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6日

UCAN應用觀點-興趣探索結果的解釋-結合Holland code的應用


UCAN職業興趣探索經專家會議、題庫分析及量表平行檢測等方式與John Holland的人境適配論中的RIASEC分類系統進行關聯分析,發現16個職涯類型皆可對應、區辨出適切的RIASEC分類。



何謂Holland Code

John Holland認為個人的職業選擇並非隨意發生的事件,而是個人基於過去經驗的累積,加上人格特質的影響而做的抉擇,故該職業亦將吸引有相同經驗與人格特質者,形成同一職業的工作者有相似的人格特質,對許多情境與問題亦有相近的反應;至於職業上的適應、滿足及成就,乃決定於其人格與該工作環境的諧和程度。基於上述觀點,Holland認為大多數的人可區分為六種類型:實用型(R)、研究型(I)、藝術型(A)、社會型(S)、企業型(E)及事務型(C);依此,其環境亦可區分為此六型。單碼說明如下表:(內容引用自「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興趣量表使用手冊」,p.22~23



John Holland RIASEC理論的六種類型說明:

類型
說明
實用型(R
情緒穩定、有耐性、坦承直率、寧願行動不喜多言,喜歡在講求實際,需要動手環境中從事明確固定的工作,依既定的規則一步一步地製造完成有實際用途的物品。對機械和工具等事物較有興趣,生活上亦以實用為重,眼前的事重於對未來的想像,比較喜歡獨自做事。喜歡從事機械、電子、土木建築、農業等相關工作。
研究型(I
善於觀察、思考、分析、推理,喜歡用頭腦依自己的步調解決問題,並追根究底。他不喜歡別人給他指引,工作時也不喜歡有很多規矩和時間壓力,做事時,他能提出新的想法和策略,但對實際解決問題的細節較無興趣。他不是很在乎別人的看法,喜歡和有相同興趣或專業的人討論,否則還不如自己看書或思考。喜歡從事生物、化學、醫藥、數學、天文等相關工作。
藝術型(A
直覺敏銳、善於表達和創新。他們希望藉文字、聲音、色彩或形式來表達創造力和美的感受。喜歡獨立作業,但也不想/不喜歡被忽略,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下工作效率最好。生活的目的就是創造不平凡的事務,不喜歡管人和被人管,和朋友的關係比較隨興。喜歡從事音樂、寫作、戲劇、會話、設計、舞蹈等相關工作。
社會型(S
對人和善、容易相處,關心自己和別人的感受,喜歡傾聽和瞭解別人,也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去解決別人的困擾。喜歡教導別人,並幫助他人成長。他們不喜歡競爭,喜歡大家一起做事,一起為團體盡力。容易與人對應、互動,關心人勝過於關心工作。喜歡從事教師、輔導、社會工作、醫護、宗教等相關工作。
企業型(E
精力旺盛、生活緊湊、好冒險競爭,做事有計畫並立刻行動。不願花太多時間做科學研究,希望擁有權力去改善不合理的事。他們善用說服力和組織能力,希望自己的表現被他人肯定,並成為團體的焦點人物。他不以現階段的成就為滿足,也要求別人跟他一樣努力。喜歡管理、銷售、司法、從政等相關工作。
事務型(C
個性謹慎、做事講求規矩和精確。喜歡在有清楚規範的環境下工作。他們做事按部就班、精打細算,給人的感覺是有效率、精確、仔細、可靠而有信用。他們的生活哲學是穩紮穩打,不喜歡改變或創新,也不喜歡冒險或領導。會選擇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為好朋友。喜歡從事銀行、金融、會計、秘書、操作事務機器等相關工作。

