容與工作環境

參與多場國際數位媒體高峰會後,楊執行長與許多媒體人的感想是:「數據分析師的工作,只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無論是身處企業行銷部、媒體代理商或是媒體業,依據客戶的商業需求運用新媒體與消費者互動,職務內容要熟練Facebook、Line、Google、Adword等各數位媒體的廣告投放與優化的機制之外,深入了解程序化購買與對應的廣告策略、熟悉網站議題操作、監控執行進度後,透過數據記錄的監控,追蹤社群議題走向,都是數據分析師與過去市場分析師的工作差異。

更有趣的是,媒體數據分析師的工作環境十分多元,像是一般企業行銷部門或傳統轉型後的市調、資料蒐集、出版或影視媒體公司之外,新興事業如數據分析、新媒體科技應用、內容演算等新興企業,都需要有媒體數據人才運用數值觀察工具,協助企業找出方向、內容與受眾特質等描述性結論,做好品質把關,是後續行銷分析、網站行為軌跡分析等策略的重要基礎。

(二)職能需求:高跨界、高彈性

由上描述可知,可說數據分析師是同時走在媒體與資訊科技的最前端,理性與感性必須同時兼具的開創性工作。它需要的人格特質與技能,「是非常跨界的。」楊執行長笑著說,最重要的職責是要「提高數據應用的價值,發展多元商用服務」。

*媒體數據分析師&UCAN職能 

1.行銷與銷售-市場分析研究
  • 依需求與研究之目的,設計量化或質化的行銷研究活動。
  • 進行各類研究行銷的作業。
  • 進行與行銷相關之研究的品質確保,以及資訊安全的管理。
  • 針對行銷研究之結果,進行分析與建議。 
2.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數學及科學
  • 運用科學以及數學基礎,瞭解並且分析真實世界中所遭遇的問題。
  • 運用數學及科學的基礎知識,協助其他領域人員發展出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方案。 
  • 檢視資料,解釋統計分析的結果,並且詮釋以及總結研究成果,以提供他人作為參考。
 3. 資訊科技-軟體開發及程式設計
  • 確認軟體的開發或程式設計之需求
  • 依據專案之需求進行系統分析
  • 依據專案之需求進行系統設計
  • 進行程式開發及撰寫
  • 測試程式以確認符合品質要求
  • 執行系統導入
  • 撰寫技術文件以及使用手冊
  • 提供產品的維護與客戶支援之服務,以維護軟體和應用程式的正常運作

因此,我們建議有志加入媒體業多采多姿的工作生活,大專生可以透過以下四個方向提前做好準備:

1.你的學習風格是什麼?

在固定的大規則裡,找出獨特的價值,是媒體業工作者經常在處理的事。隨時都有新鮮事、隨時找到新鮮事,更是樹立個人職場價值的關鍵。因此,是否能用「開放的胸襟」(open-minded)在經常與未知相處的產業裡不斷學習,是很重要的。 楊執行長說到:這圈子的人,需要的學經歷背景很多元,有來自於歷史、數學、資訊工程、藝術等。因此討論專案時,不像其他產業環境有嚴明的主管、同仁間的上下層級關係,共享共學、彈性回饋,會是自我成長的核心重點。

2.你的數據敏感度?

比起創意,媒體數據分析師會比其他部門的同事需要更多的數字敏感度,要高效率地分析出各種數位媒體管道的溝通效果,不是只有提出報告而已,更要說明數據分析後的結論,對未來2~3個月的行銷規劃,做出有根據的預測。

3.你的實習與證照經歷?

實習經驗與相關數據分析的證照,會是個人在求職時的加分項目。透過產學合作,在校生能實際地參與媒體數據分析的第一線議題,從專業者身旁學習看事情的角度,是增廣見聞、提升洞悉力的很好的方式;可多透過系辦公室了解最新實習機會。 另外一方面,也需要掌握關鍵的分析技術,目前主流的有Google Analytics、Opview、大數據探勘等,另外,坊間培訓機構所舉辦的證照課程,會是個人在短時間內,提升分析技能的方式。

4.適合的學歷科系?

要投身媒體數據分析師的行列,雖然沒有固定的畢業科系,但是數學、電算機計算、邏輯、統計基礎等學科背景,可以幫助你在快速上手媒體數據分析師較為技術性的工作內容;而在偏向創意性的部分,則有賴於經濟社會、心理學、企業管理、大眾傳播…等人文學科的知識,能幫助你在進行數據的詮釋時,提出令人驚豔的市場洞悉。

(三)前景發展潛力高

以目前全球巨量資訊的趨勢來看,幾乎各行各業對數據分析師都具有極高的需求。同樣的情況,也存在於媒體業。媒體數據分析師的工作前景,比一般程式工程師會具有較高的可移轉性,上可延伸到資訊策略長(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 CIO),處理所有數據策略的相關責任;也可向下扎根到資料架構設計師,處理資料儲存的技術水準、未來資料生成量或分析需求。薪資水準雖會有些許差異,但高於平均是肯定的。 DMA公布臺灣2016年1~6月數位廣告支出總金額已達到111.95億新臺幣,成長幅度達32%,超越電視、平面報章雜誌,刷新媒體投資量排名,成為第一。企業、媒體、市調分析等企業都隨著數位廣告規模的倍數成長,對媒體數據分析人才,有著殷切的期待。楊執行長最後勉勵UCAN有志參與數位媒體的青年學子:

無論你的背景科系為何,了解自我、掌握媒體業對數據人才的趨勢方向,加緊培養能力,是成為一名優秀媒體數據分析師的第一關鍵!


達人小檔案》楊雪紅



現 職 中華民國傳媒稽核認證會  董事執行長
學 歷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
美國杜蘭大學企管碩士
臺灣大學管理學院商研所高級管理研究班
經 歷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傳媒稽核認證會
.執行長 (10/1993 – 2/2016)
.董事執行長 (3/2016– 今)
臺灣藝術大學廣電系
.兼任助理教授 (2/2010 – 今)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 副總經理 (4/2000 - 8/2002)
香港商讀者文摘臺灣分公司
· 廣告總監 (7/1989-3/1999)
香港商讀者文摘臺灣分公司
· 廣告部副總監 (7/1982 - 6/1989)
· 廣告部經理 (3/1979 -1/1981)
讀者文摘 New York
· 廣告代表 (2/1981 - 10/1981)

參考資料
  1.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傳媒稽核認證會」官方網站資料,取自 http://www.abc.org.tw/
  2. New sisense global survey: Big data pros high on salary, low on resources (2012, August 07). Eastern Daylight Time, Retrieved from http://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120807006397/en/SiSense-Global-Survey-Big-Data-Pros-High
  3. 2017 comScore / IX 臺北論壇 Penal Discussion簡報內容
  4. 2015年AP ABC臺北國際年會,取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P0CBzMX7Nk
  5. 2016年上半年數位廣告量調查出爐|黃金交叉點出現!數位媒體廣告量已超越電視廣告量,取自 http://dma.org.tw/newsPost/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