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9日

UCAN在「教學評估改革」上之多元應用

文/UCAN計畫辦公室

目前UCAN平台在各大專校院中最廣為人知的是職業興趣探索、職場共通職能與專業職能等診斷功能,學生除了可透過上述這些功能瞭解自己的職涯發展方向及與能力缺口之外,老師們也可以透過平台的職能資源,瞭解產業人才所需能力,回饋教學及課程活動規劃,一直是我們不斷想向各校傳達的概念;另外,UCAN自98年建置至今,已累計學生使用者帳號數約250萬、施測數約360萬人次,而協助學校運用這些龐大的數據資料,形成以實證資料為本的教學品保機制,也是這兩年來我們不斷在努力的事!以下將介紹UCAN在教學評估改革上的應用方式。

學校可運用UCAN 在各項教學評估改革之目的上,協助學校建立以能力/實證為基礎,持續改善學習成效評估,也可依使用需求,靈活個別選擇應用,只要依據「可以這樣做」的具體做法操作,便可以連結至數種「可以這樣用」的衍生應用。


應用UCAN發展評估工具

UCAN可以這樣做

學校可彈性運用UCAN 職能,設計以能力為導向之教學評量問卷,UCAN 職能可作為問卷架構或據以訂定更細緻的衡量項目,作為個別課程的評量回饋,或應用於校/系學生整體能力養成的趨勢追蹤。


應用UCAN蒐集評估資料

UCAN可以這樣做

UCAN 平臺提供與學習成效評估相關功能包括,職業興趣探索、職能診斷(含共通及專業職能)、職能養成與教學能量回饋,以及結合畢業生流向調查等。 此外,在後臺管理功能並提供各式診斷報表下載,包含即時報表、排程報表及智慧分析報表等,供學校依需求進行學生學習成效資料蒐集。



應用UCAN評估回饋教學

UCAN可以這樣做-運用UCAN報表回饋各級課程委員會運作

透過UCAN 產出的各式報表及數據,追蹤學生在學能力的養成,並連結畢業生流向調查,透過數據分析、回饋,分層提至校內課程委員會討論,並依檢視結果,調整校/系的教育目標、核心能力、系所職涯進路,或檢討改善課程。

UCAN可以這樣做-運用UCAN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功能進行課程檢討

運用UCAN 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二維分析,進行課程檢視,以學生職能表現及課程/ 活動充分度,協助系所找出需改進的課程。在校務管理應用面,可運用於檢視校內各系所的整體職能強弱與課程之間的關係,作為教學資源分配的參考建議。


衍生應用

依據系所學生整體興趣探索診斷結果,並參考畢業生流向調查,協助系所盤點與系所相關的就業途徑,校準系所定位、職涯進路及核心能力。


衍生應用
  • UCAN提供學校學生「興趣」及「能力」相關數據,可進一步結合校內其他校務資料,例如: 學生客觀成績、活動參與狀況、課程回饋的問卷、畢業生流向調查及雇主滿意度調查等,進行分析應用,以回饋學習成效及課程的評估。
  • 運用UCAN產出報表進行數據分析,依學生表現之興趣傾向或能力強弱,反饋課程的教學及內容設計。
  • 依據課程盤點及數據分析結果,進行教學人力及資源等的適切性配置。


聽他們說,UCAN可以這樣用

中國醫藥大學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的專業領域六大核心能力與UCAN的共通職能及部分專業職能構面內涵相似,在逐一檢視UCAN之共通職能與專業職能的所有構面與其題項後,以引用、編修/改編,以及新增題項的方式,發展出「醫學系專業職能評量」。歸納醫學系專業職能評量結果之應用價值包括:提供施測學生客製化雷達圖以瞭解自身及與同儕比較之專業職能達成程度、結合課程地圖作為正式課程選課依據、依現階段專業職能落點來規劃主動學習機會,以及作為畢業後住院醫師訓練期的自我強化專業職能依據。除了以現有資料持續考驗醫學系專業職能評量的信、效度之外,期許未來可以進行更大規模的校內、外醫學生施測,以逐漸建立臺灣本土醫學生專業職能評量標準。


銘傳大學

為了深化運用UCAN職能資源於學生學習成效的長期追蹤,銘傳大學推行普及職能診斷,以UCAN診斷及校內發展之大學生職能量表為依據,協助學生自我審視並進行課程及專長養成規劃。除持續推動職涯輔導工作之外,同時進行兩項加值應用,分別於雇主滿意度調查及畢業生流向調查結合UCAN共通職能題項。未來,將全面推動系所共通職能課程改進,配合共通職能診斷與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調查問卷,針對系所學生不足之共通職能,進行課程檢討。並進一步結合畢業生動向追蹤機制與UCAN資料,研析在學時之施測結果、職涯規劃與就業建議之成效。


健行科技大學

健行科技大學推動共通職能融入專業課程,因此,為瞭解推動共通職能融入課程的成效,及比較跨學院間不同性質之學生的成果,於103學年度第2學期針對參與院核心職能課程之學生實施「職能養成之教學能量回饋」問卷,以參與院核心職能課程共1,363 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由受調查的學生整體共通職能的平均得分,推論能力與課程之間的關係,並在資料分析後發現,有效的課程設計確實可以培養學生相關職能,此外,共通職能之養成需經由正式課程與非正式課程相互配合,通常無法靠單一系列課程即可達成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