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工研院產業學院人才發展研究組管理師梁筱芸
近年來,校務研究發展快速,學校紛紛想建立一套可以有效預測、評量、追蹤、管理的校務管理機制,作為記錄學生學習歷程(Process)、檢視學生學習成效(Outputs)、以及調查畢業生流向及就業情況(Outcome)。依據此一循環調整資源投入(Inputs),並回饋校級策略執行單位,提供校務管理機制作滾動式修訂之參考。除了藉由校務研究作為策略制訂及推動方向之依據,學生的畢業流向(Outcome)儼然成為校務研究相當關注的一項動態指標。UCAN計畫辦公室自105年開始,結合教育部畢業生流向調查,與UCAN興趣探索、共通職能、及專業職能等三大資料庫串檔,進行基礎、進階、及跨年度趨勢等分析。由103學年度畢業後一年的學生串檔數據,共通職能診斷結合畢業生流向調查共計71,471筆分析樣本,可彙整出幾項發現:
及時投入資源 縮短就業時間差
從圖1可以發現,103學年度畢業後一年之全時工作者,其在學時期的共通職能的能力分佈,連續三個學年度皆以「工作責任及紀律」最高,而「問題解決」與「創新」的職能分數皆明顯較低。此外,我們試圖將103學年度畢業後一年,仍在尋找工作者(共3,047人,佔目前非就業者10.08%)之在學時期共通職能與各學年度(101-103)全時工作者比較後發現,尋找工作者之共通職能平均分數(黑色折線)明顯低於其他三個年度之全時工作者。雖然產業的外在環境因素及就業條件可能會影響畢業生投入就業市場的時間,但從圖1我們可合理的推論,學生在學期間共通職能之能力分佈與未來就業力,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由此,建議學校可藉由在校學生的共通職能分佈,檢視職能分數較低落者,針對實際需求進行學習輔導,或是提供相關的教學資源,縮短畢業生之就業時間差。
圖1:UCAN共通職能診斷結合畢業生流向調查101-103學年度趨勢圖 |
深入細節 探究畢業生流向
我們針對103學年度畢業後一年,仍在尋找工作但暫時無法找到工作的原因來進行探究。由下表1可發現,近四分之一的尋找工作者認為持續尋找工作中的原因是「沒有工作機會」,其次,是認為對找到的「工作內容不甚滿意」,故選擇持續尋找工作。針對這兩項原因,建議各校可定期的開設就業職涯或產業趨勢講座,讓學生即早瞭解相關之就業環境,縮短對產業認知的落差。再者,畢業生認為缺乏工作機會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學校系所屬性(例如:低轉銜性,畢業生流向較為分散),於此,建議學校針對該科系畢業生歷年流向進行追蹤,同時於在校期間建議學生選擇些就業途徑作為就業參考。
表1:持續尋找工作之原因
項目 | 仍在尋找工作中的原因 | 人數 | 百分比 |
---|---|---|---|
1 | 沒有工作機會者 | 678 | 22.3% |
2 | 薪水不滿意 | 293 | 9.6% |
3 | 公司財務或制度不穩健 | 124 | 4.1% |
4 | 工作地點不適合 | 385 | 12.6% |
5 | 與所學不符 | 222 | 7.3% |
6 | 不符合家人期望 | 111 | 3.6% |
7 | 工作內容不滿意 | 624 | 20.5% |
8 | 其他 | 610 | 20.0% |
註:103學年度畢業後一年,仍在尋找工作者共計3,047人
此外,部份畢業生對於工作內容不甚滿意的原因則可能是其在校期間缺乏實(見)習的機會,因此對於就業市場及實際工作場域存在過多的期待,導致對工作職務及工作內容之認知產生差異,是故選擇持續尋找工作。針對這樣的情況,建議學校可視課程性質開設實(見)習課程(學分),另定期邀請業師授課,除講授相關之產業新知,同時引導在校生瞭解職場實境,即早做好步入職場的準備。
小處著眼 大處著手
畢業生流向(Outcome)不只是提供給學校作為校務管理的一項動態指標,同時提供給教師作為課程設計的調整依據,此外,亦提供在校生作為投入就業市場之準備,以及未來職涯發展之參考。西方諺語常說道「魔鬼藏在細節裡」,也就是說在執行任何事情的過程中,細節往往是最困難,但也卻最需要專注的部份。當我們能夠專注細節,自然能夠抓出藏在細節裡的魔鬼,讓每個魔鬼都成為校務管理的參考點。運用從細節而來的參考點,串接起在校生對於外面工作世界的雷達,更準確地偵測就業市場,提高在校生之就業準備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