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從1950年代的農業逐步轉型,到2001年邁入知識密集產業,面對全球經濟劇變,人才競爭力的關鍵是什麼? 在2012年6月27日 教育部所舉辦的UCAN學校教學應用研討會,邀請研華文教基金會劉慶聰執行長,分別從人才競爭力三大關鍵議題、人才發展六種創新觀點、二十一世紀人才競爭力十二項關鍵能力及由史丹佛D -School的創新學習模式,提出對培育世界級人才的觀察與建議。
人才競爭力三大關鍵議題
全球經濟發展歷經以開發資源為主,提高資源生產力、整合資源的能力資訊三大階段,發展關鍵在於資源與技術;而2000年進入所謂知識經濟時代,著重於創造與運用系統知識的能力,對任何組織而言,由於資金或任何實體資產等資源不會為任何組織帶來優勢,整合運用各種知識(經濟、社會、科學、技術、管理),透過持續創新能力重新組合及運用資源與能力,才能創造出具有獨特經濟或社會價值的事物,因此,「創新能力與運用系統知識的能力」可視為最大的差異性資源。
表一 全球經濟發展階段、關鍵要素與代表性產業
階段
|
關鍵要素
|
焦點
|
代表性產業
|
1900~
1950年
|
開發資源的能力
|
土地、勞力、資本、原料
|
能源產業、鋼鐵產業運輸產業、營造產業
|
1950~
1980年
|
提高資源生產力的能力
|
組織管理、生產體系、營運系統、全面品質系統
|
大型製造業、汽車、航空、海運產業
|
1980~
2000年
|
整合資源的能力資訊
|
網路系統、產品快速開發、自動化流程、供應鏈物流系統
|
ICT產業市場、半導體產業市場、金融保險、通路系統產業、資本市場、保險市場、服務市場
|
2000~
|
創造與運用系統知識的能力
|
連結全球資源、資源快速移動能力、持續創新、整合虛實市場、網路平台創值能力
|
生物科技、網路市場產業、無線移動產業、SoC產業、數位平台服務產業、數位內容產業、創新服務產業、綠色企業、新能源產業、雲端運算
|
因此,對於人才競爭力三個關鍵議題,可從產業面、組織面及個人面進行探討。首先,對整體產業而言,全球經濟典範移轉促使人才培育與學習模式必須跟進且快速回應;其次從組織面而言,組織在社會上的角色愈來愈重要,而組織所需要的人才也愈來愈多,而如何培植組織未來生存之創新人才亦為重要課題,最後,從個人的觀點而言,個人需建構一個T型的跨領域創新與創造力。以上三個議題為未來人才培育所需正視之挑戰。
表二 人才競爭力三大關鍵議題
層面
|
思考點
|
產業面
|
回應全球經濟典範移轉
|
組織面
|
培植未來生存所需之創新人才
|
個人面
|
建構T型跨領域創新與創造力
|
人才發展六種創新觀點
教育部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列出八項共通職能:溝通表達、持續學習、人際互動、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創新、工作責任與紀律與資訊科技應用。劉慶聰執行長認為應用場域才能連結共通職能,六種創新觀點可提供學校端作為培養共通職能之參考:
過去對於教學著重於老師教什麼,學習的來源以教室及書本為主,較重視個人的成績排名、表現及收穫,而應轉變思維以學為主,學習的來源可以更多元應用場域及觀察真實世界的問題,並學習動手及解決問題,不再以個人成功為主,而更重視群體成功、團隊榮譽及身心成長,將付出和收穫同等視之,這些思維的轉變有助於以更多元的方式培養共通職能。
過去作法
|
創新觀點
|
所培養的共通職能項目
|
|||||||
溝通表達
|
持續學習
|
人際互動
|
團隊合作
|
問題解決
|
創新
|
工作責任與紀律
|
資訊科技應用
|
||
教
|
學
|
|
P
|
|
|
|
P
|
|
P
|
個人卓越
|
群體成功
|
P
|
|
P
|
P
|
|
|
|
|
教室及書本
|
場域及真實世界
|
|
|
P
|
P
|
|
P
|
|
|
考試及分數
|
動手及解決問題
|
|
|
|
|
P
|
P
|
P
|
|
重視個人排名及獎學金
|
重視團隊榮譽及身心成長
|
|
P
|
P
|
P
|
|
|
|
|
重視收穫
|
重視付出與收穫
|
|
|
P
|
|
|
P
|
P
|
|
二十一世紀人才競爭力十二項關鍵能力
二十一世紀人才競爭力十二項關鍵能力包括:創造與整合運用系統知識之能力;高度紀律與執行力;多重文化的能力與敏感性;了解世界性;溝通與人際關係技巧;協同團隊高績效運作;跨領域移動的能力;鏈結全球資源之能力;創新、彈性與行動迅速;流利與全球通用語言;全球環境意識及全球視野等,此與UCAN共通職能概念契合,然而共通職能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落實在教育現場,史丹佛大學的D-school之創新學習模式或許能作為借鏡。
史丹佛大學D-School創新學習模式
史丹佛大學D-school(design-school)為該校跨領域學程計畫,訓練各領域的學生具創新設計產品概念,並能夠運用新的知識找出解決方案的人才;課堂上重視以分組實務操作及討論,透過不同於傳統的上課場域,從教室天花板、牆壁、地板、桌椅都貼滿前人的創意智慧,讓教室不再是「老師教」的畫面,而是更多的學生主動學習。甚至走廊上也可以是學習場域,藉由鼓勵學生走出教室進入社會,在社會中體驗、觀察問題,再透過團隊學習方式來解決真實的問題,提升人才視野。
在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的研究成果和所訓練的人才,是創造國家財富、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兩大關鍵要素,大學以及大學生的實力,決定了國家的實力。因此,輕視教學的大學不可能真正卓越,惟有將而人才培育視為家庭、學校、企業共同的責任的社會,才能培育卓越的人才。
參考資料:
劉慶聰(2012)。培養軟實力人才 ─人才競爭力的關鍵。教育部UCAN學校教學應用研討會,2012年6月27日 。
編輯整理:教育部UCAN計畫辦公室 林佳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