註:相關高低程度界定參考自:Foundations of Clinical Research: Applications to Practice (2nd Edition): Leslie Gross Portney, Mary P. Watkins,當相關係數為0~0.25表示沒有或輕微相關;0.25~0.5 表示輕度或一般相關(fair degree);0.5~0.75表中度相關(moderate to good relationship);0.75以上表示相關較強(good to excellent relationship)。John Holland RIASEC理論的六種類型關係圖如下:
Holland RIASEC理論的六種類型之間互有關聯,從高分取出三型合稱「興趣代碼」。若兩碼之間分數相差小於6分,兩碼位置可互換。第一碼:主要興趣、第二碼:工作風格、第三碼:變數較大。興趣代碼在「六角形」對應位置接近的程度可以了解受測者的「一致性」程度心理相似的程度。一致性低者,在生涯選擇時,常出現矛盾或猶豫不決的現象。所幸,因應社會環境的變化,許多大學學系和職業都強調建立第二專長和異業結盟的趨勢,也帶給一致性低的學生更寬闊的選擇空間。(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UCAN 16個職涯類型與Holland RIASEC理論的對應關係
經專家會議、題庫分析及量表平行檢測等方式與John Holland的人境適配論中的RIASEC分類系統進行關聯分析,發現16個職涯類型皆可對應、區辨出適切的RIASEC分類,此為量表之內容效度提供了佐證資料。詳細對應結果如下表
UCAN職業興趣探索與Holland code 之對應表
職涯類型
Holland
Code
前三碼
相關程度偏高
(相關係數>.4
相關程度偏低
(相關係數<.2
天然資源、食品與農業
I R C
IR
AESC
建築營造
R I C
R
ES
藝文與影音傳播
A S E
A
RCI
企業經營管理
C E S
C
ARI
教育與訓練
S E A
SE
R
金融財務
C E I
CE
ASRI
政府公共事務
E S A
ES
RI
醫療保健
I R S
I
AE
休閒與觀光旅遊
S E A
SE
RIC
個人及社會服務
S E A
S
RI
資訊科技
R I C
R
SA
司法、法律與公共安全
E S AC
E
R
製造
I R C
IR
AS
行銷與銷售
E S A
E
RI
科學技術工程數學
R I C
RI
SAE
物流運輸
E R I
E
AS

常見問題:興趣探索結果高分之職涯類型與就讀之科系明顯關聯程度偏低
(1)       當學生完成興趣診斷之後,得到的結果顯示出最高分之職涯類型和所就讀之科系二者間沒有呈現明顯關聯時,表示該名學生必須定位個人職業興趣與就讀系所之關聯。提供諮詢意見之參考建議如下:
(2)       引導學生去認識就讀系所與職業興趣高之相關職涯類型之就業途徑、職能及相關工作。
(3)       透過認識工作世界,發掘兩者之關聯。
(4)       參酌「UCAN職涯類型與John Holland RIASEC理論對應結果摘要表」,查詢該名學生分數較高之職涯類型相關的Holland 碼,由「特質」的角度思考該名學生的興趣偏好。例如:就讀護理科系的學生,在職業興趣診斷的結果上發現自己最高得分為「休閒與觀光旅遊」,可對照表得知休閒與觀光旅遊較高相關特質為S社會型,而醫療保健的Holland碼為IRS,可知該名學生的 S社會型特質頗高。
(5)       運用其他測驗工具或深度晤談,透過多面向的資訊協助同學定位職涯方向。
(6)       後續可再參酌本平台所提供之學生診斷紀錄瞭解其個人的興趣方向是否已趨向明確、穩定,並進行後續的學生狀態瞭解或諮詢輔導。


資料來源:2011UCAN職業興趣診斷及信效度研究報告
編輯整理:教育部UCAN計畫辦公室 胡汶沁

學校應用報導-機會不會等待,追求才是卓越 ─掌握UCAN職能您就是職場的大贏家


知識經濟時代下,企業的競爭優勢已不再是資金、資產或是科技,而是來自於其所擁有的創新創意人力的新思維及專屬的知識而面臨全球激烈競爭環境的國際企業,優異的人才更是其建立不敗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

人才,決定企業成功的關鍵

隨著時代科技的進步,進入新世紀以知識為推動經濟的引擎,好的就業力人才將是國家與企業迎向未來的重要資產,更是國家與社會競爭力發展的基石,人力資本的價值愈形重要。因此如何開發人力發展潛能、提升人才就業力,實為當前刻不容緩的核心課題。

環境不斷地改變,企業要面臨的競爭更加劇烈,相形之下,與人有關的問題也越形重要,唯有利用「就業力」這項資產,來提昇企業本身之競爭力,以增加組織績效,才是企業永續經營之道。無形資產的智慧財時代來臨,一個公司最有價值的,可能不再是土地廠房,而是豐富專業的人力資本運用,因為這項資產所擁有的累積整合、不斷擴充能力是其他資產所不及的,因此如何針對此一寶貴的公司資產做有效的管理,是現代企業愈來愈重視的問題。

近年來,在全球化、國際化與資訊化的衝擊下,臺灣產業結構由技術密集轉向高科技。然而,外在環境的轉變,企業也因環境進行變革。企業的競爭優勢基準由原先著重競爭對手的分析,轉變為企業內部資源的反思與內省,焦點由「產品」轉向掌握珍貴、稀有、無法取代、無法完全模仿的「資源與才能」。因此,希望藉由「職能」的導入充分運用職能模型來確認良好績效所需具備的知識、技能、態度與人格特質達到適才適所的綜效「人是企業最寶貴之資產」,人才是企業的根本。企業的競爭力就是人才的競爭,優質的人力資源更是組織創造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



