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6日

產業觀點-人才競爭力的關鍵


台灣從1950年代的農業逐步轉型,到2001年邁入知識密集產業,面對全球經濟劇變,人才競爭力的關鍵是什麼? 2012627教育部所舉辦的UCAN學校教學應用研討會,邀請研華文教基金會劉慶聰執行長,分別從人才競爭力三大關鍵議題、人才發展六種創新觀點、二十一世紀人才競爭力十二項關鍵能力及由史丹佛D -School的創新學習模式,提出對培育世界級人才的觀察與建議。

人才競爭力三大關鍵議題
全球經濟發展歷經以開發資源為主,提高資源生產力、整合資源的能力資訊三大階段,發展關鍵在於資源與技術;而2000年進入所謂知識經濟時代,著重於創造與運用系統知識的能力,對任何組織而言,由於資金或任何實體資產等資源不會為任何組織帶來優勢,整合運用各種知識(經濟、社會、科學、技術、管理),透過持續創新能力重新組合及運用資源與能力,才能創造出具有獨特經濟或社會價值的事物,因此「創新能力與運用系統知識的能力」可視為最大的差異性資源。
表一 全球經濟發展階段、關鍵要素與代表性產業
階段
關鍵要素
焦點
代表性產業
1900~
1950
開發資源的能力
土地、勞力、資本、原料
能源產業、鋼鐵產業運輸產業、營造產業
1950~
1980
提高資源生產力的能力
組織管理、生產體系、營運系統、全面品質系統
大型製造業、汽車、航空、海運產業
1980~
2000
整合資源的能力資訊
網路系統、產品快速開發、自動化流程、供應鏈物流系統
ICT產業市場、半導體產業市場、金融保險、通路系統產業、資本市場、保險市場、服務市場
2000~
創造與運用系統知識的能力
連結全球資源、資源快速移動能力、持續創新、整合虛實市場、網路平台創值能力
生物科技、網路市場產業、無線移動產業、SoC產業、數位平台服務產業、數位內容產業、創新服務產業、綠色企業、新能源產業、雲端運算
因此,對於人才競爭力三個關鍵議題,可從產業面、組織面及個人面進行探討。首先,對整體產業而言,全球經濟典範移轉促使人才培育與學習模式必須跟進且進化快速回應;其次從組織面而言,組織在社會上的角色愈來愈重要,而組織所需要的人才也愈來愈多,而如何培植組織未來生存之創新人才亦為重要課題,最後,從個人的觀點而言,個人需建構一個T型的跨領域創新與創造力。以上三個議題為未來人才培育所需正視之挑戰。

表二 人才競爭力三大關鍵議題
層面
思考點
產業面
回應全球經濟典範移轉
組織面
培植未來生存所需之創新人才          
個人面
建構T型跨領域創新與創造力

人才發展六種創新觀點
教育部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列出八項共通職能:溝通表達、持續學習、人際互動、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創新、工作責任與紀律與資訊科技應用。劉慶聰執行長認為應用場域才能連結共通職能,六種創新觀點可提供學校端作為培養共通職能之參考:
過去對於教學著重於老師教什麼,學習的來源以教室及書本為主,較重視個人的成績排名、表現及收穫,而應轉變思維以學為主,學習的來源可以更多元應用場域及觀察真實世界的問題,並學習動手及解決問題,不在以個人成功為主,而更重視群體成功、團隊榮譽及身心成長,將付出和收穫同等視之。這些思維的轉變由助於以更多元的方式培養共通職能。
過去作法
創新觀點
所培養的共通職能項目
溝通表達
持續學習
人際互動
團隊合作
問題解決
創新
工作責任與紀律
資訊科技應用

P



P

P
個人卓越
群體成功
P

P
P




教室及書本
場域及真實世界


P
P

P


考試及分數
動手及解決問題




P
P
P

重視個人排名及獎學金
重視團隊榮譽及身心成長

P
P
P




重視收穫
重視付出與收穫


P


P
P


二十一世紀人才競爭力十二項關鍵能力
二十一世紀人才競爭力十二項關鍵能力包括:創造與整合運用系統知識之能力;高度紀律與執行力;多重文化的能力與敏感性;了解世界性;溝通與人際關係技巧;協同團隊高績效運作;跨領域移動的能力;鏈結全球資源之能力;創新、彈性與行動迅速;流利與全球通用語言;全球環境意識;全球視野等,此契合UCAN共通職能之概念,然而共通職能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落實在教育現場,史丹佛大學的D-school之創新學習模式或許能做為借鏡。

