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整理撰稿:UCAN計畫辦公室
時代變革,生源減少,師範大學學生畢業後,除了當老師還有什麼出路? 為了找到問題解答,彰化師範大學從96、97學年度就導入UCAN平台,應用在學生課程與職涯進路的輔導上,為此還重整課程地圖,串聯不同系別教學規劃,提升學生核心能力,出路更廣,讓教學卓越中心暨校務研究中心主任王妙媛不禁興奮地說:「善用UCAN,真是挖到寶。」
結合多元診斷工具,培才有依據
王妙媛回顧,彰師大從102學年度起實施大一新生UCAN普測後,發現UCAN數據結果不僅能精確地協助學生探索興趣和共通職能表現,還能提供學校、學生關於市場職缺、職能與證照需求等整體解讀,若從這些結果搭配課程調整,將能讓學生出路變寬,為學生點燃學習動力和職涯導航燈。
於是,彰師大開始從104學年度起全面推動UCAN至各年級之外,也同步納入教育部成立的華人生涯網大專校院職涯輔導資訊平台,並為因應相關工作遂同年成立校務研究中心以擴大UCAN施測對象到各年級,並把診斷後的統計分析結果提供各系所作為系所教學發展、課程調整,及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的依據。端看執行數據,彰師大在UCAN各項診斷的施測率均是一般大學裡的佼佼者,並搭配能力雷達圖以顯示職能養成的情形。
規劃檢核兼具,課程地圖連結職能培育
協助盤點課程更是UCAN的一大功能。
為具體落實,彰師大於105學年度把課程地圖系統結合UCAN平台,建立「課程地圖暨職能培育檢核系統」,將UCAN的就業途徑、共通職能及專業職能導入系統,與各系所開設的課程進行雙向對應,檢核學生職能養成成效機能流程。如此一來,系所便能以此系統分析資料重整課程地圖,也能提高教學滿意度。舉例來說,彰師大學院底下都設有跨領域學程,如理學院光電科技研究所設有生醫光電課程,經過系統分析後,建議開放給生物或物理系學生可彈性選修,這些系所學生出路就不限在「教學」窄門,還可走入醫院,從事微創手術光電、生物技術、光電分子診斷等相關實務工作,前景看好。
又如普通生物學原本是生物系必修課,若把這門課移到理學院,成為物理系、化學系的必修共同課程,相對於師資培育而言,都有助學生拓寬未來職業選擇,這些在跨領域課程地圖上,都是合理且實際的改革。
因為有了豐富的學生施測資料,彰師大使用UCAN的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分析進行教學品保回饋,針對學生認為養成較不足的職能進行相對應的課程規劃改善,將UCAN結果直接連結到教務應用。
「由此可見,UCAN是課程品保利器,非常具有價值。」王妙媛指出。
重整課程,幫助學生找到職涯出路
「教學規劃與重整課程,牽一髮而動全身。」王妙媛強調,利用UCAN的終極目標在於透過教務應用實務,強化人才專業培育。例如,地理學是師資培育生的必修課程,但根據UCAN的分析建議,這門傳統課程也因應時代變化,重新調整課程規劃,納入新興的地理資訊系統(GIS)、遙測(RS)、全球定位系統(GPS)、決策支援系統(DSS)與專家系統(ES)等內容。同時,這些課程也列為環境暨觀光休憩碩士班課程,讓畢業生繼續深造,或讓欲從事教育、研究、田野調查、土木、觀光休憩導覽,或報考國家考試的測量製圖、教育行政、都市計畫技術等的學生,都能依照興趣,培養出專業優勢。
環顧彰師大校園,有不少學生是因為父母一句話:「老師工作最穩定」而考進來就讀,假如遇到學生本人並無任教意願時,即可藉由UCAN幫助學生及早尋求其他應修課程、應考證照、應具備能力,使學生能在畢業前就能擁有優勢,選擇想要投入的研究領域或企業職場。
王妙媛主任以自身授課的生物系為例,經過UCAN評測,約有四分之三學生修習師資培育課程,走向公私立中小學、補習班;另四分之一學生發現對生醫有濃厚興趣,設定投入生醫業界,她便安排學生暑假到臺中榮總實驗室、國家衛生研究院或生技公司實習,獲得各方肯定,預約學生任職,畢業即就業,本校就有學生一畢業就到國光生技公司研發疫苗,也因此接軌產業需求也成為彰師大建立產學雙師課程之緣由,讓業界導師帶進業界實作課程,培養學生專業職能。而針對職缺所需求的能力,學生補足、精進的完成度如何,查看達成度長條圖,就能馬上一目瞭然。
循序漸進、善用UCAN資源,彰師大因而創建起專屬於彰師大的UCAN育才體系;學生也能很開心地自我肯定說:「Yes, I can.」,職涯大門,就在前方。
*完整的應用案例,請參考UCAN平台經驗分享專區:https://ucan.moe.edu.tw/News/share.aspx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