提升人力資本 增強產業競爭力

影響臺灣就業力未來的經濟發展取決於其擁有的知識、技能、與態度,也取決於其使用這些資產的方式,以及如何在謀職時對雇主呈現這些內容。要具備充足的就業力,個人不只需要充實專業知識與技能,培養有利於就業的態度與個人特質,還需要蒐集有用的職場資訊以進行適才適性的職業選擇,並且需要多方嘗試實際工作,以從工作經驗中學習與成長。顯見,就業力對於勞動者而言,不論是從初始進入職場開始發展、建立或最後階段,對其工作職涯發展過程是佔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創新創意的新思維累積主要透過正規與非正規的學校教育、職業訓練、工作經驗以及勞動市場中的互動而發展出來。人力資本提升不但可以改善勞動的生產力,同時也增進知識的存量。在科技日新月異,產品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公司必須仰賴訓練使員工能快速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以開發出新的產品並銷售給顧客。訓練能協助員工快速學習、適應環境的變遷。在全球環境的趨勢劇烈變遷之下,就業力的提升及訓練是為組織維持競爭優勢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全球化和快速的科技發展已經改變了企業的生存條件,企業內的人力資源品質是維持企業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因此學校不再只是純粹教導學生如何念好書,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UCAN導正自我的觀念及腳步找出那關鍵的機會。

嶺東科技大學分為三個推動階段:

階段
執行重點
導入期
l   結合系科本位課程或行政單位推廣
l   連結職涯導航站有效推動UCAN計畫
l   辦理相關的演講活動有效提高師生的UCAN認知度
學習推廣
l   經由導入期提升UCAN認知及能見度
l   運用教育訓練、宣導手冊、競賽、種子教師培訓、就輔長培訓,並結合職涯導航站有效落實。
l   推動職涯學習護照提高對UCAN的使用。
驗收期
l   UCAN落實執行,協助學生找出自己未來的方向並擬定相關的能力養成計畫。
l   依據院系所施測的結果於回饋及建議
l   搭配畢業生流向及追蹤了解學生及雇主的需求提出改善建議。

執行策略及執行方針下圖所示:
校內合作資源整合
推廣教育部:針對在校生辦理相關對於就業有幫助的訓練課程(專業性、一般性、相關證考照)結合UCAN能力養成計畫落實發展。
產學實訓中心:經由UCAN平台的施測結果,協助系所找到適合的廠商進行實習,深耕大三生實習經驗與就輔中心合作達到有效就業媒合。
三創中心:經由UCAN平台的施測結果提供給育成體制下的廠商及師長協助找出適合同學幫忙申請專利及政府補助專案。
學務處:廣泛藉由UCAN平台結合學務資源及就輔金三角模式協助學生跨領域學習完成投入職場前的準備。
從就學期間 培養自我價值
企業發展如果沒有優質的人力資源,將會失去競爭力。如何從學校教育向下扎根才是真正的要件,因此必須開始慢慢調整學校老師的教學模式,多去了解產業需求把學校教育轉化成不同的人才培育模式,藉由強化學生的知識、技能、態度與能力,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
在學期間學生藉由UCAN施測結果,參加相關社團、服務學習等活動,提升自我價值,同時也藉由參與相關就輔研習活動找出未來的發展方向,在這同時跨領域學習也就相對的重要,很多人常常說:「中文系的同學或數學系的同學未來出路不好找?」但是我們如果從跨領域的學習角度來看,相對的好找許多。中文系的同學因為文筆好,所以可以強化公關媒體行銷能力成為一位媒體公關行銷高手,同樣的數學系同學因為邏輯觀念及分析統計能力強,所以可以強化研發技術能力成為一位卓越的研發工程師,誰說一定要讀好什麼科什麼系重要是如何藉由適當的機會找出自己未來的方向,所以說:「機會不會等待 追求才是卓越」,時時刻刻要懂得掌握好機會,挑戰自我創造更大的價值,成為職場的佼佼者。
作者:嶺東科技大學校友服務暨就業輔導中心 陳琮斐專案經理