史丹佛大學D-School的創新學習模式
史丹佛大學D-school(design-school)為該校跨領域學程計畫,訓練各領域的學生具創新設計產品概念,並能夠運用新的知識找出解決方案的人才,課堂上重視以分組實務操作及討論,透過不同於傳統的上課場域,從教室天花板、牆壁、地板、桌椅都貼滿前人的創意智慧,教室中不再是「老師教」的畫面,而是更多的學生主動學習,甚至走廊上也可以是學習場域,藉由鼓勵學生走出教室進入社會,在社會中體驗、觀察問題,再透過團隊學習、解決真實的問題,提升人才視野。

天下雜誌2007年出版《競爭實力:台灣百萬大學生如何由人力變人才》一書,指出全球的高等教育從菁英走向普及,大學以及大學生的數量,以十倍速成長。在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的研究成果和所訓練的人才,是創造國家財富、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兩大關鍵要素。大學以及大學生的實力,決定了國家的實力,然而輕視教學,大學不可能真正「卓越」,打造人才競爭力為家庭、學校、企業共同的責任。

參考資料:
劉慶聰(2012)。培養軟實力人才人才競爭力的關鍵。教育部UCAN學校教學應用研討會,2012627
蕭富元(2007)。競爭實力:台灣百萬大學生如何由人力變人才,天下雜誌。

編輯整理:教育部UCAN計畫辦公室 林佳琪

產業觀點-人才發展的嘗試與實踐


人力資源已成為帶動經濟成長及競爭力的核心,世界各國無不重視人才創新、開發與培育,而「人才」對缺乏天然資源的臺灣而言,無疑更是重要的資源及國家發展的關鍵。在2012627教育部所舉辦的UCAN學校教學應用研討會,邀請華碩電腦吳崇文教育長分享華碩在快速轉型過程中,所面對人才發展的嘗試及實踐經驗,吳教育長分別由四個關鍵問題來詮釋「人才發展」,分別是:「何謂人才?( What is Talent?)」、「何謂好的人才?( What is good Talent?)」、「何謂人才發展?(What is Talent Development ?)」、「如何執行與檢核人才發展的機制是否到位?( What is good Talent Development ?)」。

人才與好的人才
從企業觀點而言,人才發展如同建築物中的一塊磚,扮演重要的支撐功能,但卻不等於全部亦無法單獨存在,必須回歸思考人才之於組織的角色及定位為何,因此,人才發展必須在組織發展方向框架下由上而下思考:這是一家什麼樣的企業?企業的商業模式是什麼?此商業模式所需的核心能力是什麼?

何謂人才發展?
談論人才發展必須思考對應的基礎建設及資源,配合組織策略規劃及流程改善,作為組織變革的一部份,才能持續在組織內部發酵,讓公司的競爭力和運作模式夠有效率,因此,人才發展的基礎點在於:為了把這件事情做好,組織需要哪樣人才?若目前員工能力尚未達到,有哪些方法可以提升他的能力?


人才發展策略
當企業在進行「人才的培育」的時候,必須先檢視企業現在的策略是什麼?企業最缺乏哪方面的人才?以及哪樣的人才可以協助企業的流程更順暢 ?進而發展人才發展計畫(Talent Development Roadmap)作為企業整體策略藍圖,以技能組合(skill set)作為設計概念基礎,透過
1.          員工自我評估(personal assessment):瞭解個人現階段職務相關職能優勢及可加強之處。
2.          雙向技能評估(skill assessment)透過與員工個人與主管共同討論,關於個人工作績效與技能的缺口(gap)
3.          行動計畫書(career development plan) :綜合以上,擬訂個人專長與發展需求的行動計畫,並配合學習發展工具與平台,例如職場教練、專案參與、線上學習、線上圖書館、線上代理等在工作中(on-job)養成能力。