學校應用報導-如何運用UCAN於教學卓越與系所評鑑以銘傳大學為例


依據1012月主計處的失業率統計,按教育程度別觀察,大專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4.49%,其中大學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5.24%。因此,如何診斷大學生的職業性向,藉以培養專業的就業能力,已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連續5年拿到教學卓越計畫與成為亞洲唯一MSCHE國際認證的銘傳大學,在校方教學卓越計畫中重要績效指標之一,即為發展教學基本核心指標以確保大學教學品質。本文將分享銘傳大學近年結合UCAN平台功能,用以檢驗教學基本核心能力,並且持續追蹤以確保教學品質之實務經驗。

運用UCAN職能 檢核學生自評結果與系所核心能力

系所評鑑可利用UCAN專業職能平台,找出與系所相關就業途徑,分析其職能項目,據以檢核系所核心能力、教育目標、預期教學成效等,透過課程/學程規劃與學習活動以強化學生能力。針對各系所亦可利用UCAN平台,分析學生在專業職能項目之自評結果及課程表現,進行調整或新增能力項目,並提供學生未來在職養成的建議。

銘傳大學推動方式

為培養「學用合一人才」,銘傳大學以強化品學融入、促進職能發展、三創產學結合及拓展實習就業為方向,從學生入學開始,透過第一哩路的職能量表及職能診斷輔導,配合職能探索進行職能養成,推動考取專業證照,強化實務實習,並透過服務學習和志工團隊,養成品德兼備之專業人才。

學校自99學年度下學期全校導入UCAN,結合學生事務系統與e-portfolio系統(學生學習歷程檔案)運用SSO方式單一登入,前程規劃處於校園內舉辦「職能測評馬上做」等宣傳活動,並透過校園週報「銘傳一週」及班級幹部心靈DJ的推廣,至100學年上學期全校約有40%以上的學生,已經運用UCAN就業職能平台進行職業興趣探索,另透過「大學生職能量表」、「UCAN就業職能診斷平台」完成量測達9,375人,班級可申請諮商師到班解測,從測驗了解個人特質,並協助同學規劃個人的職涯發展。透過解析自我職能缺口,為自我安排一套養成學習計畫,進而提升能力,符合社會職場所需;並於大學的學習階段中,以共同職能及專業職能的診斷,逐步實現自我理想。

從診斷結果中發現:在共通職能方面,大一同學需要加強團隊合作、大二同學需要加強邏輯、大三同學需要加強問題解決與創新能力,大四同學則需加強抗壓性、溝通表達。為要協助同學養成相關能力,期能將指標能力納入課程規劃中,不同年級與階段應有不同能力養成,以心理系為例,96學年度曾有試辦將職能養成納入專業課程設計中。將各階段應養成之能力納入課程中(藉由分年、分階段的方式,依照科系、年級不同,以課程及活動來包裝),其中在教授溝通表達時,改變以往單向教學的方式,變成由各組同學來報告,變成師與生的雙向溝通。三年級同學在「主動積極」、「溝通表達」、「問題解決」、「成就導向」等向度顯著高於一年級同學。另外,實習與社團為大學生銜接職場的重要經驗,時間越長對「溝通表達」及「學習能力」越有幫助。

並在校內UCAN導入導師輔導知能研討會中,包含UCAN平台介紹與輔導應用等主題,未來依院系學生特色,開設相關主題之課程、演講,將針對有意願的教職員作為種子培訓,推廣將各年級所需具備之職能融入在課程中之作法。

       

UCAN平台對學生的幫助與對學校的效益

對學生的幫助可歸納以下六點:

1.          提供職業資訊,幫助學生全面了解職業類別。

2.          職業興趣診斷幫助學生了解未來可能的職涯方向。

3.          透過職能自我診斷,協助學生了解職能缺口。

4.          幫助學生了解各種職業機會及職場所需能力。

5.          檢視自我職場共通能力狀況,強化適應職場能力。

6.          協助學生設定目標,進行方向性的能力養成。

對學校的效益可歸納以下六點:

1.          提供分析報表,協助校方有系統了解學生能力狀況與課程發展關聯;對學生職業興趣分布與系所發展重點關聯。

2.          涵蓋完整職業資訊,解決輔導人員缺少全面性職業相關資料,以致無法提供同學更進一步協助的問題。

3.          提供完整線上功能,同學可直接看到結果及查詢資訊,解決傳統量表沒有後續支援,及職輔資源人力不足的問題。

4.          作為相關計畫的規劃及成果依據。

5.          產業所需職能及學生能力強弱的分析資料,可反饋課程/學程規劃,強化科系核心能力課程。

6.          了解學生個別及整體專業能力強弱,協助學生有目標的能力養成。

資料提供:銘傳大學前程規畫處林頂立處長、簡杏桂輔導員

編輯整理:教育部UCAN計畫辦公室 楊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