企業須在高度競爭的經營環境中尋求發展策略,人才發展策略是點燃組織加速成長的引擎,此思考觀點可作為學校端人才培育的參考,思考我們所要培養的人才定位、建立培育的框架,應用UCAN職能診斷、與能力養成計畫等工具及學校整體資源,共同養成學生未來所需能力。

資料來源:吳崇文(2012)。人才發展的嘗試與實踐以華碩電腦為例。教育部UCAN學校教學應用研討會,2012627

編輯整理:教育部UCAN計畫辦公室 林佳琪

2012年4月26日

最新消息-UCAN短片三部曲UCAN讓我們和未來相遇


常常我們會為了成就別人理想中的那個模樣,而忘了去聽聽自己心底深處的聲音,在面對人生職場多重的選擇時,你追求的是哪樣的自己?UCAN的第三支短片以成就自己的UCAN為出發點,構思UCAN讓我們和未來相遇的故事。

片中以未來的履歷作為概念,以往我們將履歷視為進入職場的入場券,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履歷也可能是思考規劃未來的一項工具,透過履歷思考自己未來要帶走哪些能力。

不再盲目的追求成為他人眼中的各種角色,而是重新思考:自己是誰?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己需要努力的目標為何?該如何做?重新思考未來的自己,讓UCAN導引我們和未來的自己相遇。




整理報導:教育部UCAN計畫辦公室 楊奕琦

最新消息-UCAN短片二部曲「看見你要的未來」


UCAN短片二部曲以「看見你要的未來」做為影片的主軸,故事發展是由女主角自我對話開始,小時候女主角透過抓周,以為自己會當醫生,長大後,又幻想著自己能成為空姐,直到自己反問自己時,才發現自己心底最真實的聲音。

故事中的女主角藉由UCAN大專校院職能平台中的「職業興趣探索」,協助自我探索未來職業興趣方向,再透過「職能診斷」協助自我掌握工作所需要具備的能力。最後,女主角利用UCAN平台中的「能力養成計畫」,補足能力的缺口進行學習,畫面中女主角參考各種流行服飾的剪裁,認真地與設計師學習打板,一步一步地實踐每個步驟,終於女主角完成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最後也開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店!

透過本片所想傳達的是:UCAN的職能內涵與學生能力養成之關聯,片中藉由抓周和空想,呈現我們選擇未來,可能來自外在期待或自己的想像,但卻缺乏對實際工作世界樣貌的瞭解,以致於無法連結所學與未來發展關係,甚至有計畫、有方向地培養所需的能力。女主角藉由UCAN平台,探索自己的職業興趣(服裝設計),並從職能診斷了解能力強化的重點以及如何透過在學期間培養能力,傳達診斷只是開始,唯有不斷嘗試累積才能成就精采的故事。


整理報導:教育部UCAN計畫辦公室 楊奕琦

最新消息-給畢業生的UCAN專輯


畢業季將至,各校就業相關活動已陸續展開,UCAN計畫辦公室特別精心製作畢業專輯『UCAN可以這樣用-職場新人篇』,希望提供畢業生在進入職場前能做足準備,迎接挑戰。

 同學可以善用的資源有:

 從教室到職場的準備功
您可以善用的資源有?
我對產業的了解有多少? 做了多少準備?
教育部UCAN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的職業查詢,透過16個職涯類型及66個就業途徑,了解產業範疇及對應相關職業。幫助您了解您有哪些選擇。
我清楚自己心中的理想工作,需要具備那些能力
透過UCAN職業查詢,針對每一項就業途徑所需具備的能力(職能)、資格、證照有通盤概況掌握。
我準備夠了嗎?
透過UCAN職能診斷,作為面試前的模擬考,了解自己目前能力準備度,若有不足之處,別擔心! 展現您的熱情與對企圖心、並依據不足之處持續學習。
如何呈現我的軟實力
軟實力是職場特別看重的能力,而軟實力從您所做過的事情就能知道,同學不妨參考共通職能的參考能力的相關學習活動,並嘗試列出自己這方面有關經歷。

最後,Yes,UCAN電視專輯,來自各產業、不同世代的的職場前輩,勉勵學子

勇於實現自我,創造自己的UCAN




整理報導:教育部UCAN計畫辦公室 楊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